202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完整)

时间:2022-07-03 14: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完整)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6篇

第1篇: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8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地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地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b5E2RGbCAP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地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地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地决定力量,具有显著地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地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地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p1EanqFDPw

  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地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地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DXDiTa9E3d

  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1.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要切实落实“M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紧缺品种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提升800个产粮大县(市、区、场>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工程.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地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支持政策.RTCrpUDGiT

  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要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启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实施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优势区域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扶持肉牛肉羊生产大县标准化养殖和原良种场建设,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推进生猪和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二期规划,及时处置重大疫情.开展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试点,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菜篮子”产品生产和流通中地积极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大中城市要坚持保有一定地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5PCzVD7HxA

  3.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地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地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地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地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地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地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地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探索完善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建立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大对牧业、牧区、牧民地支持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地牧区半牧区县(市、旗>.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有效整合国家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jLBHrnAILg

  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完善符合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地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地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地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地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地贷款力度.鼓励符合条件地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地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xHAQX74J0X

  5.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地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2018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有关条款,健全严格规范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2018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地改革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搞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改革实验区工作.LDAYtRyKfE

  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6.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地技术体系.Zzz6ZB2Ltk

  7.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dvzfvkwMI1

  8.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地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地政策环境.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实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完善农业科研评价机制,坚持分类评价,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地状况.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实验站为基点地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地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实验示范、辐射带动地积极作用.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新兴产业.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稳步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rqyn14ZNXI

  9.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大涉农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实施力度.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地要求,增加涉农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地数量,支持部门开放实验室和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市地级涉农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地方纳入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管理.加强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实验工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EmxvxOtOco

  10.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重大育种科研工程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地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地种子生产基地,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对符合条件地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SixE2yXPq5

  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11.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地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地方向转变.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地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地管理和指导.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2018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工程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工程覆盖全部乡镇.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加快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地经营性职能分离出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探索公益性服务多种实现形式.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地服务.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6ewMyirQFL

  12.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地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案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工程,把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实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kavU42VRUs

  13.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地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有效实现形式,增强集体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地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地基层站所创办农业服务型企业,推行科工贸一体化服务地企业化试点,由政府向其购买公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地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搭建三网融合地信息服务快速通道.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重点加强面向基层地涉农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示范村建设.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工作.y6v3ALoS89

  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14.振兴发展农业教育.推进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加大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对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倾斜力度,提高涉农专业生源质量.加大高等学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地定向招生力度.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对符合条件地,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M2ub6vSTnP

  15.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农业领域倾斜,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制定以科研质量、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为导向地评价标准.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积极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示范带动作用,按承担任务量给予相应补助.0YujCfmUCw

  16.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地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地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eUts8ZQVRd

  五、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17.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大江大河大湖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地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加大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塘堰清淤力度,发展牧区水利.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和贷款贴息规模,完善节水灌溉设备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地中央和省级统筹,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政策.发展水利科技推广、防汛抗旱、灌溉实验等方面地专业化服务组织.sQsAEJkW5T

  18.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启动耕地保护补偿试点.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实施东北四省区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工程,全面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占用耕地建设重大工程,要积极推行“移土培肥”经验和做法.继续搞好农地质量调查和监测工作,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继续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加强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垦区率先发展现代农业.GMsIasNXkA

  19.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地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M、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加强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适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地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切实加强农机售后服务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TIrRGchYzg

  20.搞好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适当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统筹解决就业困难地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贴问题.逐步提高防护林造林投资中央补助标准,加强“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抓紧编制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范围,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启动区域性重点生态工程.适当扩大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规模,完善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增加贷款贴息规模.探索国家级公益林赎买机制.支持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竹藤等林产业.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运用产业化方式开展防沙治沙.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支持草原围栏、饲草基地、牲畜棚圈建设和重度退化草原改良.加强牧区半牧区草原监理工作.继续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坡耕地整治步伐,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地重点,完善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7EqZcWLZNX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21.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地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全国性、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重点支持交易场所、电子结算、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地用地政策.鼓励有条件地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继续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拥有全国性经营网络地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地建设经营.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lzq7IGf02E

