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伟大意

时间:2022-07-17 11: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伟大意,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伟大意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6篇

第1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当这连个任务完成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不屈的坚强的中国人为此不断奋斗,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辈为此献出了毕生的血与汗。然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复兴之路也变得异常绚烂。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昭示人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回想我们的共产党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从泛着波光的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条画舫到闪耀着革命力量的陕北宝塔山,从罗霄山脉上的井冈山到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从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壮举到百万雄师过长江天险的豪情,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幅传奇般的画卷。

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外遭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了改变受压迫受奴役的屈辱地位和悲惨境遇,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但都没有成功。在民族存亡续绝之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可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遭到反动派的干涉,阻扰和遇到了众多棘手的问题但是其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被这点困难而停止前进。由最初的50多名党员逐步发展。1927年,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但是,缺乏自己的革命武装就是其中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样一种问题的积累,为党的早期受挫埋下了阴影。大革命后期,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事件,而这次的反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军事上和组织上清除我们中国共产党。这件事情在国内造成了一种白色恐怖,大批的共产党员遭到屠杀,中国共产党在此时应该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在羽翼未丰的情况之下,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

时势造英雄,在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客观分析了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无产阶级要翻身解放,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唯有武装起来成立自己的军队,他们从心底里喊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口号,在这句口号的领导之下,我们的党开始了自己的军队建设。首先是南昌城里的一声号角,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而后,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建立了红军,并且为中国共产党后来转战农村,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初期探索的道路上,我们的党正在日渐壮大。建立了13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展开了与国民党长达十年的对抗。可是反革命势力持续对我们党的新生的革命力量的摧残打击与压迫。蒋介石对工农红军进行了多次的围剿,而我们的党运用巧妙的方法,顺利地实现了几次著名的反围剿,“长驱直入,分进合击”,“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是我们军事史上的宝贵财富,“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是我们谱写的华美诗篇,然而伟大事业的成功注定不会是很顺利的,在第五次反围剿的过程中,由于党的错误路线,中国共产党站在了另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进行突围转移,中国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啃皮带,在这些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会被打倒吗?当然不会,我们伟大的党,坚强的党,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最终顺利突围,进入了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党保留了 精华的革命人才。也把红军的星星之火洒遍了大江南北。也进一步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不幸的是,在国内内战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也开始觊觎我们中国的大好河山,在肥沃的东北黑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悲剧, 9.18事变的人间悲剧,细菌试验的惨无人道,中国民族危机愈加沉重。那饱含血泪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最真挚的感情——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但是,在面对民族危机的时候,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还是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中国共产党苦苦相逼。在苦难之中,在危机之下,我们何去何从?面对家仇国恨,内忧外患,我们的党放下了国内的矛盾,主动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在各个方面做好与老百姓的联系,为了群众的安全,我们的党舍生取义,发生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这些革命先烈将会永远刻录在我们历史的丰碑之上。然而在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给后方红军和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灾难。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原以为国民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政权企图夺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并对共产党进行扼杀。但是我们智慧的党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以假和平来欺骗百姓和中国共产党。即使在蒋介石设下的圈套——重庆谈判之中,我们也据理力争,为我们党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我们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对我们的党的人民军队进行扩充,当我们一起都准备好之后,我们在国内开始了全面的反攻。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一次交锋,也是一场人心的较量。中国共产党由于一心向民,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势如破竹之势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当我们最终突破千里长江防线的时候,登上总统府,我们的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一个全新的中国即将诞生。当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城楼,当毛主席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切都宣告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也相信,这只沉睡的雄狮必将崛起。这一刻,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在新中国将要成立时,毛泽东同志豪迈地指出:中国将“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当时,一些外国人听了不以为然,而大多数中国人听了心里特别振奋。这说明,建设一流强国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心理,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心理——摆脱贫穷落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几经周折、几多艰辛,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终于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使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从1978年到2010年,经济以年均 9.8%的速度稳步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
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9728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外汇储备超过28473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提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传播,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科学文化事业硕果累累。

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坚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相结合,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同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与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崛起导致血腥战争截然不同,中国的发展为整个世界带来无限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1世纪,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蓝图:到那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极具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从中获得诸多教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必须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整体意志,有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能够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崇高的政治威望,可以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为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中国,能够担当这个历史重任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没有民族的强盛和复兴。中国共产党奋斗的90年必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一道永载史册。

日语10级 烟花三月

第2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内容提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近代以来中 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四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共产党与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民族复兴

今年 7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第 90 个生日。中国共产党的 90 年,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丽篇章的 90 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每一 个关键时刻,都能把握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 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 是经过各种考验,善于在前进中总结经验,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经过半个 世纪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对 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势逼人,不 进则退。历史的进步从来不是自发实现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社会一 切进步力量共同努力,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走向伟 大复兴。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一、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者

自鸦片战争至中国共产党成立,曾创造人类文明辉煌的中华民族历经无数屈辱和困惑,在迷茫中进行着英勇而艰难的求索和抗争,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同目标,是最能牵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的头等大事。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重任,用忠诚和智慧在中华民族复兴长路上竖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中华民族拥有 5000 年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然而,从清朝中期开始,中国却落后了,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泱泱大国急剧地坠入任由列强宰割的悲惨境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倍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一代又一代英雄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中国人已经做过多种尝试,然而带来的只是一次又 一次的挫折和失望:只搬用一些洋枪洋炮和近代工业技术的洋务运动早已证明救不了中国;
期望清朝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的戊戌维新运动又失败了;
义和团那种“扶清灭洋”的旧式反抗也救不了中国。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严酷的事实表明: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建立一个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必须具有:

第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需要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需要能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它的实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没有这样一个引路人,即使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变革现状的潜能,即使客观上存在比较成熟的革命形势,革命队伍仍然会涣散无力,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第二,这个党要 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特别是依靠并发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 农民。如果不能集结起这样一股联合力量,万众一心地共同奋斗,就会在强大的 旧势力面前陷于孤立无援而失败。

第三,这个党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首先要求党本身是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 同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进行坚韧不拔的斗争。在近代中国,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党和它所领导的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无论提出什么良好的政治纲领和主张,最后仍只能流于空谈。这时中国共产党应势而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历代爱国先驱者未竟的事业,不仅把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斗争的历史责任自觉地担当了起来,而且把它推进到了逐步走向胜利的崭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因而能够把最广大的群众日益广泛和深入地组织联合起来;
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用以指导调查研究中国的国情,总结人民斗争的经验,因而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它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实际的奋斗精神,因而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能够克服自身 的弱点、错误而不断地自我净化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领导者,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在长期斗争中历史地形成的。

