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时间:2022-06-11 12: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纵向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供大家参考。

纵向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纵向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纵向预应力张拉采用穿心式单束两端对称张拉、应力与伸长量双控制施工工艺,张拉操作(分为:预张、初张、终张三个阶段)。

 1 1 、施工准备

 1.1 张拉前必须测定预应力相关数据:(喇叭口摩阻损失、孔道摩阻损失、锚口摩阻损失),根据实测结果,调整预应力,工艺,结构或材料发生变化时,重新测定上述数据,及时调整预应力。

 1.2 对于梁体混凝土表面存在较大缺陷、预先修补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应力,缺陷严重的应特别处理。

 1.3 张拉前应清理孔道内杂物、积水、锚垫板上附着的灰浆、 钢绞线上的锈蚀、泥浆等。

 1.4 检查梁体混凝土实际强度,确保张拉前已达到设计强度、弹模和龄期要求。

 1.5 确定千斤顶和油压表、油泵配套效验合格,锚夹具、钢绞线检验合格, 孔道等报验合格。

 1.6 注意千斤顶和油压表安装要配套,并在使用时用卡片标示。

 1.7 安装工具锚板,在锚板锥孔内安装工具锚夹片,锥孔内表和夹片表面涂上 1mm 的蜡质润滑油(或夹片外包裹透明胶布)。

 2 2 、张拉、封锚

 2.1 按设计张拉顺序张拉:由两端同时对称张拉(两端张拉千斤顶升、降压速度接近相等)。其程序为:0→0.15σ k(测初始伸长量,持荷2min)→0.3σ k(测伸长量,持荷 2min)→0.5 σ k(测伸长量,持荷 2min)→0.8 σ k(测伸长量,持荷 2min)→

 σ k(测伸长量,持荷 5min)→0.15 σ k(测伸长量,计算回缩量)

 。

 2.2 钢绞线实测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之间的误差不得超过±6%,每端锚具回缩量应控制在 6mm 以内。

 2.3 工作锚定位:将工作锚套在钢绞线上放入锚垫板的凹槽内,装入工作夹 片,并使工作夹片的尾部大致相平(位于同一平面内),工作夹片处的间隙大致相等,此时不能用过大的力敲打夹片,以免夹片破裂,从而造成滑丝。

 2.4 箱梁张拉时,每孔梁出现断丝、滑丝根数不大于钢丝总根数的 1%,且并不 得位于梁体的同一侧内,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否则更换损伤严重的钢绞线、锚具,重新张拉。

 2.5 千斤顶支撑必须与梁端垫板接触良好,位置正确对称,严禁加多层铁板, 以防支撑不稳或受力不均倾斜伤人及锚具头砼爆裂等。

 2.6 张拉完毕后要将多余的钢绞线切除并用同一标号的砂浆封锚。确保钢绞线不外露。

 3 3 、注意事项

 3.1 每段梁张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3.2 预应力张拉工序,属关键工序,也属重要的隐蔽工程。施工中,除施工人员自检、互检外,主管工程师及质检工程师应对张拉顺序、张拉程序、张拉力、静停时间、伸长值、回缩量、断丝、滑丝等情况,进行监督性的旁站检查。

 3.3

 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压、画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应基本一致,同时做好张拉记录。钢束张拉顺序:先腹板束,后顶板束, 合拢后再张拉底板束,底板束按先长束后短束的原则张拉,且应采用对称张拉。

 3.4

 钢绞线下料时必须用枕木支垫,用扎丝每隔 1.5m 按顺序编扎,编扎好的钢绞线束必须按编号放置于枕木上并严禁车轮碾压,枕木支垫间距为2m 一根。在钢绞线束的两端用胶布包扎方便穿束,并用篷布遮盖防雨淋生锈。

 交底人:

 日期:

 接收人:

 日期: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内邓高速 NO.2 标四工区 2011/9/20

推荐访问:交底 预应力 纵向 纵向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预应力横向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