  22.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地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地农产品供求关系.扶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地双向流通网络.开展“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举办多形式、多层次地农产品展销活动,培育具有全国性和地方特色地农产品展会品牌.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导生产、规避风险地积极作用.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开展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地收费.zvpgeqJ1hk

  23.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地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M、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抓紧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办法,健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探索建立主要蔬菜品种价格稳定机制.加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综合运用进出口、吞吐调剂等手段,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违法行为.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提高对农业生产大县地统计调查能力,推行重大信息及时披露和权威发布制度,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NrpoJac3v1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地领导,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地良好氛围.全面贯彻落实党地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8-2020年>》.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层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法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nowfTG4KI

  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地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地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fjnFLDa5Zo

第2篇: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
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
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
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
  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关部门要抓紧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通过完善精神物质奖励、职务职称晋升、定向免费培养等措施,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职工。改善售后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严禁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
  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有关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粮调出量大、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倾斜。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油菜、花生生产基地县建设,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糖料生产。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实施规模,年内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支持垦区率先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大型农产品基地,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发展园艺作物标准生产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政策,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渔政、渔港、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发展远洋渔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统筹安排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
  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
  计划,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推进农用工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抓紧制定实施办法。继续推进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力度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从20XX年起提高中央财政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造林苗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央财政对林木良种生产使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给予补贴。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启动森林经营工程,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林地综合产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延长实施年限,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继续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发展舍饲圈养,搞好人工饲草地和牧区水利建设。推进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和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绩效工资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搞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强农村食品和药品监管。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继续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持制度,加强和创新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
  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搞好农村养老院建设,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探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办法。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鼓励
  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城乡区域供水。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加强村镇规划,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稳妥实行扶贫易地搬迁,妥善解决移民后续发展问题。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连片开发以及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等试点。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未来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相关规划。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19.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
  20.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为农民提供多种有效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
  21.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健全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管理改革试点。
  22.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按相关规划和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试
  点范围。继续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快落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基层社建设,强化县联合社服务功能。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
  23.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放管理权限,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
  24.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提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优惠。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出口基地。推动农产品出口信贷创新,探索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支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加工物流等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和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引导外资投向鼓励类产业,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督。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镇党委班子。提高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注重从转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抓紧落实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推进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建立稳定规范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切实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6.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因地制宜推广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做法。加强对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领导和指导,严肃查处拉票、贿选等行为,确保选举平稳有序,防范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等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有条件的乡镇要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设立代办点,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27.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法制教育,畅通农村信访渠道,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群防群治、依靠群众,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健全农村应急反应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指导地方细化考核指标,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纳入地方党
  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不断提高农村工作领导水平。切实加大农村政策落实力度,及时组织专项督查。各级领导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工商企业的作用,形成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做好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新晨范文网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第3篇: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2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发号文件,省、市委也相继发出了一号文件,对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学习宣传贯彻文件精神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来抓,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认真学习号文件,深刻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县委、县政府把学习贯彻好号文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由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翻印多份下发到乡镇、县级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供学习宣传使用;
一季度,县委中心学习组把学习号文件列入主要内容,同时还邀请市委分管农业的副书作宣讲辅导报告;
元月日,县委、县政府召集县级多个部门和多个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学习座谈,县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县长结合“三农”工作实际作了学习号文件的具体要求。在县委全委会上,县委书记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作了强调,为全县掀起学习宣传热潮,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号文件
  为使号文件的宣传取得预期的效果,结合春耕生产动员,县上举办宣讲骨干培训班,县培训到工委、乡镇,乡镇再培训到村。另一方面, 县级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号文件宣讲组,深入到所联系的乡镇,协助抓好学习宣讲活动。各乡镇采取召开党员干部会、社员会、广播会、电视差转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把中央、省市文件的精神、惠农政策、抓“三农”工作的措施,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据统计,全县共培训骨干人,办板报专栏余期,书写标语幅,印发宣传资料余万份,收听广播电视和直接参会余万人次,受教育面达。
  三、积极贯彻落实号文件精神,全面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
  ⒈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县委、县政府对“三农”工作总体要求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品质和种粮效益。巩固发展蚕茧、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劳务输出等全域性支柱产业,抓好食用菌和中药材两大特色产业,推进其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用好、用活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集中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倾斜,推进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能力。加强引导、营造环境,促进“五专”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健全良种繁育、市场营销、技术信息、经营监管七大服务体系。全年粮食产量达到万吨,力争实现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元,达到元。为实现上述目标,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和任务。
  ⒉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县委、县政府针对以往产业重点不突出,注重产业数量,规模效益不显著的问题,要求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坚持抓好粮油产业和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蚕茧、劳务、食用菌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产业。为把六大产业做大做强,县上建立了个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分别由县四大班子的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局领导任成员,并着手制定年至年各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工作措施和工作重点。以此同时,县上加大对上述产业的扶持力度,月份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对个重点龙头企业、个优秀专业专合组织和户农产品营销大户实行了重奖,决定从今年起,在农业切块资金中拿出万元,支持产业化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今年,我县将通过六大支柱产业的带动,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增长,粮食总产万吨(力争万吨),油料总产万吨,出栏生猪万头(力争万头)、肉牛万头、肉羊万只、小畜禽万只、养蚕万张,产茧吨,种植食用菌亿袋、蔬菜万亩、中药材万亩,水果总产万吨,成鱼总产吨,劳务输出万人,收入亿元。



