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上语文预备课-教学设计+反思,供大家参考。
九上语文 预备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和圈划教材各单元导语,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应具备的素养。
2. 在了解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将本学期内容与以往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感受其中的“变”。
3.回顾语文学习基本要求,感受学习基本方法的“不变”之处。
教学重点:
1. 通过阅读和圈划教材各单元导语,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应具备的素养。
2.了解九年级学习内容的特点,明确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大家手里都拿到了本学期的新书,要了解一本书的大致架构或内容,最快捷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看目录,那么请大家翻开目录,我们一起去了解本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
二、 初探目录了解架构 1.在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内容分成几个大类,有阅读、写作、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诵读。通过这几个类别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提升语文各项能力与素养。
2. 不难发现,这些学习内容是按一定的主题或者特定的规律来进行编排的,这就形成了单元。接下来请大家翻开单元导言,我们更进一步来了解这本书将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对我们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二、借助单元导语,初步了本学期学习内容。
1. 第一单元的导语简洁明了,它就像是一段节目预告,告诉我们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是? 预设:一、学习鉴赏,独立阅读诗作,把握诗歌的内涵。二、诗歌朗诵,要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读出感情与韵律。三、学以致用,尝试创作,选择一个对象以诗抒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
2. 第二单元的导语,请大家提笔圈划,找出本单元文章的共同点,以及我们在学习这些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预设:本单元的文章都是议论性文章;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芒;阅读它们能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能力上要求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那么,请大家试着给第二单元取个四字的单元标题? 批注 [1]: 第一单元的诗歌探究,对学生来说新鲜陌生,也有一定的挑战难度,因此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心里有底,知晓他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和相应的能力要求。
批注 [2]: 预设基本达到,学生圈画的能力基础不错,能全面且准确地圈画重点,
预设:思想之光;精神家园。
3. 看完第二单元的导言,老师想带大家再看一下第五单元,结合目录与单元导言,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议论性文章;闪耀着思想的光芒;阅读它们可以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增进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内容上粗看较为类似。(如学生有新发现,教师可顺着发现略提一句,第二单元文章为立论文,第五单元为驳论文。)
在方法上,学习本单元文章时需要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分析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独立思考。
能力要求上,第五单元的要求比之第二单元的要求更高,需要对文本进行更深入地探究,还需要有质疑精神。
那么,谁来试试给第五单元取个标题? 预设:怀疑创造,质疑探究。
4. 第四单元与第六单元的内容特点与对应的能力要求,请大家以两两讨论的形式进行圈划,并试着拟一个适合的单元标题。
预设:第四单元聚焦了少年的成长,它们有助于假设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额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学习方法上,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拟单元标题:少年时代,青春少年,甘苦少年
第六单元同样是小说单元,聚焦的是明清的白话小说,挑选的经典片段中展现出了不同身份阶层人物的不同面貌,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小说的魅力,也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能力要求上,除了第四单元所要求的,还要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拟单元标题:人物百态,小说万象
三、感受九年级学习内容的“变”与“不变” 1. 结合我们刚才对六个单元的简要梳理,我们初步了解接下来的阅读篇目的内容以及对我们能力的要求,大家将它们与之前的六七八年级内容做一下简单比较,说一说,进入九年级,有怎样的变化? 预设:(1)学习内容上,基础年级更多的是具体的的知识,而如今更多的是抽象的,关乎素养与能力,要求更高,并非能一蹴而就的。
(2)学习的方法上,除了要多聆听老师同学的观点,并多参与讨论交流,九年级还要求在听取了他人观点之后,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鼓励批判与怀疑的精神。
(3)写作上要开始写议论文,并且对论据与论证过程都有一定的要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九年级文章的思辨性。
批注 [3]: 学生在概括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比如借鉴第一单元的四字形式;从单元导语中提取核心词。总体的能力不错,但班级中参差比较严重,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圈画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批注 [4]: 由第二单元跨越到第五单元,建立起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生不难发现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议论文,但是差异却难以发现,还得由老师作一个 批注 [5]: 本环节设问较难,对学生来说怀疑与创造,质疑与探究之间很难建立联系。本单元标题可由教师给出,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关系。
批注 [6]: 学生对“比较”这种学习方法较为畏惧,似乎没有思考的方向,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比较内容,此外,内容上学生基于对之前学习内容的遗忘,很难勾起旧识与新知进行比较,更何况新课文尚未熟悉,刺问并不符合九年级初的学生认知基础。
2. 面对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文章,感觉遥不可及的能力,我们有什么法宝来让自己不断进步吗?回想一下,基础年级时语文老师向大家提出过哪些要求? 预设:(1)有目标,有信心。(2)多读书,读好书。(3)重积累。(4)勤练笔。(5)关注时事,关心国事。(6)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能给我们带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们面临九年级更深层的学习,更高阶的思维探讨时,依然是最趁手的利器,因此,面对新的挑战,需要的是大家的坚持,在此基础上学会反思与改进,踏实笃行就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跟着老师阅读文章,到自主阅读文章,再到阅读整本书,都将水到渠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和再认学习语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