二、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的一件大事。这样的党,在以往中国历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这是一个全新的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站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最前列。

它在近代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组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为主体的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为中国人民昭示了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方向。28 年的民主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扫除了障碍。

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证明了自己是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许多真诚的爱国者一旦看清这个基本的事实,都把共产党人视为同道和朋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因此,到了全国解放战争后期,不仅工农基本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广泛地团结了起来,而且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许多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开始自愿地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迅速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全面推进了新民主主义的各项建设。在此基础上,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振兴中华”的口号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中华民族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和解放,这只是走了第一步。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政治上的独立是不巩固的,更谈不上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了。中国人以空前的热情, 用三年时间恢复了遭受战争惨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开始投身到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去。过去贫穷衰败的中国,连一辆汽车、一部拖拉机、一架飞机以至一只手表都没有生产过,更不用说那些高新技术产业了。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对中国人说来,又是一件完全缺乏经验的事情。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尽管中间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但总的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技术的初步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继续前进的出发点。

1978年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潮,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稳步推进、不断深入,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形势下,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基础上的又一次新觉醒。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 路上阔步前进。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愿望。社会主义理想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对那么多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说,它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悬殊、 以强凌弱等畸形现象强烈不满的产物。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对一百多年来曾经饱尝西方列强和本国反动势力欺压侮辱的中 国人民,不希望在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再出现贫富悬殊、以强凌弱等现象,而向往社会主义理想,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共产党的名称就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党很快就进一步认识到,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国情出发,首先需要打倒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不是立刻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更不用说实现共产主义了,那将是很长时间以后的事情;
但是,党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自己长远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毛泽东同志说过: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就把现实要求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展开,1956 年党的八大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所指出的:“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全新的课题。苏联模式的许多弊端这时已明显地暴露出来。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亦步亦趋地照搬苏联模式,而想另外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己的路来。这又是一次新的探索,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这个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但在探索中由于主、观脱离了客观的实际国情,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又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 革命” 这两次令人痛心的严重错误, 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一段很大的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坚决地实行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着两层意思: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只顾眼前,忘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根本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必须有中国特色, 必须从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国情出发。忘掉了这一点,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构成比较完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长征道路上,排除万难,接连取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

这些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丰富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二十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我们顶住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冲击,捍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成功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风险的重大考验。1997 年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沉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地经受住了一场经济风险的重大考验。1998 年我们又抵御了特大洪水的冲击,继续保持全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成功地经受住一场自然灾害风险的重大考验。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把这“三个代表”的要求称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华民族正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面向新世纪。今天,我们已跨入新的 21 世纪。在我们面前,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像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全党、全国上下都要只争朝夕,加倍努力,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地做 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 力;

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几代中国人顽强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任务,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新起点。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使国家 走向繁荣富强,进而实现民族复兴,开始作为一个历史性任务凸显在全国各族人 民的面前。为了实现历代爱国者富国强兵的愿望,中国究竟应当走什么道路呢? 这里仍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就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这条道路,中国走不得。因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社会将发生严重的两极分化,这就不仅意味着工人阶级将长期受到剥削和压迫,而且意味着广大农民将失去他们在土地改革中得到的胜利果实,大批手工业者也将走向破产。这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所不能同意的。如果发生这种 情况,社会就会不稳定,建设事业就不可能顺利进行。而且,贫富的过分悬殊, 将导致社会的有购买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从而严重地制约直至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还应当看到, 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极其弱小, 不能构成一个独立、 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它就仍然不能摆脱对外国垄断资本主义的依赖,就难免重新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 和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重新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这样以来,不但经济不可能迅速发展,连已经赢得的政治独立性也会丧失掉。在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民族复兴,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指出:“我们要始终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 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第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列宁曾经把社会主义形象地比喻成一座未经勘探、人迹未至的高山,意思是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我们 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需要我们作长期艰苦的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国家的总体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第一,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将肩负一系列世所罕见的艰巨任务,仍将面临一系列世所罕见的矛盾和问题,仍将面对一系列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我们必须保持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 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继续奋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的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南,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基本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集中体现,而基本经验则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四个基本”集中体现了我们 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政治基石和活力源泉,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和总体战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 决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全面推进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第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机 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仍将 长期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面对国际国内新形 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继续接受考验。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优势,毫不动摇地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树立起一座雄伟壮丽的丰碑。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 义道路,是一个正确的历史性选择,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推 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绘就恢弘壮美的历史画卷,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①]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1、2、3、4 卷)人民出版社 1968 年 8 月 [②]《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③]罗正楷、 张丰清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论析》 党政干部论坛 [③]李维勤 《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7

第3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陈 习 新

内容提要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在长达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衰落和开始走向复兴的历史过程。如果说,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桎梏是中华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那么,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理性选择的结果,是任何力量所无法动摇和改变的。

九十年奋斗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
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巨大牺牲的党;
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
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一、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落后挨打——近代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自秦汉以来,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至17、18世纪的“康乾盛世”,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经历了大机器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一种新的文明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然而,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没有看到这一点,仍然闭关自守、洋洋自得地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于是,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急剧地坠入任由列强宰割的悲惨境地。自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从1842年至1919年间,这些不平等条约体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842~1860年为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构成了不平等条约体系最早的三块基石。英法美三国获得了如下权利:霸占中国领土权、五口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传教权、口岸租地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
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特权:大块割取中国领土权(沙俄割占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割去了九龙司);
增开商埠权(增开南京、汉口等11个商埠,并从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
公使驻京权;
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水巡逻权;
鸦片贸易合法权;
外国公使在内地租屋买地权;
贩卖华工权等。

1860~1919年为扩大期。在这个时期,除英法美俄等国外,又有更多的国家跻身于这个体系之中,总数达20多个国家。主要条约有:《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条约、《辛丑条约》等。《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的屈辱和约,它给中国带来了领土的大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三国干涉赎回);
外交的大失败(一直作为中国屏障的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财政的大出血(中国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后又加上3千万两“赎辽费”);
主权的大出让(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成为新辟的口岸);
经济的大损失(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辛丑条约》是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条约,列强通过这纸条约得以实现了对中国的野蛮的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军事监督和文化侵略。这个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严重丧失,经济上帝国主义的残酷勒索使中国的经济几近崩溃,军事上中国的国防能力遭到全面限制,思想文化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遭到摧残扼制。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争取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华爱国志士,一代又一代炎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和努力。然而,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图强、农民阶级的武装起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革命,都没有找到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二)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党诞生的伟大意义——点燃了中华民族希望的星火