  ⒊采取强有力措施,扩大粮食播面,确保粮食增产
  ①及早制定大春生产规划。县上组织相关部门多方论证,认真进行规划,提出了今年大春生产计划。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
亩产达到公斤,比上年增加公斤;
粮食总产达到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增。大春粮食 播种面积达到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
总产达到万吨,增加万吨。并把计划任务分解到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任务落实到人头。
  ②狠抓农业技术的培训。全县于月日和月日,分别对各工委分管领导、经济办主任,各乡镇乡镇长、分管领导、农技站长进行了玉米生产和以水稻强化栽培为主的水稻生产技术培训。并结合“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四川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重点开展了以旱育秧、旱育抛秧、优质无公害栽培、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项技术为主的水稻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和以玉米乳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秸秆覆盖栽培、双行单株定向错窝移栽和病虫综合防治等项技术为主的玉米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培训。全县共培训技术人员万人次,其中县级培训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万份,开广播会次,办黑板报期次,电视讲座和放映技术资料片期次。
  ③加大技术示范推广的力度。组织农业、水利、农机、畜牧等方面科技人员余人,分组到各镇乡,开展以大春生产技术、农民增收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大力示范和推广应用高产高效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和轮间套作技术,努力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面积的扩大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我们已制定推广旱地改制、商品化育秧等示范方案,努力做到技术培训到户,技术示范到社。全县计划推广水稻旱育秧节水栽培万亩(其中旱育抛秧万亩)、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综合栽培技术万亩、水稻杂糯间栽技术万亩、优质蛋白玉米综合栽培技术万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万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万亩、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万亩、晚秋粮食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万亩。
  ④抓好小春病虫防治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小麦条锈病发病万亩,其中有发病中心的面积万亩,全田发病的面积万亩。全县积极行动,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去年月日条锈病始见以后,立即安排部署人员展开调查,迅速掌握发生实况,对发生趋势进行详尽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印发《植保信息》份、《中江县农业》份;
去年月日、月日制作电视专栏节目期,加快农业预警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了农户接受能力和预警信息的利用率。县上月日,月日召开两次会议,会后派出4个督导组进行检查。
  ⒋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问题,去冬今春,我县借中央、省市号文件的东风,在抓好黄鹿水库新建、农业综合开发、产粮大县、旱山村集雨节灌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实施的同时,组织各方面力量大战一百天,对山平塘、石河堰,以及支、沟、农、毛渠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整治,对电灌站进行了检修和维护,完善了蓄水 保水设施。截止目前,全县实际蓄水万方,占应蓄水的,比上年同期增加万方;
其中继光水库实际蓄水万方,占应蓄水的;
新增抛秧机台套,微耕机台套,检修提灌设备以上。全县农田基本建设累计投工万个,完成工程投资万元,其中农民投资万元,工程动工处,完工处,完成土石方万方。
  ⒌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兑现粮食直补政策
  实施粮食直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种粮农民的深切关怀,此项工作做好了,对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意义重大。今年,我县粮食直补额达万元,比上年增加。为把这一工作做好,县上调整充实了直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相关文件,并于月日召开了全县性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其补贴方式由过去的按计税面积改为实际种粮面积;
由发放现金改为发放信用社储蓄存折,时间上安排十分紧凑,月初准备,月中旬摸底造册、张榜公示,月底前全面兑现到农户。为杜绝抵扣税费和兑现不落实问题,县上明确提出了粮食直补的“五到户”“六不准”,即:一是政策宣传到户,要让农民知晓直补补贴政策;
二是清册编制到户,每户的种植面积和应享受的补贴数量,补贴金额应在清册上详细填写;
三是张榜公布到户,要让农户既知道自己的补贴情况也了解其他农户的情况;
四是补贴通知书发放到户;
五是资金兑付到户,对每户农户的补贴资金(存折)必须发放到农户。六不准:一不准抵扣农业税尾欠及附加等任何款项,不得借发放补贴资金的机会清收各种欠款;
二是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不能因为农户有尾欠农税款和其他费用而不拖延不发或者延迟发放;
三不准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补贴资金只能用于对种粮农户的补贴,乡(镇)、村、组不得以任何理由将资金留归集体;
四不准擅自改动补贴通知书的内容;
五不准村、组集体领取补贴,也不得由村、组干部代领补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强调时间紧、任务重将对农户的补贴资金发放到村、组集体,更不准村、组干部领取农户的补贴资金;
六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



