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态势市长(精选文档)

时间:2022-07-08 12: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运行态势市长(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经济运行态势市长(精选文档)

经济运行态势市长2篇

【篇1】经济运行态势市长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节点,如何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下解决结构失衡,如何避免经济在换挡窗口因政策变更而出现落差,如何防控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与扩散并为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提供温和环境,是目前一行三会需共同协调解决的难点。

宏观上来看,外储与外汇的矛盾仍需平衡,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仍需匹配,产业链条的传导阻滞仍需解决,中观层面的产能仍需出清,尤其是传统周期性行业的落末加速,房地产去杠杆与去库存的进程加快,使得经济数据更加敏感。微观层面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上游的煤炭、钢铁厂逐步进行改制,但固疾仍深,银行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急需找到合适渠道工具进行疏通。

产业链条上来看,由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未来政策的预期,市场已将上游原料价格不断推高,但下游需求受限于房产新政的限制和去杠杆的要求而低迷,上下游的错位矛盾挤占中游产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供给侧与国改混改的叠加,让部分国企“死而不僵”,始终无法市场化出清。

从货币角度来看,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美元兑人民币一度下滑至6.98。市场保外汇还是保外储的言论左右摇摆,同时国内货币结构失衡,(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未放大,而是在一定区间内持续走平,M0的增速放缓,资金开始在银行系统中沉淀,央行投放的资金既未实际流入实体经济,增加社会投资,也未进入金融系统推高资本价格,吹大资本泡沫,造成了流动性放缓沉滞于账面上。

图 1固定资产价格指数与货币动量

对于国内经济体系而言,流动性充裕利率,但社会融资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并未有效放大,甚至略有减少。证明整个经济有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

这也是央行为何自2015年6月以来迟迟不能主动降息的原因之一。

经济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强劲,物价与就业稳定向好,为避免未来几年可能面对的经济危机冲击,需要尽快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美联储长期利率中值目标约为3%,而为挽回2015-2016两年美联储加息“前瞻性指引政策工具”的失信,则更进一步强化了2017年后加息频率的确定性。预计2017年内2-3次加息。美元的强势一方面对新兴经济体资本吸引力增加,同时造成人民币汇率一定程度上的被动贬值,如何平衡外汇与外储的“跷跷板联动”,给予市场正确的预期引导,是央行重要的领导责任。

图2中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

2017年3月10日,以周小川带领的央行领导班子举办的“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发布会上,可一瞥端倪。周行长再次定调2017年的货币政策为“稳健中性”,避免“大水漫灌”,但仅从现状来看仍偏向易紧难松。央行肩负金融系统去杠杆与提振实体经济再繁荣的重任,在目前经济结构化失衡的环境中,政策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整个资管体系存在各机构各渠道各方产品反复嵌套,底层资产不清,数据重复计算等诸多问题,且资金多来自银行表外理财,如若遭遇期限错配缺口的共振,必然引起流动性干涸显现。近年由于国内经济下行,资产荒现象频现,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渠道物理上的垄断,更加速了结构化延伸品与金融衍生品的涌现。

2012年,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约为27万亿,而截止2016年末这一数字已接近100万亿元左右,扩张速度可见一斑。其中重复嵌套的规模使得整体杠杆率较高,细分各产品结构的杠杆更难以估算。规模的扩张必然加剧各产品期限错配空挡期重叠的概率,近年国债逆回购利率在节点时利率飙升所上演的“钱荒现象”已不断预示这种风险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

为防范风险,表外业务的收口严控更势在必行。走马上任银监会的改革派主席郭树清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减少表外业务扩张,纳入表内考核,总的趋势还是在央行的宏观审慎框架下,以防风险、控规模、去杠杆,减不良为主要目标。配合央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从金融资本市场引入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改革下的产业更迭。