革命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单纯的改朝换代,而在于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在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带领人民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振兴进行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但这些英勇的斗争成效甚少,屡遭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能代表人民利益并密切联系群众、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政党,作为凝聚和组织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和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有了发动者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正是这个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虽然当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所以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二、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8年的民主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扫除了障碍。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领导者,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在长期斗争中历史地形成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互相关联的两项历史任务。只有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民族复兴创造前提,开辟道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爱国志士曾经虔诚而热烈地向西方学习,希望按照西方的榜样,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但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如果中国成为独立的、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就会丧失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们原本就是一批炽热的爱国志士。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党的创始人在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前,也曾经信奉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以此作为救国的思想武器。他们是在总结学习西方屡遭失败的教训,并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抛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幻想,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爱国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诚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仍然面临着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的反革命军事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方案是由某些中间党派的领袖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的,他们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种方案是由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他们主张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这三种方案在长时期的政治实践中受到反复的检验。其结果是:第一种方案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也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就是原本持有这种主张的人,除少数走向反动外,多数也承认了它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只有共产党代表的第三种方案,逐步地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真诚拥护。党的领导地位,就是在同主张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民族资产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地确立起来的,这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党的执政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理性选择的结果

政党就其本义而言,是一批有主张、有理想、有政治目标者组成的政治集团。因而,作为政党,就应该有其主义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一个主义就是一面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这是其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中国的工人阶级,虽然人数少,文化素质较低,但他们却是中国社会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体现者,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而以工人阶级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找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斗争与实践中,始终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不断发展壮大,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斗争实践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成为了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党,是人民通过长期实践考验而选中的政治领导者。

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以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证明了自己是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许多真诚的爱国者逐步看清这个基本的事实,都把共产党人视为同道和朋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因此,到了全国解放战争后期,不仅工农基本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广泛地团结了起来,而且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许多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开始自愿地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了。1948年,中共中央在“五一”口号中发出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55人联合发表政治声明,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为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建设新中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成了中国广大爱国者团结战斗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就是这样历史地形成的。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长期斗争中理性的选择结果。

三、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立党为公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不同时期对此都有许多论述。毛泽东同志说过:“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分水岭。“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在“七一”讲话中,江总书记又指出:“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的宏伟目标。一九六四年,周恩来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出分两步走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这一目标充分反映和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取得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军事、从内政到外交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全面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一本质特征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九十年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

从列宁阐述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这四个不同的层次之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政党与群众须臾不可分。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其中,领袖是政党的一部分,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阶级是群众的一部分。这种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部分服从整体,整体决定部分。”如果部分脱离了整体,部分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此,领袖和政党只有自觉服从本阶级及其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才能始终代表和领导本阶级和群众前进。这一政党构架决定了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
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民是永恒的主体;
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就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真理来源于人民的实践,人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人民是创造、发展和检验真理的主体。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以,能否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是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奠基石。

(二)坚持理论创新、保持先进性,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个执政多年的大党能不能充满活力、永葆青春,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关键在于其在指导思想上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毛泽东同志就领导我们党开始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从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初步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方针,到1964年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遗憾的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影响,这个探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到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完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再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系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如发展是硬道理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论、“三个有利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党的十四大报告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作出全面、系统的概括,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示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形成的认识的新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创造性地为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党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中央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实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

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新时期深刻地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据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形成了我们党进入新世纪所必须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以其卓越的绩效表明:坚持理论创新,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基本经验。

(三)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九十年奋斗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
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巨大牺牲的党;
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
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历经磨难,斗志弥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参考书目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出版。

邓小平《邓小平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3年出版。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版。

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2003年7月1日人民网>

第4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何谓伟大复兴?我认为不是简单地回复到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古代的辉煌,而是一方面要“回复”到那时曾经有过的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辉煌地位,另一方面要“回复”出崭新的时代内容,即“回复”出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发展的复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9 O年来的风雨历程,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灿烂的古代东方文明,对人类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然而,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近代以后,一方面,西方一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下迅速强大起来; 另一方面,漫长的封建制度逐渐消耗完了中国社会内在的生机,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清王朝颓势加深,危机四伏,中国衰落了。1840年,英国首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紧随着,西方列强纷纷仿效,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对华战争,在清政府的一

再退让妥协中,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被打断,社会矛盾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复兴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呼声,成为了中国社会近代史开篇的主题。从此以后,中国一切社会政治力量和政党派别,其社会作用的进步与否,都要在实践民族复兴的问题上接受检验。

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还是君主立宪的戊戌变法,亦或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的种种斗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都未从根本上领导人民走向复兴。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国家衰弱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党的一大和二大先后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既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又必须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况中,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而奋斗。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力争整个的民族解放,推翻本国军阀及世界帝国主义,才有出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强调,必须使党成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全民族的先锋队,进而把土地革命与民族革命结合起来,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着空前的民族危机,毛泽东发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呼声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赢得

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就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长达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辟了外交工作新局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经济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高度上来。

从 l 9 世纪中叶至今,中国人民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奋斗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努力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到2 I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然是全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第5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光荣历程,始终贯穿了一条根本主线,那就是“为中国崛起而奋斗”。中华民族从亡国亡种的危险边缘到今天走向繁荣富强,这个艰苦卓越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始终是在高高飘扬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引领下展开的。从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出发,沐浴了北伐战争的洗礼,经受土地革命的磨砺,穿越了抗日战争的硝烟,走过了解放战争的炮火,兴起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激荡风云,到现实改革开放的伟大跨越,中国共产党一直为着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样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而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演变的最终结论。对这一结论的认识,以往多是从政治上去理解的,就是“没有社会主义这一崭新政治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要全面理解这一结论,我们还应该从经济层面、文明形态、从民族兴衰的宏大视角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旧中国到底“旧”在哪里、新中国到底“新”在何处,也才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文明形态更替和民族气运兴衰中的重大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把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以兴衰成败为主线,分成三段来考察。

从秦汉时期到明朝后期,是第一段。这个时期,是人类社会的农业文明阶段,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古代中国代表了人类农业文明的最高水平,持续上千年占据着世界文明的中心位置。“中国”这个名称的由来,就是“中央大国”的意思。政治上,古代中国是世界上疆域最辽阔的大一统封建国家之一,建立了“中央之国、四海来贺”的朝贡体系。经济上,古代中国长期占据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到一半,重要性超过今天的美国。唐朝的长安、宋朝的开封都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而那时的伦敦只有三万人,巴黎是个污水横流的小城镇。文化上,东亚形成了“中国文化圈”,日本首都之所以叫“东京”,韩国的首都长期叫“汉城”,都是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现在的日文中还有1945个汉字。说汉话,穿汉服,做汉人,是那个时代一些外国人得梦想。