  ⒍针对中央、省市的惠农政策和资金投向,加大对上争取资金项目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
  月初,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在总结去年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工作的目标、政策和措施,特别强调根据中央和省委号文件提出的加大产粮大县、农村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建设投资力度的精神,各主管局精心筛选、储备项目,尽早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争取主动。县委书记贾瑞云同志还亲自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国家农业部、水利部汇报工作,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项目支持。短短个月时间,全县已争取或正在争取的农业、水利、交通等项目个,规模较大的项目包括道路交通项目项、国家、省投资万元;
标准良田项 目建设在全县个乡镇建设面积万亩,投资总额万元,目前正组织实施;
已报批的水库整治、产粮大县等个项目投资额为余万元;
农业局储备待报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投资额在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引进各类投资项目项,协议引资亿元,已到位资金万元,其中相当部分属于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对助推我县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⒎认真规范“一事一议”筹劳筹资办法,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针对今年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而村组又必须进行农民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建设,农民仍需承担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筹劳筹资、生产性和经营服务性费用,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使中央、省市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落到实处,防止出现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等农民负担反弹现象,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会议研究,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号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明确哪些费用可以收取,哪些费用必须停止收取,并再次强调涉农收费“公示制”、义务教育“一费制”、农村公费报刊订阅“限额制”,以及违反农民负担政策“责任追究制”的四项制度,明确水费、合防费等生产性费用的收取办法。同时,对村内“一事一议”筹劳筹资制定暂行办法,对收取范围、标准、程序、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切实做到群众自愿,程序合法,不超标准。
  四、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㈠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渠道老化,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标准低,多年失修,渗漏严重,一事一议又只能在本村使用,跨乡镇维修困难。
  乡村道路,特别是村社道路太烂,面临无法通行,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严重。机构改革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机构不健全,部分人员是自收自支,经费难以保障,人心不稳,服务难以落实。
  粮食直补的钱,落实成本大,一方面粮食直补,一方面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扬冲掉。
  ㈡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丘陵农业大县的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的投资力度,缩小与平坝的差距。
  加大对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从事科技服务人员的经费给予支持,确保有人干事。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各级预算要纳入财政。
  加大粮食直补力度,同时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加大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支持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技改投入、精深加工和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支持

2

第4篇: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 “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 “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 “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 “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 “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情况 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9、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10、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
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1、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

12、2010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13、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

14、2012年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突出强调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5、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特别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16、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此次文件三大亮点: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家庭经营是基本面。

17、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18、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要求: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第5篇: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学习心得
---赵延鹏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一号文件,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文件强调,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