目前银行系统面对两大问题,表内信贷质量的划断与表外理财业务的厘清。

信贷资产的划断

近年的不良率有连年上升趋势,拆解信贷结构后发现,几乎都为以老国企为代表的周期性产业,经济形势下行环境下需求低迷,叠加政策的偏移,导致企业不断的借新钱还旧债,增加负债率,最后资不抵债。又因其特殊产权形式和背景,也为银行回收资产核销坏账设置了新的障碍。

为隔离风险传递,剥离不良资产,推动银系瘦身,需加快推进债转股进程,与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合作,根据现实情况,针对不同债务资产结构设置对应方案。尽早将表内不良资产转移,优化资产质量。同时,推进市场化信贷审批标准的设立,放松优质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减少传统国企“搭便车”等行径。

表外业务的厘清

同时银行体系去杠杆,挤泡沫,减少表外理财业务扩张,新发行产品向下穿透至底层资产,严控杠杆比率。对已有产品逐步进行梳理,清洗理财资金池,把好进水阀与出水阀。调整期限错配区间,谨防空档期共振造成的市场波动加大。

央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金融市场

北京时间16日凌晨2:00,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随后耶伦发表“鸽派”讲话。自特朗普上台,市场对新政刺激经济的预期就非常高,一旦新政不及预期或通胀不及目标回落,会相应延缓联储加息步伐。

大宗商品产量与价格变动

黄金:近日一系列美联储官员发表讲话并未提振加息预期,这令美元继续承压回落,从而帮助黄金实现反弹。COMEX4月黄金期货收涨12.50美元,涨幅1.0%,报1246.50美元/盎司,完成5连阳

图3COMEX4月黄金期货

原油

虽然美元跌破100大关给予了油价一定的支撑并限制了油价下行的空间,但是因OPEC或延长减产行动的消息后得到消化后,油价继续下挫。美国页岩油产量回升速度持续加快,随着市场消化掉减产行动的利好影响后供应过剩的忧虑情绪再度升温,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47.9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50.74美元/桶。

图4WTI原油期货

国债

受资金面紧张影响,21日国债期货市场早盘弱势震荡,不过随着午后资金紧势缓解及央行放水消息传出,市场快速拉升并由跌转涨,截至收盘,5年、10年期主力合约分别收涨0.10%、0.19%。短期内,季末流动性波动风险、金融去杠杆风险难以忽视,预计债市将继续承压,期债弱势震荡格局难改。

图55年期国债期货

图610年期国债期货

流动性与杠杆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个和2.2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47.6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6.9个和4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余额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当月净回笼现金1.49万亿元。

(1)信贷增量

2月社会融资新增1.15亿元,同比增加38.10%,环比减少69.14%,相对于1月3.72万亿大幅下降。刨除春节因素影响外,央行态度以及窗口指导也为信贷收口紧缩起到一定作用。

图7社会融资规模与人民币新增贷款

图8社会融资规模与环比增速

(2)结构拆解

对2月份社融体系的解构可见,2月人民币贷款上升较快,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下降较快,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略微持平。

图9社融体系各指标占比变化

图1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拆解

对人民币贷款分解可见,2月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与票据融资增速提升。而中长期居民贷款由于各地房贷新政再次回落。

图11中长期居民贷款

(3)公开市场操作

进入三月,美联储加息预期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是央行近期频繁对公开市场工具进行“加价”与“加量”的原因之一。维护流动性的总量平稳,强化金融去杠杆的预期,维持宏观货币政策审慎中性原则。

3月20日,央行分别开展了600亿元7天期、200亿元14天期、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和2.75%,与上期利率持平。鉴于当日到期逆回购有600亿,故当日央行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400亿元。这是时隔17个交易日后,央行在公开市场首次实现资金净投放。

图12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公开市场短期工具的使用,一方面避免了直接加息带来的波动,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加息会对实体经济尤其信贷需求较高的工业制造业提升资金成本,造成不必要影响。提短放长,刺激市场利率走高,有助于缓解资本外流与汇率贬值,放宽长端利率,有助于实业融资便利。