从明朝后期到20世纪上叶,又是一段。这个时期,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轨的关键时期,但中华民族却进入了迅速衰落的下降通道。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开启了人类社会向工业文明演变的历史潮流。但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巨大惯性,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列车没有驶入工业化的轨道,反而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迅速由领先世界的“天朝大国”沦落为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当西方的火炮轰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作为火药发明地的中国连一盒火柴都造不出来。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一百年间,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一百年间,中国遭遇大规模外敌入侵多达六次,首都三次被外敌攻陷。这一百年间中国丢失3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3个欧洲的面积,战争赔款和其他损失高达白银1000亿两,相当于19世纪末日本政府年度财政收入的2000倍。特别是甲午战争时,日本财政已濒临破产,但清朝对日赔款不仅挽救了日本财政,还成为日本工业化的重要资金来源,最终成为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物质基础。这一百年间,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命运最悲惨的民族,“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成为中国人地位的真实写照,中国人成为侵略者杀人比赛的活靶子。几千万中国人饥寒而死,几千万中国被屠杀。

从20世纪上叶到今天,是新的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找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上世纪二十年代,也就是民族气运跌落到谷底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了,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提出了“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立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明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开始为民族独立而战斗;
新中国一成立,我们党又开始为民族富强而奋斗,早在过渡时期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之后又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引领中国踏上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腾飞焕的奇迹,重新回到的世界舞台的重要位置。

这三大的时间分段,贯穿着中华民族由盛到衰、又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这个历史脉络显示,古代中国之所以强盛,近代中国之所以衰落,现代中国之所以走向复兴,关键看是否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因此,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划分,不仅在于政治制度,也在于文明形态。旧中国的“旧”,代表了已经变得落后的农业文明形态;
新的中国“新”,代表了新兴的工业文明形态。工业化和现代化,是近几百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

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就是“独立的主权、统一的市场、自由的劳动力和持续的资金投入”。要创造这四个条件,需要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领导阶层。那么,在旧中国的社会各阶层中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一来看地主阶级,他们是农业经济的维护者,不仅把几亿农民锁在土地上,而且顽固地把社会财富用于囤积土地。二来看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他们来到中国,是为了掠夺我们的资源、占领我们的市场。当时中国的关税被外国人把持,对外实行5%的低关税,而西方对华实行46%的高关税。这使民族企业根本无法和外国企业公平竞争。三来看官僚资产阶级,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政治上得特权来攫取经济上得垄断收益。以上三股势力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最大阻力,也是民族复兴的最大敌人。四来看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先天发育不足,经济上依附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最后来看作为中国最大阶级的农民阶段,他们依然是落后的农民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工业化、现代化的革命纲领。

中华民族的复兴,呼唤新的领导力量。20世纪初,就在中国社会各种探索之路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工人阶级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民阶级的结合,催生了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起点。但是,中国要建设工业化、现代化的大厦,首先必须做好清理地面和平整地基的工作,这就要求搬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的武装斗争,做的就是这项工作。通过摧枯拉朽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一个相当于欧洲总人口和面积的大市场。这就满足了工业化、现代化的第一个条件“独立的主权”和第二个条件“统一的市场”。随后,为了给工业化、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我们党先通过土地改革把农民从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又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从对土地的经济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这两次解放,使农业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和工业领域转移,满足了第三个条件“自由的劳动力”。为了给工业化、现代化提供资金积累,我们党先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原始积累的“第一桶金”;
又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连续多年的高积累政策,取得了发展的“第二桶金”;
接着又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通过激发群众创富热情和吸引外资;
取得了发展的“第三桶金”,从而满足了第四个条件“持续的资本投入”。这四个条件,中国社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得这么好。这是历史和人民选择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因。

总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定生活。中国共产党真正的历史地位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华民族由衰落到复兴的领导者、中华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开拓者。

第二个问题:怎样评价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特别是62年执政的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将走过90年的奋斗历程。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这90年很短,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浪花,但这90年又很重要,是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转折点。这90年奋斗历程的根本意义在于,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得最大变局,终结了长达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开启了工业文明的新纪元,打开了中华民族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命运之门。

第一项历史功绩:彻底终结了旧中国内有封建割据、外被列强侵略的悲惨历史,第一次建立并捍卫了具有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现代民族国家,从而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前提。集中体现为“两大改变”

一是改变了旧中国“有家无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建立并捍卫了独立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个多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乱世。中国的领土,被西方列强的实力范围、地方军阀和大大小小的租借所分割和肢解。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一个分裂的国家。当时的中国人,处于“有家无国”甚至“国破家亡”的悲惨境地,已到了亡国亡种的最后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艰苦斗争。对外,我们打败了一切外国侵略者。八年抗战,赶走了日本人。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我们两次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交手,打出了朝鲜“三八线”和越南北纬十七度线这两条世界著名的军事分界线。这是美国称霸世界100年以来,唯一没有取胜的两场对外战争。我们还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真心拥护,不仅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且还陆续成为世界主要国际组织的核心成员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内,我们通过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终结了中国的军阀统治。这里,我要特别指出,二战以后美苏统治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人为地把很多国家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德国被分成东、西德国,朝鲜被分为南、北朝鲜。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和美国也企图在中国搞南北割据,让我们“划江而治”。但我们党打过长江去,统一了中国大陆,后来又收复了香港和澳门。今天,大家能够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得归功于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定地民族斗士,她对国家主权问题从不妥协、从不退让!

