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只争朝夕,离不开一心为民(范文推荐)

时间:2022-06-17 09: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只争朝夕,离不开一心为民(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只争朝夕,离不开一心为民(范文推荐)

只争朝夕,离不开一心为民4篇

第一篇: 只争朝夕,离不开一心为民

好婚姻离不开一个“敬”字
作者:刘世河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18年第10期

        表叔和表婶都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前不久,儿女们刚给二老举办了隆重的钻石婚庆典。我在现场看着这对虽满头华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一起向来宾一一致谢的场景,心头顿时涌起莫名的感动。整整60年啊,他们牵着手恩恩爱爱地一步一步从青年走到了老年。

        生活中,表叔和表婶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日三餐,不管是谁先拿起馒头,或者舀上一碗粥,必是最先递给对方。跟儿女同桌用餐时也是这样,即便是远嫁美国的二女儿难得回家一趟,也享受不到这个“最先”的待遇。其实,表叔和表婶都是很疼爱儿女的,之所以一定要把这个“最先”给老伴,表叔曾经对我说: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莫过母子,最近莫过夫妻,最亲也好,最近也罢,无非都是一个爱字贯穿其中。但父母对于儿女的爱因着血缘而纯属本能,其初心是不求回报的,而夫妻之间的爱却是需要有回响的,或者叫互动,正所谓至亲至疏夫妻,这个回响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天长日久。所以说,夫妻之间光有爱还不够,还要有敬。第一碗粥最先递给谁虽然只是个形式,但它的潜台词却是:在这个家里你就是我最敬重的人。夫妻之间这样的互敬对儿女的孝道以及他们将来的婚姻也都是一种很好的引领。

        我不由得想到周有光、张允和夫妇,周有光经常戏称他们的婚姻是举杯齐眉。周有光说:“我们两个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都要碰碰杯子,这叫举杯齐眉。这个小动作好像是玩意儿,其实有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说夫妇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要敬重对方,这很有用处,不但可以增加家庭生活的趣味,而且还会促进家庭生活的稳定。”周有光喜欢咖啡,张允和偏爱清茶,两人坐定后,先朝对方端杯以示敬意。不管什么年月,两人“举杯齐眉”的习惯从未变过。

        都说婚姻久了容易陷入倦怠和乏味,人们也知道淡化这种倦怠的唯一方法就是情趣。红酒玫瑰、烛光晚餐,固然浪漫有情调,但那些都太刻意,比较适合于热恋中的情侣,而像表叔、表婶的那个专属“最先”,以及周有光、张允和夫妇的“举杯齐眉”,这种已慢慢融入日常生活习惯中的互敬才是婚姻中最好的情趣。

        这种敬并非仰视、崇拜,也不是讨好、巴结,更不是什么所谓的相敬如宾,烟火夫妻,柴米油盐的过日子,倘若真的天天“如宾”,未免太累也太假。这种敬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恩,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更是地老天荒应有的样子。

第二篇: 只争朝夕,离不开一心为民

一心为民谋福祉

方启华,是通州区西总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谈起他,村里人说:“咱村有启华这样的带头人,真是百姓的福分!”村民为啥有如此评价呢?

西总屯村,位于梨园镇西北部,毗邻城铁八通线和通朝大街。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百姓生活殷实,是远近闻名的“五好村”、“文明村”。全村固定资产2亿多元,56岁以上股东年人均收入4万余元,110多名村民在村房地产、物业公司上班,村民整体搬迁上楼,全体股东都享受股东大病住院医疗费补贴等医疗保障。“当股东、全就业、富住楼、有保障、乐生活”已成为西总屯村人的现实生活。

谁能想到,30年前的西总屯村可是另外一番景象。1983年,全村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而外债却有三万多元。方启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顶着压力走马上任的。30年的时间,愣是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亿元村。