但从目前周小川行长的态度来看,中国未来几年会进入一个结构化加息周期。

金融市场流动性边际趋紧,去杠杆、挤泡沫。将资金从股市、债市、期市以及各类非标嵌套理财引流入实体经济。

同时进行结构化的降息(浮息)、降准,对国家支持的农业、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行业给予低息政策,鼓励投资刺激投入。发挥好政策性银行与各地方政府的作用。

经济数据

CPI与PPI

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8%,创2008年以来新高。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显著回落,同比增长0.8%,环比增幅-0.20%。两者剪刀差达到7%,导致剪刀差的加大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同时也预示着产业链传导滞阻的现象愈发明显。

图13CPI和PPI同比与环比增速

上游产业的PPI过速上涨,尤其由于政策推至的期货与现货价格齐涨,但又没有中游产业过渡,易引起现货市场的有价无市情况,同时引起滞涨。

下游产业由于房地产的敏感性,国家一定会出相应房贷的控制政策,政策偏向仍“以堵代疏”概率较大,房产库存高企,尚在去杠杆去库存的过程中,投资回落必然对中游产业的承接降低。同时CPI的回落也体现了下游需求的结构化失衡。

PMI

2月制造业PMI数据51.6,同比增长5.31%,非制造业PMI数据54.2,同比增长2.85%。制造业连续7个月站在荣枯线之上,各地市政基建的推进、PPP项目的火热进行,都对中游制造业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

图14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从PMI的生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与原材料库存等数据来看,此轮周期下行已行至“L型底”,从开工率和用电量来看,周期性行业已逐渐复苏,数据开始企稳向好。但数据来源可能多由政府主导的基建类项目支持,政策影响因素较大。

图15PMI同比增速

图162月用电量各产业同比变化

产业:

中观来看,无论是实行供给侧改革,还是央行应对美国加息周期而实行的结构化加息,必然会对实体经济与产业链造成深刻影响。但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游原料价格涨幅过快,有价无市现象频出,下游需求失衡,部分下游需求不能有效传导至中游产业,造成一些中游企业的困境。

图17房地产投资增速

图18GDP同比贡献率

房地产行业作为GDP稳定的核心增长来源,不能硬着陆,但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只能逐步转移这种杠杆至居民,于是可见2015-2016年,各地放松的房贷政策中甚至出现的“0首付”现象,一线城市房价飙升,二线三线紧跟其后。持续上扬的房价对于低迷经济而言虽是强心剂,但无疑是饮鸩止渴,隐患极大,于是房产政策再收紧,房地产的滞涨、成交量的回落,已隐现房产周期性拐点。

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 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指标, 任重而道远。

目前环境下,国内投资端仍需政府表态主导,社会各界各部资金参与,共同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才能更好的替代房地产行业,为GDP增长提供新动能。比较现实的情况是以政府为主导发起的PPP项目,第一,引社会各方资金参与,调动各机构参与积极性,利用各行业企业的专业性为政府服务;
第二,以较小财政资金撬动较大的社会资源解决市政民生问题;
第三,解决产业传导滞阻的情况,以各地基建为代表,向上既解决了水泥建材行业的库存,又缓解中游部分行业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下,地方政府支持配套PPP工具,整合社会资源,对上中下游产业的去库存去杠杆进行支持。

近年PPP项目的落地速度明显提升,一方面有国家大的政策方向引导,另一方面也凸显地方政府自身发展建设的需求。

小结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将以宏观审慎为基,逐步收紧流动性,给金融市场信号,重塑市场各机构对“去杠杆”的认识。银监会将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通过优化表内外业务,处置不良资产,收口表外理财进而控制杠杆。未来新货币政策框架的搭建,口径的统一,尺度的把握尚需各方部门共同协调完成。