二是改变了旧中国“有国无放”任人宰割的局面,建立并壮大了现代国防体系。鸦片战争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国一直没有真正的国防,英国军舰可以沿着长江开到重庆,美国战车可以在中国横冲直撞。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第一次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上世纪60年代,我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找出了原子弹和氢弹,成为全世界第五个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去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拦截试验,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反导技术的国家,被外媒称之为“拥有星际战争的能力”。今年年初,歼—20战机成功首飞,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能开发第四代战机的国家。我们之所以说“中国站起来了”,不仅是指国家独立了,更是指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国家安全。今天中国的领土上,既没有外国人的军队,也没有外国人的军事基地。这一点,世界各国做到的不多,就连英国、法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都长期生活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下。

第二项历史功绩:有力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迅猛最深刻的经济形态转型进程,实现了从农业自然经济向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阶段的巨大跨越,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经济基础。新中国的新,不仅新在政治制度上,还新在经济形态上。中国共产党最重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开启了中国进入工业文明和现代社会的“两大浪潮”

一是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浪潮。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自然经济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当时,毛主席感慨地说,“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就是在这样的空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拉开了全世界最壮观的工业化的历史大幕。我国工业化最重大的历史成就,就是用6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一举将世界1/5的人口送入了工业社会。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今年中国已正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而结束了美国在工厂产出方面连续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现在,从中东到非洲到南美洲再到澳大利亚,都是中国工业的资源供应地,而全世界都是中国工业的市场。过去,工业品在中国都被叫做“洋货”;
而现在,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去年的南非足球世界被,也是一场中国工业的世界杯,从呜呜祖拉到“普天同庆”足球,从参赛国旗到吉祥物扎库米,“中国制造”包围了整个赛场。

而是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浪潮。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乡土观念一直很重,沿袭着以村落聚居为主的生活方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大聚集,开启了大规模、快节奏的城市化进程。我们用60多年的时间,将相当于两个美国、五个日本的人口转移进城市。我国城市化的最大成就,就是今年城市化水平将正式突破50%的临界点。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分水岭”,意味城市人口第一次多余农村人口,城市聚居开始成为中国人得主体生活方式。凡是到过国外的中国人,都有一个鲜明感受,“中国大城市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而部分软件指标,也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最值得称道的时,中国城市化的速度虽然创造了“世界之最”,但却没有像其它发展国家那样出现“贫民窟”的通病。你去印度、巴西、菲律宾,都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景观: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往往被密密麻麻更大规模的贫民窟所包围和淹没。印度经济中心孟买,1400万人中有60%生活在贫民窟,居住在人均只有2到3个平方的窝棚里,上千人才有一个厕所,很多地方不通电,连自来水都要限时供应。

第三项历史功绩:迅速引领曾经贫穷落后的中国跨入世界“高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我国民生状况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善,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民意认同。集中体现为“两个跨越”:

一个跨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世界最大规模人口群体不可逆转的整体脱贫,跨出了几千年来饥饿和贫困相互交织的困境。“饥饿”这个词,今天的青春朋友也许觉得遥远,但我们这一代人还记忆犹新。古代中国每隔几十年到几百年,就会出现一个“饥饿时代”;
民国时期,平均每年有300到700万人死于饥饿。直到今天,全世界还有1/6的人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共产党带领世界1/5的人口,在世界7%的耕地上,只用36年时间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只用51年时间就进入了小康社会。正是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3.5岁,比旧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35岁提高了整整1倍多。过去25岁,全球脱贫人口的67%来自于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

另一个跨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走向初步富裕,已经跨入了世界“高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人均GDP在996到12195美元之间,被称为“中等收入国家”。其中,又以3945美元为分界线,以下称“低中等收入国家”,以上称“高中等收入国家”。去年,我国人均GDP突破4500美元,成功跨入“高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很有市场,就是“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的穷国”。事实上,这个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世界银行的排名,没有考虑国家之间人口规模的差异,排名在前的国家很多是人口只有几万、几十万的小国家。中欧商学院做过统计,201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排名虽然在120位左右,但把排在中国之前的120多个经济体的人口加在一起,只占除中国以外世界人口的39%。这意味着,全球61%的人口人均国民收入低于中国,中国人正跨入世界相对富裕的1/3人口的行列。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第三出境旅游大国。

第四项历史功绩:成功实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重大提升,引领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多极格局的重要一极,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国力支撑。我国综合国力的迅猛增长,是二战以后世界格局最重大的变化。美国媒体检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对全球各类媒体检索后发现:新世纪依赖的10年,世界最热门的新闻主题不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不是伊拉克战争,而是“中国崛起”。

这里,我就用国际媒体常用的两个“热门词”来描述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

第一个热门词是“中美国”,折射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所谓“中美国”,是近年来美国政界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的战略构想。也就是,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第二经济大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协同,将影响世界发展走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出,“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奥巴马总统随即提升了这个说法,指出“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还坦诚地说“在当今世界,没有中国的帮助,美国能办到的事情相当有限”。这一系列提法,虽然有高估的可能,但也描述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就是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成为主要大国外交政策必须考虑的核心变量”。

第二个热门词是“世界经济引擎”,体现了中国的经济硬实力。近年来,国际媒体评价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最喜欢用地词就是“世界经济引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经济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连续1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50%,这意味着,当年全球经济的增长,一半以上的贡献来自中国。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济引擎”,得力于中国经济飞速的赶超步伐。就在1978年,日本经济还是中国的6.9倍;
直到2004年,我国经济总量还排在世界第7。但2005年就超过法国和意大利,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去年终于反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解放前的中国,用关税向外国抵押借款;
而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债权国。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0亿美元;
而今天的的中国拥有外汇储备超过2.8万亿美元。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进口国;
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这一连串赶超的步伐,这一系列历史的跨越,勾勒出中国经济腾飞的轨迹,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抓经济建设的历史功绩。

第三个问题:怎样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一条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走西方政党政治的道路,必须坚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认识这条历史经验,需要对两种制度作出比较。我国政党制度的模式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是一种协商式民主;
西方政党制度的模式是“多党轮换、竞选执政”,是一种竞争式民主。之所以选择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因为它根植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土壤,具有现实和未来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百国之和”的复杂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利益整合”作为政党制度设计的重要考量。“百国之和”这个词,能很好 地形容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世界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大概就在一千三、四百万。中国人口相当于一百个中等国家之和,但中国面临的问题却比一百个中等国家之和还要多。中国社会的任何问题,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发展方略,只要放在中国语境下只要与13亿的人口规模相联系,都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正如大家常说的,“再小得问题乘以13亿,都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每年一度的春运,客流就高达25亿人次,相当于把美洲、欧洲、非洲单个大洲的全部人口加在一起,在一个月内运输一次。这对世界任何国家而言,都是难以应对的庞大系统工程。我们既有珠三角这样的发达地区,也有可可西里这样的无人区;
既有嫦娥奔月这样的高科技,也有基诺族、布朗族这样刚刚结束刀耕火种生活的原始民族。国情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文化的多元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等方方面面。中国社会最大也最难得事情,就是要整合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但西方竞争式民主的弊端却恰恰在于,强化利益差异、扩大认识分歧。政党之间的互相斗争,很容易带来切割选民、撕裂族群的负面效应。在“百国之和”的中国搞西方民主,必然导致“百国之异”的分裂结果。这个判断,早已被我国历史反复证明。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就搞了多党制,但随即就发生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的事件,最终导致军阀割据、南北对峙的混战局面。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又先后两次形成了国共合作的政治格局。但北伐战争一胜利,随即就发生了国民党屠杀共产党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抗日战争一胜利,随即又爆发了国民党军队围剿解放区的内战战火。而且,国民党发动的这两次内战,都是在鼓吹党制的西方国家支持下进行的。这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国情高度复杂的中国搞多党制,必然激化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必然导致国家陷入四分五裂、政党纷争的动荡局面。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最有利于集中整合利益,也是最合适中国国情的制度选择。