方启华带领西总屯村人掘的“第一桶金”是在1984年。

西总屯村成立了针织厂,方启华没日没夜地奔波,拉业务、搞技术、算收入、找销路。通过努力,三万元外债当年全部还清,还净赚三万元!赚来的钱照当初的约定应该归方启华个人所有,三万块钱,这在当年“万元户”时代,是个不小的数目啊!但他一分钱都没要,他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全村的人富了才叫真正的富裕啊!”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方启华又充分利用西总屯村位置优势,成立了村里的“紫金恒房地产开发公司”,迈上了房地产开发、旧村改造的艰苦创业历程。在每一个工程筹划实施的日夜,他都加班加点,亲临现场。工地看门的李大爷心疼地拿着军大衣披在他身上:“启华,别总这么没日没夜地跑了,你要是累倒了我们靠谁啊!”他笑笑说:“老哥,房子质量好您才住得放心啊!不然,我怎么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啊!”

开发翠屏北里楼盘时,方启华成宿地盯在工地上。一次,他发现三合土搅拌不匀,马上下令建筑队停工,并让建筑队把已经打好的垫层全部返工。建筑队不甘心,多次前来说情,方启华严词厉色地将其挡在门外,“质量好,咱们是朋友!质量不好,就不是朋友!咱们要是真朋友,就请你们把活干好!”此后,凡是想承包西总屯村工程的建筑队都要先掂量掂量,大家都说,那有一位讲原则、不通融、“最难缠”的支部书记。

2005年是西总屯村历史上开发面积最大、建筑任务最重的一年。村里的人都看着方启华,因为大家都知道,方启华的大儿子早就成立了建筑公司。当30万平方米、40栋住宅楼拔地而起时,村里的一位老大爷拄着拐杖问他,哪栋楼是你大儿子建的?他平静地说:“一平米都没有,他有本事就到外面揽活去,村里的一砖一瓦都不能碰。有利益时,我的儿子,要往后站!”方启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想当初,房屋拆迁改造时,大儿子曾试图让大伯来做父亲的工作,方启华生气了,愣是把大伯喯儿了回去。晚上,他特意把大儿子叫到家里吃饭,语重心长地说:“老大,这十多年咱村走得不易!我没别的想法,就是想让百姓看得清、信得过。当不当头是次要的,做人首要的是脚正身不歪!”

房子盖好了,村民准备搬迁上楼。涉及到分房,有人心里打起了小九九。为了公平起见,村委会决定抓阄。抓阄那天,有的村民还在嘀咕:“说是公平,谁知道这阄有没有猫腻?到时好房子都让当头的抓去了,采光不好的、爱返潮的都让我们抓着。”现场村民们议论纷纷。这时,方启华快步上前,大声说:“我先抓,抓到哪套就是哪套,谁都不能搞特殊!”二话不说,伸手就到箱子里抓阄,“我抓到的是一层!”全场沉寂片刻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群众的口碑,是真心的拥戴,也是殷切的期盼。

西总屯村富了,可方启华又有了新的打算,谋求外延发展。2009年,通州区车站路闲置了一栋三层商用小楼,方启华认为今后会有升值空间,打算集体出资购买用于商业出租,遂将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他还不放心,亲自组织村民实地考察,等大家都点头后,才买下楼房。有人不解“这么好的房子,您拍板就行了,还带着大家过来,不嫌费事?”同行的几位大妈抢先说道:“书记把大伙带过来,就是让咱都放心呀!”这栋楼房买下时价格是每平方米1.6万元,而如今每年坐收租金就达220万元。

西总屯村是富了,然而一股想分集体资产的歪风在村内悄悄刮了起来。有些村民建议将集体资产按份分割,但方启华说,“西总屯村是富了,可不能只富眼前,要富得长久。现在分钱,西总屯村这个家就散了,大河无水小河干,是不是这个理?”他这一问,让大伙儿都明白了。近年来,方启华带领着村“两委”班子提出了西总屯村发展“五化”的目标:经济富裕化、居住宜居化、就业全员化、保障均等化、社区文明化。用方启华的话讲:“‘五化’就是村民人人有钱花,人人有房住,人人有工作,人人有保障,人人素质高。”朴实的语言,清晰的目标,农村城市化的美好蓝图又呈现在西总屯百姓的眼前。