在流动性边际趋紧的环境下,今年股市、债市、期市、现货等市场难言取得绝对收益。但存在结构化的机会,相对收益的获取需要对基本面与市场资金动态的敏感把握。同时监管层意欲打破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刚性兑付,对固收类产品而言调整结构,放低杠杆既是监管要求,同时也是市场趋势。

产业上来看,各地纷纷出现的房贷新政,已彰示政策上要继续调控房地产行业,同时在新经济体系下为提升GDP质量,需寻找可以替代房地产行业的新模式,从下游需求端由政府牵头引导投资,传导中游的国改混改企业,再传至上游受惠于供给侧改革的产业,实现产业链条的无阻滞,既通过投资提升下游需求,又解决上游产能过剩以及中游制造业的衰落。

近年观察,政府所引导的PPP类项目比较符合各项条件,市政基建类项目替代房产行业,提振产业链的效率传导。环保、医疗等项目增加需求端的实际需求情况,进一步调整供需的结构化失衡,从下游需求引导上游产业供给更迭。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杨宇

【篇2】经济运行态势市长

全球货币供给过剩的基础将改变经济周期运行态势
李德甫张应梅刘俊
摘要: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由于美国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得美元对全球供给过剩,而对美国有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持有美元,用本国货币购买企业的美元,产生本国货币供给过剩;
对美国国际收支的非顺差国,为了保持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一致性,也要增加货币发行,从而导致整个世界的货币供给过剩。这种状况改变了经济周期运行态势。具体讲:1、全球货币供给及信用过剩成为经济的基础;
2、货币供给过剩导致资本过剩;
3、资本过剩改变经济周期运行态势:局部性经济危机之后是长期性萧条,繁荣上升阶段变得很短;
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也是长期性萧条;
经济周期随着流动性的扩张与收缩变得更为频繁、时间更短;
货币供给与资本过剩改变了经济结构与主体行为,经济变动无规律可循。
关键词:货币供给过剩资本过剩流动性变动实体经济经济行为周期态势
作者简介:李德甫,男,经济学教授、博士,专业:经济学,研究方向:金融学与国际经济,工作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邮编:650091。Email:defuli56@163.com.
张应梅,女,云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刘俊,男,云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由于美国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得美元对全球供给过剩,而对美国有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持有美元,用本国货币购买企业的美元,产生本国货币供给过剩;
对美国国际收支的非顺差国,为了保持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一致性,也要增加货币发行,从而导致整个世界的货币供给过剩。这种状况改变了经济周期运行态势。具体讲:1、全球货币供给及信用过剩成为经济的基础;
2、货币供给过剩导致资本过剩;
3、资本过剩改变经济周期运行态势:局部性经济危机之后是长期性萧条,繁荣上升阶段变得很短;
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也是长期性萧条;
经济周期随着流动性的扩张与收缩变得更为频繁、时间更短;
货币供给与资本过剩改变了经济结构与主体行为,经济变动无规律可循。
一、全球货币供给及信用过剩成为经济的基础
在布雷顿森林解体以来,进入到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或无体系时期。这个时期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时期,其主要特点:一是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清偿手段,起着计价、支付、结算、储备货币的作用,其他货币如英镑、日元、瑞士法郎以及本世纪开始出现的国家集团货币欧元,起着辅助作用;
二是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实际上是保持与美元一定比率的汇率,也是政府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是美元这种国家主权货币成为其他国家货币定值的标准,但美元本身的价值由美国实体经济量、美元发行量以及美国国际收支决定,最主要的由美联储的货币发行量决定。也就是说,美元价值决定的人为因素超过了经济因素。如果美国经济是封闭经济,则对世界经济来说,无论美联储发行货币量多少,都与其他国家无关。但情形恰好不是这样。在美国所倡导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美元作为世界的关键货币或中心货币,其发行量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转。美国经济运行良好,其他国家会受益,因为美国以它占约世界经济总量1/3的经济量形成一个大的市场;
美国经济运行恶化,就会使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甚至演变成一场灾难,使其他国家深受其害。
长期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布雷顿森林解体以来,美国经济经历如下变化:1、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滞胀;
2、1985、1986年快速增长,1985年成为最大的债务国,以及美元对日元、马克的大幅度贬值;
3、克林顿时代的较快增长以及国内赤字的消除、国际收支逆差的大幅度下降;
4、911事件以后的伊拉克战争产生大量支出和经济缓慢增长,出现大量的国内和国际双重赤字;
5、长期以来,美国保持高消费、低储蓄,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
6、与欧洲和日本相比美国经济增长过低,虽然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处于经济长期萧条,但此前的经济增长超过美国;
7、美国加工制造业