第二,我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根植于时代使命的特殊性。“赶超西方”的时代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效率优先”作为政党制度设计的根本取向。近代中国工业化落后西方两三百年的历史事实,决定了新中国肩负的时代使命只有个字——“赶超西方”,也决定了我们的政党制度设计必须服从于这个使命。与我国情况不同,西方是先有工业化的成功,后有民主化的推进,“求稳”是他们设计政治制度的重要考量。西方民主,实质是以牺牲一定效率为代价来求得稳妥决策的政治体质。正如丘吉尔所说,这不是最好的制度,而是“最不坏”的制度。但我国的发展已经落后了,必须以“效率优先”作为政治制度设计的取向,我们不能为了一棵树砍不砍而在议会上讨论几个月。没有强势政府的主导,我们就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

第三,我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根植于历史选择的既定性。“制度选择”的社会成本,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尊重历史”作为政党制度设计的政治逻辑。人类历史上,每一种政治制度从提出到完善,都要付出流血牺牲和社会动荡的代价。法国是西方民主的发源地,但法国现行政体的确立,就经历了法国大革命长达80多年的流血,经历了160多年的社会动荡。近年以来,中国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我们已经在黑暗中摸索了一个多世纪,几千万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革命已经经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事实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了爱国统一战线。于是,中国共产党转变为执政党,爱国统一战线转变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合乎逻辑的历史演绎。任何在中国搞多党制的企图,都会使中国人民重新走回历史老路,再次付出政治制度选择的社会成本。中国将丧失赶超西方的最后机遇,这是我们“无法承受之痛”!

我国现行政党制度,不仅有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更在执政实践中展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连续性,有利于实现执政目标的长远性。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最容易确立大战略、大目标。西方多党政治的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受到选举压力和任期限制的双重束缚,导致执政党往往着眼于四到五年的任期,制定短期和功利化的政策,使国家战略缺乏稳定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之所以经历了20多年的长期衰退,一个重要根源就于:频繁换相成为日本政坛的“魔咒”。这20年,日本先后更换了18任首相。经济增长的低速度和政坛更迭的高频率,这“一高一低”现象就是当今日本的怪现象。只有长期执政,才能着眼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宏大跨度来制定施政纲领。我们党正是因为长期执政,我们才能做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才有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
正是因为长期执政,我们才能承诺“特别行政区基本制度50年不变”,收回香港和澳门;
也正是因为长期执政,我们才能连续60年狠抓经济建设,连续30年推进改革开放,连续实施十一个“五年计划”,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

第二,中国共产党执政主体的唯一性,有利于增强执政行为的责任性。西方多党政治的

另一个弊端就是,一旦遇到问题各个政党不是先解决问题,而是先把责任推给别的政党,借机打压对方。“为反对而反对”,这是西方多党政治的潜规则。但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天然地对中国发展的一切重大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我们党也确实有攻坚破难、敢于负责的执政勇气。针对高房价问题,今年中央政府将推出1000万套保障房,一次性解决2800万人的居住问题,超过澳大利亚的全国人口。这样的大手笔,全世界只有我们党能做到。针对严重的人口问题,我们党坚定推行“计划生育”国策,30年少生了4亿多人,为民族复兴大业卸下了沉重的人口包袱。这样的大胆识,全世界也只有我们党才具备。

第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的严密性,有利于保证执政实践的高效性。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组织架构上。西方政党采用“俱乐部式”的组织架构,大多没有固定的党员、固定的纲领和严明的纪律。与之相反,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组织性、纪律性最严密的政党,党员入党要申请、要考察、要宣誓、要受党纪的约束。这样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政党,又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纪律约束武装的政党,迸发出来的力量难以估计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大家可以看到方向完全相反的两股人流。一股人流是,群众迅速从灾区转移到安全地方,哪里有灾情就避开哪里。另一股人流是,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救灾大军迅速从外界进入灾区,哪里有灾情就往哪里去。从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到省委书记、省长,再到普通党员,真正是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抗震救灾最前沿。特别是灾区基层党员干部,与灾区群众同样经历家园破碎的苦楚,同样承受痛失亲人的悲伤,但群众撤了,他们还在坚守。到灾区考察的外国友人感慨地说,“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用于献身的党员”。其实,他真正取不走的“经”,是我们的政党体制。

衡量一种政党制度好不好,最终还要执政成绩来说话。在现代社会里,重点要考察执政党两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看执政党领导发展能力。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类近现代史上,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奇迹,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美国赶超英国,保持50多年4%的经济增长速度;
另一次是日本赶超美国,保持了18年机经济增速9.8%的黄金发展期。但这两次经济奇迹都无法与中国相比,我们已经连续62年保持8%以上的增速,连续30年年均增长高达9.8%,创造了大型经济体奇迹的集中缩影。进入新世纪,中国才实施高铁发展计划。从没有1公里高铁到超过8000公里高铁,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我们只用不到10年时间。这样的高速度,还体现在造船、汽车、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现在中国做一件事情,往往不做则已,一做几年就能做到世界第一。这就是中国 速度。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和抱负,得益于我们党的领导,得益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建设。