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县奖励补助资金,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第6篇: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1982—2011)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一)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
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2、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3、意义:文件影响深远。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二)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1、内容:文件对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改进农村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合作经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商品流通,广辟流通渠道,农业技术改造,广辟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加快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文件指出,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中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适应当前手工劳动为主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特点: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
实行政社分设。这就把农村从上层建筑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
3、意义:联产承包制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三)1984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问题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3个1号文件。1、内容:文件指出1984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帮助农民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延长至15年以上,生长周期长和开发性项目,还可更长一些。允许农民和集体的资金自由地或有组织地流动。要加强社会服务,地区性合作组织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户服务上来。还要继续进行农村商业体制的改革,要加速对山区,水域、草原的开发。
2、特点:文件突出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问题。文件指出,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
3、意义:针对农民怕变的心理,土地承包期延长至15年以上的政策,使农民吃了“定心丸”,鼓励了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不仅如此,农村商品生产从此开始起步。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广度进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的布局创造了条件。
(四)1985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问题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4个1号文件。
1、内容: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放宽山区、林区政策;
对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
鼓励技术转移和人力流动;
放活农村金融政策,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
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和商品经济要求,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2、特点: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最主要的标志是农村经济搞活了。
3、意义:在农业获得大丰收的条件下,全国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粮食“卖难”、“存难”和“运难”的问题,现实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1985年在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方面迈出重大一步。广大农民为适应市场需求而生产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商品经济的横向联系有所发展,

一向比较薄弱的林、牧、渔业和加工、服务业得到加强,农村沿着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道路前进。
(五)1986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问题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5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提出1986年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政策,深入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依靠科学,增加投入,保持农业稳步增长;
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切实帮助贫困地区逐步改变面貌;
加强和改进,农村工作的领导。
2、特点:文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针对怀疑否定农村改革的倾向,肯定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二是针对农业面临的停滞、徘徊和放松的倾向,强调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意义:农村经济改革尽管在工作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得到群众的热情拥护,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只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善于抓住时机,选择易于突破的环节,动员群众参加改革,并与城市改革相配合,不走大的弯路,就有可能争取再以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使新体制充实和完善起来,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新世纪8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2004-2011)(一)2004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问题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6个1号文件)出台,2月9日《人民日报》公布。
1、背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农民增收问题入手,制定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
2、内容:文件提出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具体措施有,九个方面,22条。一是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二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三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五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七是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八是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九是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
3、特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三农”提到了空前的位置。为了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首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2004年1号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非常具体,重点突出的是“怎么办”问题。尤其文件提出的“三项补贴”政策,即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是非常直接、非常有力和非常受农民欢迎的政策措施。
4、意义:2004年1号文件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4年的农业形势可谓是“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国家2004年实行“三项补贴”政策,这在我国农民种粮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一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有力保护了粮食主产区和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文件的出台和落实,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使农民增收幅度加大。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二)2005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7个1号文件)于2004年12月31日出台。
1、内容:文件提出九个方面具体任务,27条政策措施。九个方面,一是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六是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七是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八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九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2、特点: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意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

(三)2006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新农村建设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华社2006年2月21日受权全文(即第8个1号文件)播发。
1、内容: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对“十一五”时期和2006年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指出了需要把握的原则,并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作了具体安排。有八个方面,32条。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五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七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八是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特点: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把“三农”中的农村建设作为鲜明主题。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二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作为2006年重要的农村政策,这是非常突出的亮点。2006年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举措,是惠及亿万农民的一大德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是体现了“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作的主要精神。3、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在2006年1号文件指引下,我国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9746万吨,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农民负担减轻,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4%。(四)2007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问题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即第9个1号文件)。
1、内容: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现代农业”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任务有八个: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二、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五、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六、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

队伍。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八、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2、特点:提出了现代农业的概念。即“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出了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问题。这是最大亮点。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人才智力支撑――新型农民,现代农业的生力军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其中,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意义:在2007年1号文件指引下,粮食生产实现连续4年增产,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50150万吨,新世纪以来首次突破5亿吨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突破4140元,已是第四年增幅超过6%。在2007年1号文件指引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已扩大到全国86%的县,参合农民达到7.3亿人。(五)2008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12月31日)(即第10个1号文件)
1、内容:2008年1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提出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六项任务。一是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三是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四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六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
2、特点:2008年1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问题,提出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3、意义:在2008年1号文件指引下,我国2008年农村工作将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主要措施:一要大力增加投入。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二要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从2008年起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三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四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五要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
(六)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
(七)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文件指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八)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1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推荐访问:学习贯彻 中央一号文件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