人工成本超过欧洲、日本,但全要素生产率低于欧洲与日本;
8、美国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代表实体经济的一、二产业收缩到占经济总量的40%左右,而三次产业特别是金融业过快膨胀,使得经济空洞化、虚拟化。上述变化使得美元总体上不断贬值。
但为什么不断贬值的美元能够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体系呢?是因为,第一,美国经济仍然是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包括经济在内的综合国力仍然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超越,尽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但它并不是统一的主权国家,仅仅是主权国家的联合,内部还有各种利益关系需要协调;
第三,美国与欧盟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上的相互依存和利益的一致性,两方虽有摩擦,但在重大的国际事务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才得以维持。美国通过这一体系,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通过货币贬值,使得对外债务价值流相对缩减,来攫取他国财富。2001年至2007年,美国的广义货币供给量环比增长11%,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样,美国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他国欠下巨额债务;
又迫使债权国美元回流,同时又增加货币发行,使得美元对全球供给过剩。而对美国的债权国所持有的美元,作为官方储备资产,是用本国货币购买企业拥有美元,这会增加本国货币发行,于是本国货币供给过剩;
而那些对美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或非顺差国,在美元不断

贬值条件下,为了保持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一致性,或者说为了本国货币不至于升值过多造成对出口的不利压力,也要增加货币发行。由此导致整个世界的货币供给过剩。世界各国的货币供给过剩,会改变整个世界经济运行的基础。
二、货币供给过剩导致资本过剩
货币供给过剩导致资本过剩,首先通过信用放大传递到资本市场,使得资本过剩。当货币当局用本国货币向居民、企业购买美元时,增加了货币的发行。货币供给的增加通过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体系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银行信用不断扩张,居民、企业易于得到贷款,流动性充裕,传递到资本市场,作为资本价格的利息下降,促使股票、债券、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价格上涨;
在贷款易于获取的情况下,过剩的资本又会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价格上涨;
不仅如此,在货币供给过剩的情况下,还会引起一般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资本过剩的后果,是利率的下降和企业利润率的下降。利率下降不过是企业利润率下降的反映。因为利息是利润的一个部分。按理讲,物价的普遍上涨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会增加贷款从而扩大生产,贷款需求的增加会提高利率。但是,在持续的货币供给和信用供给过剩的条件下,资本的供给过剩也是持续性的。资本供给过剩,会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生产扩大,一般商品供给过剩,但在货币过度供给条件下,物

价水平依然上涨。这就造成一般商品过剩,产生销售困难,库存增加,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的下降,又迫使利率的下降。
仅仅就21世纪开始以来,全球的利率水平都是下降的。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低利率时代,长期保持在1%以下,自1999年就进入零利率时代,2月份同业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为0、15%,3月份下调至0、04%,2000年8月又上调至0、25%,从去年以来,已经降至0、1%;
欧洲同期利率水平比日本高得多,但长期中仍然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欧元区利率水平从21世纪开始以来,利率维持在4、25%的水平,但从2008年10月欧洲央行宣布从4、25%下调至1、5%,2009年6月降至1%到今天为止。美国从2001年初经13次降低利率至2003年的1%,达过去46年来的最低水平。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经13次调高利率,从1%调至4、25%,2006年8月至5、25%,一直到2007年还是维持这样高的水平。次贷危机大规模爆发以后下调至3%,2008年3月又下调至2、25%,9月下调至2%,12月下调至1%,2009年进一步下调75个基点,短期利率调至0—0、25%水平。东南亚、南亚地带保持比欧洲还要高的利率水平。在1997年发生金融风暴之前,这一地带的利率水平由于较高,经济增长加快,因而利率水平保持在8%左右,金融风暴发生以后,为了避免资本流失,仍然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中国利率水平,为了支持国有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存款利率较低,贷款利率较高,存贷差大,总体