二是看执政党应对巨灾的能力。现代世界社会,巨灾是一场大考,集中反映一个政党的社会动员能力。从日本大地震、美国新奥尔良飓风和我国汶川地震的应对,就能比较出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别。从救灾进展看,汶川地震一发生,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批示,20分钟后解放军和四川省委启动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六个小时到达灾区,几十万救灾大军震后两天进入全部受灾灾县,震后三天进入全部乡镇,共计从废墟中抢救生命超过8万人。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政府求援力量严重不足,交通通讯长期瘫痪,首相两周没有去过灾区,还有自卫队队员拒绝执行核电站抢险任务,5天后国民警卫队才进入灾区,并且只维持持续不参与救灾。从灾民安置看,我们用10天时间,完成了1500万群众转移和400万人次的伤员救治;
又用不到100天时间,完成了1200万群众的过渡安置。震后我们立即开仓放粮,发放了39亿元临时生活补助,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而日本地震后,大部分灾民每天只能得到250毫升水、一个饭团和两个面包,甚至在避难所还发生了冻死人饿死人的悲剧。直到今天,日本还没有大规模建设临时板房。从灾后重建看,我们用两年多得时间,筹集资金1.7万亿,全面完成了530万住房、近3000所学校和1000多个医疗机构的重建任务。今天的地震灾区,最漂亮的时民居,而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时医院,最满意的时群众。而美国飓风过去6年了,一些受灾街区至今仍未清理。中、美日三国灾民不同的遭遇,实质反映的时两种政治体质对待人民利益诉求的不同态度,既是“有限负责”还是“无限负责”的问题。美国和日本是资本主义的“公共服务政府”,法律规定“国家资金不能用来补偿私有财产损失”,政府的职责仅限于为灾民提供“有限度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人民利益诉求承担的是“有限责任”;
而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政权,我国政府对人民利益诉求承担的是“无限责任”。

有人告诉我,“现在,全世界都在流行西方民主”。我告诉他,“你错了,现在全世界流行的不是西方民主,而是西方主病”。西方国家的政治民主,其本质有着很强的竞争民主的虚假性。西方的多党制,本来是多个政党自由公平竞选式民主。但经过长期发展,却演变成了一两个政党把持政权、垄断政坛的封闭格局,使竞争式民主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美国政治就是共和党、民主党的“跷跷板”,英国政坛是工党、保守党的“二人转”。一个新兴政党无论纲领多么好,也难有机会上台执政。这种封闭性和排他性,体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揭开了多党制所谓“竞争”的假面具。

让我们再看一看其他国家照搬西方民主的后果吧!二战以后,世界兴起了学习西方政党制度的热潮,使更多国家患上了更严重的“西方民主病”。这种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土不服”,民主政治搞成了“四不像”,往往导致党派乱战、政局动荡、经济停滞的结果。号称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民主政治演变成了黑社会政治。印度议会中黑帮议员高达3成,近1/4的议员都有犯罪记录,涉嫌杀人、强奸、放火。地方议会往往更是被黑帮分子把持,实在是骇人听闻。印度民主政治最直接的弊端,就是捆住了印度经济发展的手脚。我的同事,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雄飞同志刚从印度考察归来。他对我讲,“印度这么大一个国家,全封闭高速公路只有200公里,不到四川一个省的1/15。而且印度高速公路的时速低到难以想象,只有50、60公里”。再看俄罗斯,苏东剧变以后,俄罗斯也实行了西方的政党制度,但并没有带领国家走向强盛。过去苏联经济总量是我国的3倍多,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只有中国的1/3。接着看非洲,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被迫实行了西方政治模式。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一个国家就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政党,政党斗争、民族分裂、种族仇杀相互交织,几乎所有国家都爆发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动乱。再来看拉美,拉美国家是美国输出民主的试验场,但现在这些国家大多陷入了发展停滞、物价飞涨、民主凋敝的泥潭,国家经济主权被外国垄断资本所控制,这种状况被称为“拉美陷阱”。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历史结论,“二战以后直到今天,全世界还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通过搞西方民主而成为发达国家的先例”。

之所以讲这些,是希望大家认识到一点:任何政治制度,都不应该是脱离国情的空中楼阁,也不能简单照搬,否则将造成灾难性后果。从来没有最好的政治制度,只有最合适的政治制度。

第四个问题: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复兴而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近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国崛起的浪潮。第一次是18到19世纪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大国崛起,这次崛起的国家是千万级人口的规模。第二次是20世纪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崛起,这次崛起的国家是上亿人口的规模。第三次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这次崛起的国家是十亿人口的规模。中国崛起,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必然在内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歪脖遭遇前所未有的争议。

当前,西方评论中国的论调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论调,是“中国崩溃论”。苏联解体后,他们预言中国要崩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他们又预言中国要崩溃;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了,他们再次预言中国要崩溃。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强大。现在,中国崩溃论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冷笑话,有人听却没人信。第二种论调,是“中国威胁论”。一些西方国家总是用它们自己的历史逻辑来臆断中国,认为“国强必霸”,把中国崛起妖魔化为如同“蒙古军西征”的新一轮“黄祸”。第三种论调,是“中国责任论”。还有一些国家企图将中国吹捧成“发达国家”,诱使我们承担与发展阶段和国家实力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这三种论调,鼓吹的调门虽不相同,但要么是“棒杀”中国,要么是“捧杀”中国,实质是西方国家为中国的崛起设置障碍。对这些论调,

第6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民要论)
郑必坚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8日07版)


中国共产党96岁了!相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96年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正是这短短的96年,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这种“深刻改变”,不是丢掉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也不是另造一个不同于中华文明的什么文明,而是使具有悠久辉煌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打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站起身来,进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经过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使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首先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是什么关系
(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样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叫做“两个先锋队”的定性。
1

实际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性质一以贯之的深刻观念。早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已经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的共产党,因而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样以“两个先锋队”来规定自身性质的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前所未有,在世界政党史上举世无双。
(二)“两个先锋队”,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近代以来中国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特点,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
请看吧,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大潮和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我们常讲,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还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都是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救亡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从立党第一天起就是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先锋队。
请看吧,创党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李大钊、陈独秀,还是毛泽东、周恩来,都深受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熏陶,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向西方寻求真理也是为了救国救民,而当他们从爱国主义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并创建中国共产党后,依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样的爱国情怀,在中国共产党人中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伟大传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深情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
2