如今,方启华已经64岁了。斑白的两鬓和脸上的皱纹印刻着30年来的沧桑,但他依然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为西总屯村更加美好的明天忙碌着……

第三篇: 只争朝夕,离不开一心为民

一心为国为民的朱文泉

朱文泉,字香九,中等身材,语言爽朗清脆二目炯炯有神,一生不嗜烟酒,不贪财货女色,不善于经商理财,专和土匪毛贼作对。.抗战开始,专杀汉奸日寇,临变勇敢果断,虽然只生活四十年,但给沙河一带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八九九年朱文泉生于赣榆县保合乡朱苞圩。六岁入塾,天资聪慧,成绩超群,十年寒窗,饱读诗书。十七岁去南京读初中。抽空阅读课外书,如:《说岳全传》,《三国演义》等。他特别仰幕岳飞,关羽等英雄。有一次到田野玩要同一捡柴火的人发生口角,把人家搂筢踢碎了父亲闻知:严加训斥。母亲更不放过,令其拿着钱到被踢坏筢子人家里认错赔礼,赔偿损失,他深悔自己粗野,终玩意后楼的礼。

一九二O年,他初中毕业。当时全国军阀混战,沙河一带,匪贼如毛,拦路抢劫。一九二三年,说服父亲;
购枪支、户门勇,请拳师。练武防匪。

一九二五年,朱文泉以本村人枪为基础成立十五个村的联合会。一村发现匪,其它村一齐救援。自此太和市、保合乡交界处的几十个村再无匪患,百姓的以安居乐业。

一九三八年春,朱爱周县长号召全县人民抗日,朱文泉首先响应,亲赴七叔(朱县长)处商谈抗日大事。朱县长委其为赣榆县警备大队大队长,他欣然接任,于是以联庄会基础迅速扩军至三百人,驻沙河周围乡村。日寇在沙河街安据点。朱文泉带领游击队不断袭扰敌人,

日寇占领沙河街,小股部队不敢出城门。有时连门岗被打死。派出去的哨探,游击队抓住就勒死。

苘庄湖,丁旺、大小齐庄一带百姓,非常拥护朱文泉。因为他一身正气,不谋私利,对部下要求很严。

一九四O年春,朱县长殉职,朱文泉悲痛欲绝。发誓为七叔报仇。追随朱明远(朱文泉族兄)巩固赣榆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书信往来不断。不幸有一封信落入新任县长董毓佩手中。董无意抗日,专门残害抗日志士,同汉奸勾勾搭搭。早就把朱文泉看作眼中钉。抓到“证据”后,决心杀害朱文泉了。

一九四O年冬的一天黄昏,朱文泉被董县长骗到政府,土匪出身的王万怀对着他连发几枪,一代英雄倒下了。

不久,黄墩战斗开始,据说忠于朱文泉士兵潜入董毓佩卫队亲手惩办了董毓佩。可这几位士兵至今也没留下姓名。

四十余年后的今天,沙河一带不少人怀念朱文泉。

第四篇: 只争朝夕,离不开一心为民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作者:张明
来源:《群众》2020年第01期

        2019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礼赞新成就,致意奋斗者,展望新征程,特别是发出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的动员令,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揭示成就之源,激励万众同心。习近平主席全方位勾勒2019年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这些成就凝聚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力量、中国风采”;深情回眸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世庆典,强调“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万众一心、团结奋斗。GDP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全国将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这些“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的非凡成就,是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最好的现实诠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哲学,必将进一步点燃我们同心加油干的创业激情。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展现公仆情怀,砥礪不变初心。习近平主席回顾了自己一年来足迹所至:雄安新区、天津港、北京城市副中心、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九曲黄河、黄浦江两岸。他念兹在兹的始终是国家发展、民生福祉。更让我们动情的是,他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从江西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到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从甘肃高台西路军纪念碑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为全党树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典范。“每个地方都让我思绪万千,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意味深长的叮咛,使我们仿佛再次听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忠诚告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将进一步厚植我们以百姓心为心的为民真情。

推荐访问:只争朝夕 为民 离不开 只争朝夕 离不开一心为民 只争朝夕 离不开一心为民 只争朝夕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