上的升降幅度不大。2008年9月开始,从提高利率转变为降低利率,通过5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至2、25%,贷款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至5、31%。所以,现在的利率水平是高于欧、美、日的。这是因为我国经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没有它们大。
利率和加工制造业利润率的下降,在货币和资本都过剩的情况下,大量资本会从实体经济中抽出涌入虚拟经济领域,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交易过度膨胀,呈20倍于实体经济量的交易量,极大地刺激了金融、资本市场的扩张,从而推动资本价格上升,投资活动逐步演变成投机活动。这样,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变得日益火爆,最终经济被吹大,变成经济泡沫。
三、资本过剩改变经济周期运行态势
资本的唯一本性就是逐利,获取更多的价值增值。要实现增值就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但在资本已经过剩的情况下,提高社会平均利润率成为奢望。所以,资本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剧烈,必须消灭一部分资本才能提高社会平均利润率。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通过破坏生产力来发展生产力,资本也必须通过消灭异己力量才能得到自己的发展和扩大,也才能提高利润率。这也是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经济描述为“创造性毁灭”的十分妥当的诠释。资本的这种运动,造成经济的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即周期性运转。这种情形是在货币供给还未出现长期供给过剩条件下的状态。当今的各国经济或全球经济,跟马克思及他之后的

熊彼特已经大不相同,也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前的经济有着巨大差异。最主要的一个基本方面,是货币长期供给过剩成为常态,另一个基本方面,是全球已经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整体,部分的繁荣与衰退会传递到其他部分。在这两方面作用下,经济周期比过去已经大为不同:
1、局部性(个别国家或地区)经济危机之后是长期性萧条,繁荣上升阶段变得很短。典型的例子如日本。其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推动的较快增长,但这种增长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以虚拟经济的快速膨胀为主导的增长,是一种经济泡沫被吹大的表面繁荣,它不过是实体经济收缩的表征(任何泡沫经济都是虚假繁荣的表征)。当1990年日本经济达到高点而反转而泡沫破裂时,经济开始急剧下降,不到半年就进入长达十几年的萧条。2003--2006年有所好转,但增长也只在1%左右徘徊,达不到2%的水平。美国经济危机传递到日本,结果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了连续3个季度的负增长。日本经济约19年长期衰退过程,究其原因,第一,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始终是日本经济的致命伤,由于缺乏资源,要获得发展与增长,只有依靠外部资源通过贸易增长来实现,而贸易扩大需要建立在超过其他国家的技术水平之上。一旦外部市场份额由于其他国家产品替代优势作用而缩减、被挤压时,其大大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难以得到释放,势必缩减产能,经济出现收缩;
第二,一般加工制造业人工成本高于新兴经济体同类产品而产生的