请看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救国、兴国、强国的政治路线,都贯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同一个主题。这些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这个党是一个敢于为民族担当又善于为民族担当,能够扭转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引领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先锋队。
再请看吧,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在有如大浪淘沙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封建复古派不行了,西化派不行了,依靠西方实行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不行了,还有中国共产党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那一套也不行了。只有作为“两个先锋队”,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真正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长期救国斗争反复检验而作出的历史抉择。这也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反复较量的结果而得出的总结论。
(三)也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在长达96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真正从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这两个大局出发,从国家、民族、人民的大义出发,无论挑战何等巨大、局势何等复杂,甚至错误和曲折也不在少数,终归能够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赶上时代而又继承传统,作出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相结合的伟大业绩。
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不赶上时代,只能落后挨打;
不继承传统,只能丧失根基;
不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一切无从谈起。这也即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四)96年走过来,这里就有我们党已经正式作出明确结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以邓小平理论为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传统中带领中国人民赶上时代。结果是,中国人站起来了,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为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传统中带领中国人民赶上时代。结果是,中国人富起来了,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历经各种艰巨挑战而不断完善、更加强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继续实践当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在继续深化当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的高度自觉,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专就“继承传统”而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又是怎样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呢(一)我们强调“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即是说,不是着重于领导者的个人学识修养,不是着重于学术各家各派,也不是仅限于文化领域,而是着重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紧密联系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包括紧密联系经过失败之反思而后达到成功的曲折历史进程,来看党是怎样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
(二)基本的事实,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主要有以下十六点。第一,中国共产党突破国际共运的常规,高举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伟大旗帜,明确宣告自己在当今时代的

4

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一条,贯通于96年来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全部立场、观点、方法,贯通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历程。
第二,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总态度总方针,就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一是充分肯定“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二是明确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三是郑重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正是根据这个总态度总方针,还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组织发表了一系列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既回击了“共产主义不合中国国情”等反共叫嚣,又在民族救亡的斗争中“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对于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郑重确认这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分析了五四运动的功绩和不足,继承了这个运动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主流,并且以此强有力地推进了党对自身党风学风的改造和人民大革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辟出一条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以农民为主力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道路,当然也是同认真体察中国国情和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经验分不开的。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思想,包括党领导的人民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作为持久战由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的战略道路,以及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战
5

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都离不开对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和军事斗争包括农民战争经验教训的把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第六,成功地运用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项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不仅来自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还来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的“大义为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宝贵思想。
第七,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首先注重的是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并给“实事求是”这样的中国古代成语赋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意。延安整风时期为克服教条主义而提出的“古今中外法”(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国际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方法。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又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这样的中国特色语言作为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未有过的。第八,“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已为中国人民所家喻户晓的根本宗旨和工作路线。这同中国自古就有的“民贵君轻”“民惟邦本”和“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道理是一脉相承的。第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崇高精神。这些精神,从根本上说,来自党和人民奋斗的实践,同时也来自中华民族优良的文明传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内在地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
第十,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进京赶考”,以及把郭沫若所写的关于李自成打进北京后腐败垮台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已成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历史新考验之自我警醒的箴言。

6

第十一,“统筹兼顾”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的基本方针。这是具有中国人“兼容”思想的治国方针。毛泽东同志说:“这是一个什么方针呢?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第十二,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50年代作为学术文化指导方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直接引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提法的方式,强调发扬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思想活跃、兼容并包的重大特色,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中起了巨大而深远的解放作用。
第十三,启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仍然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贯通全局的主题。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十四,中国古人把“小康”作为与“大同”相对应的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当代中国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布局中得到强有力的升华。这就是确认在“解决温饱”后,将经过“进入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阶段,而后再经过30年努力奋斗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中国的现实生动表明,“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赞同和企盼,为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发挥了历史性巨大作用。
第十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把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此紧密又如此生动地联结在一起的追求,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7

这个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性质的充分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双重使命的生动反映,是多少代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最集中表达。
第十六,最后,还必须如实指明的一点,是关于中国共产党96年战斗历程中的错误和曲折。96年走过来,我们这个党多灾多难。但我们这个党又有一个长处,就是能够自己起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翻身,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96年的历史,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冷静反思,这种情况,首先当然是同党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分不开,同党在中国人民中间的长期深刻影响分不开,同党的机制和党的奋斗精神、经验积累特别是自觉整风传统分不开;
但与此同时,不能不说这也反映出中华民族“以史为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深刻文化影响。
(三)以上十六点,并不完全,但仅就这十六点,可以大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这种继承是全局性的,而不局限于文化领域。这种继承又是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的,而不局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就是以“十六点”重大列举的方式所要表达的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同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关系,所要表达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的历史由来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继承传统”和“赶上时代”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的呢(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事业伟大征程中,在新的思想解放中把对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提到新的高度。应当说,短短四年,“赶上时代”有重大发展,“继承传统”也有重大发展。(二)这里着重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治国理政提出的十项重大方针,看党中央“继承传统”这一指导理念的突出发展。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和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而且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第二,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和完善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他还带领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学习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第三,关于新发展理念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为破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党中央强调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提出了创新、
9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其提出的时代课题,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贯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和合”、不能“竭泽而渔”等文明传统。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他引用毛泽东同志关于“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和周恩来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等论述,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目标缺失、价值取向多元、价值准则混乱等问题,党中央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精辟阐释。他还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
10

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第六,关于反腐倡廉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习近平同志这些充满政治智慧和下决心从严治党的有力论述,是针对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推进反腐倡廉过程中,习近平同志还主持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反腐倡廉。他说:“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七,关于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要求组织部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健全干部选拔任免和“能上能下”制度,着力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他强调,“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做出表率。他希望全党各级干部“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特别是,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经验。
第八,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强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
11

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第九,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像2000多年前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那样,同欧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他强调,两千多年的对外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第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三)以上这十点,也并不完全。但仅从这十点,仍可充分体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的每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重大方针中都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性。与此同时,又可以充分体会到,新陈代谢是思想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针。
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坚持“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举世无双的“两个先锋队”,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爱国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一体,“继承传统”与“赶上时代”紧密结合,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根”和“魂”。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96年全部历史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历史经验。
面对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这两个大局的持续深刻大变动,习近平同志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对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这个带有根本性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和深化。“不忘初心”,就要“继承传统”;
“继续前进”,就要“赶上时代”。而归根到底,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始终坚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
(二)爱国主义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成为特别巨大的精神力量,归根到底说明了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各族劳动人民,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创造力。中华民族的一切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一切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们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我们这样的伟大人民、伟大民族,它的活力和天才是不可穷尽的,它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它的爱国主义传统必然具有特别巨大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义上的威力。任何抹杀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企图,都是没有根据的。
(三)我们今天弘扬的爱国主义,是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3

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是因为她山川壮丽、辽阔广大,不仅是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不仅是因为她是我们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母亲,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今天是真正属于人民的了。
今天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我们祖国的国土、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热爱在我们国土上用劳动和战斗创造了伟大历史并继续创造着更伟大历史的人民,热爱我们祖国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进的明确道路。
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今天中国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大团结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必须依靠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可以预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传统、赶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将是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大事件。
(作者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14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