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完整)

时间:2022-08-21 12: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完整),供大家参考。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完整)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 部署, 确定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党的建设的若干任务。

 其中,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被摆到了 极其重要的位置。

 全会提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拓宽领域、 强化功能,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着力扩大覆盖面、 增强生机活力, 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 推动发展、 服务群众、 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的作用, 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 心系群众。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 我们已经感受到社会已经进入到利益多元、 群体多元、 价值多元的阶段, 利益协调难度加大, 矛盾交织复杂, 社会稳定面临考验。

 与此同时, 中国的模式备受世界关注, 中国未来怎么走, 也倍受世界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何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显得更为重大而紧迫。

 针对党员队伍分布结构和类型层次出现的新变化、 新情况、 新问题, , 注重科学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工作, 进一步提高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而有效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凝聚力。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 更好地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 在党员分类管理中, 应根据党员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采取“因人定岗, 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的方法, 实现党员的优化组合, 使组织活动更贴近党员和实际,从而激发起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乐于奉献、 发挥作用的热情。

 应广泛开展党员定责上岗活动, 积极推行“一人一岗”制度, 即根据党员自身专业、 爱好等特点, 设置"政策宣传岗、 安全监督岗、 民事

 调解岗、 卫生监督岗、 计生联络岗、 敬老助残岗、 特色服务岗、科普宣传岗、 扶贫帮困岗"等, 通过岗位认领, 明确岗位职责, 维护社区稳定。

 例如, 针对医院离退休党员, 充分发挥他们社会经验丰富、 热心公益事业、 群众威信较高的优势, 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参与社区活动的空间和舞台, 如协助调解邻里纠纷、 破解群众难题, 并积极组建老党员文化宣传队、 秧歌队、 老年健身队等文体队伍, 协助参与义务巡逻等活动, 充分展示老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针对年老体弱、 行动不便和重病在床的党员, 党支部应坚持定期入户走访, 及时把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向他们进行传达, 从服务、 关怀入手, 落实专人结对联系, 及时了 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生活状况。

 同时, 积极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 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经常性的关心照顾, 以他们的“所思、 所缺、所急、 所难”为重点, 党组织要做到有喜事祝贺到家、 有难事解决到家、 有丧事慰问到家, 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 定期通报制和评选表彰制, 及时考核,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工作措施, 营造“医院是个大家庭、 党建凝聚众人心”的氛围, 有效推动党建的深入推进。

 创新党建模式, 即在企业设立隶属于社区党总支的党支部, 这种模式可以为社企共建搭建起稳固、 坚实的平台, 使其围绕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密切关注的地区性、 社会性、 群众性工作, 以及能够实现互惠互利的项目, 充分调动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的积极性, 各自发挥所长, 例如社区有教育、 管理、 规范党员的经验,有党员活动载体、 平台, 企业可以保障这一系列活动所需的经费,二者有机结合, 可充分达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因现有管理方式的滞后, 目前社区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了 “四难”, 即参加组织生活难、 缴纳党费难、 保持联系难、 掌握表现难。

 针对这一现状, 党组织建立“定人、 定期、 定内容”的“三定”跟踪管理模式, 对流动党员管理做到管而不死, 分而不散。

 “定人”即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包户联系制度, 每名社区党总支成员定向联系几名外出务工党员, 与所联系的外出务工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即每季度组织人员深入辖区, 进行流动党员的调查、 摸底、统计工作, 及时、 准确对流出、 流入党员进行清理并分类造册登记, 分别对流动党员组织生活、 学习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信息库,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定内容”即利用邮寄、电话等传统方式及互联网信息平台等现代方式, 及时向流动党员传达有关政策精神、 传递学习资料, 鼓励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以上“三定”方式, 从而在党员与党员之间、 党员与党组织之间架起了 一座“连心桥”, 确保流动党员与党组织联系“不断线”。

 党组织在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及重大事情上, 做到党员先知道、 党员先统一、 党员先行动, 并通过履行“三先”, 使党员成为党组织的三员“信息员、 宣传员、 协调员”, 让党员在一线中发挥作用, 使党员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

 组织离退休在家的老党员和其他党员参与到社区治安、 护绿、 保洁、 民事调解等志愿者队伍中来,协助社区做好维护社区治安、 社区绿化、 环境卫生、 民事调解和社区“双创”、 提档升级等社区管理工作。

 实施“凝聚力”工程。

 即大力实施“得人心、 暖人心、 稳人心”的“三心”工程, 组织党员干部进百家门、 知百家难、 解百家愁, 开展“一对一、 一帮一”活动,做到每位空巢老人都有一名党员负责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每位困难群众都有党员关心, 积极帮助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办实事。

 总体来说, 目前的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还在初步探索阶段,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但我们认为, 加强党员分类管理、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树立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 坚持发挥社区党组织贴近群众、 联系群众的优势, 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 排忧解难的过程, 是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带动社区党员群众投身社区建设, 推动社区各项事业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也正是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思想主线之所在。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更加重视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 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摸索有效办法, 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 真正让社区党员有归属感、 自豪感、 亲切感和作为感。

推荐访问: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夯实 基层党组织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