替代性;
第三,较长时期的货币升值;
第四,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东南亚及包括四小龙在内,在1997年金融风波后,虽然没有陷入长期萧条,但经济增长率已远不如从前。保持这样的状态,得益于相互贸易以及与中国大陆贸易的增长。
2、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也是长期性萧条。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证明,但某些迹象已经表明,过去那种经历上升之后而下降,下降之后而上升的周期性被彻底打乱。与局部、个别国家的上升阶段缩短、快速下降后继起长期萧条、回升乏力是同样过程。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是在货币供给过剩条件下,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过快,石油价格今后要回到30—40美元1桶几孚不可能,铁矿砂价格一两年间翻一倍,钢铁价格因而急速上升;
而能源、原材料的替代品开发,其技术进步速度赶不上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价格上升的速度;
二是在货币供给过剩条件下,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变得越来越贵,勘探、采掘速度越来越快,加剧了能源、原材料供给不足;
三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增长的欲望被激发,随着加工制造业按技术水平、人工成本由高至低地不断转移,也会加剧能源、原材料供给不足,这一点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瓶颈;
四是农业、工业的生产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制造成本越来越高。加工制造业的不断扩大与之支付的治理污染成本之间互为推动,使得单位产品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普遍性价格上升;
五是农产品生产随着自然环境恶化产量变动不定,供给时而趋紧时而舒缓。当趋紧时会发生粮价的大幅度上升,去年发生在东南亚、南

亚一带的粮价上涨就是证明。实际上非洲也是如此;
六是货币供给过剩造成的资本过剩,游资充斥,到处逐角,遍及世界各地快速流动,在一个国家时而流入时而流出,使其经济运转不稳。因为游资主要投资于金融证券等资本市场,近十多年来又涌入房地产市场。游资的目的是短期获利,目的达到或者对自己不利时即刻逃跑。所以,整个世界经济环境已经恶化,出现世界性普遍繁荣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出现,时间也较短,之后就是长期萧条。
3、经济周期运行随着流动性的急速扩张与收缩变得更为频繁、时间更短。由于货币供给、信用放大及资本过剩,流动性十分充足。流动性,就是整个社会中暂时以现金或者能够及时变现的债券、票据存在的资产。货币供给过剩,通过银行金融系统多倍存款创造,贷放给企业及个人后,出现流动性不断扩大过程;
流动性不断扩大,不断推高金融性资本和房地产的价格,促成经济泡沫形成,直至泡沫被吹大到没有后续的流动性供给支持时,经济运行到顶点。经济上升过程就是流动性不断扩大的过程,这个过程极为短暂,今后可能只有一两年时间。流动性不断收缩过程也就是经济下降过程,这一过程同样短暂。因为,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居民企业与银行信用借贷关系,既是规模巨大的债权债务关系,又是复杂的债务链条。当银行信用系统感到收回到期贷款有问题时,会收紧银根、催还贷款。于是债务链条断裂,流动性变得极为短缺。

4、货币供给与资本过剩改变了经济结构与主体行为,经济变动无规律可循。经济结构的改变表现为:一是虚拟经济超过实体经济;
二是一、二次产业收缩而三次产业不断扩大;
三是收入分配更为不均,加剧财富集中化程度,使得有效需求更为不足;
四是经济在地区、部门、种类的分布上更加不均衡;
五是城市化加快发展,粮食供给也会变得困难。同时,改变了居民、企业的经济行为。比如人的理性问题。随着通讯发展,信息转播速度加快,人之间的接触、交流日益密切,人的选择行为,往往受他人影响,变得十分盲目。购房不是为了自己住,而是相信房价还要上涨,将投资房地产作为快速发财的机会,当很多人都这样做时,房地产市场变得疯狂而无规律可循;
自己不知道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便涌入股票市场,结果血本无归,这被人叫做“傻钱”的投资选择行为。人的行为变得失控、无理性。企业也是如此,决策没有理性,在如今变动很快的经济活动中,做出适应于经济条件变动的决策很困难,稍事不慎,可能付出的代价极大。本来房产已经供给过剩,闲置空房极多,房价却继续上升,供求定律失效。所以,在货币供给过剩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很难把握住它的运动规律。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邓肯:《美元危机的成因、后果与对策》,王靖国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2、易纲:《欧洲坚守零利率目标》,21cbh.com,2009年3月2日。
3、唐学鹏:《零利率政策是否有效》,21cbh.com,2009年1月19日


推荐访问:态势 经济运行 市长 经济运行态势市长 经济运行态势市长 经济运行总体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