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完整)

时间:2022-08-22 08: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完整),供大家参考。

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完整)

 

 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

 山高、 路险、 天寒、 地薄。

 多年来, 这贫瘠的大山、 险峻的地形, 一直让保康县 xx 镇 xx 村的村民与“贫困” 紧紧连在一起。

  2011 年, 随着一个人的到来, 这个大山里的小山村, 开始蜕变。

 村里水泥道路从村村通到组组通、 户 户 通、 基地通。村民们居住的房屋, 从低矮潮湿的土平房到一栋栋小洋楼,村里从苦无发展门路到如今家家有产业。

  这个为 xx 村带来巨大变化的人, xx 村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就是市政协机关扶贫工作队队长、 市政协副秘书长杨才举。

  硬化公路完善水电

 驱车自 平坦的水泥公路蜿蜒而上, 一座漂亮的村庄浮现

 在记者眼前, 通户 的道路, 高大的水塔, 新架的电线次第从眼前掠过, 看得出, 这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善。

  xx 村党支部书记 xx 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组组通硬化公路、 户 户 通公路的村子, 在全省都很少见。

 我们村里这些变化, 全是因为杨秘的到来。

  2011 年, 初任市政协机关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杨才举来到xx 村后, 看到这个高山林立, 深沟纵横的小山村, 因道路、供水、 供电等问题制约村里发展后, 决定将扶贫工作的第一枚棋子, 落在完善基础设施上。

  针对村民行路难问题。

 杨才举经过多方筹措, 最终争取到各项资金 82 万元, 为村里新修了 4. 7 公里水泥路, 让村里实现了 “村村通”、“组组通”, 其中 2. 4 公里水泥路还直接通到了 该村核桃种植基地。

  由于身处大山, 人畜吃水问题一直是 xx 村的大难题。

 为了 解决这一困难, 杨才举带领村里人翻山越岭到处找水。2012 年 9 月 的一天, 让村支书 xx 记忆犹新。

 记得那一天,烈日 炎炎, 杨才举带着工作队员 和村干部, 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 终于在一座山的山顶下方, 找到了 一股清冽的山泉。杨才举又到处筹措资金 11. 2 万元, 在此处修建了 3 个蓄水塔。

 今年又筹资 7 万多元对 3 个蓄水塔及 6000 多米的沟渠、管线进行了 维修加固, 彻底解决了 45 亩水田灌溉和全村人畜饮水问题,

  得知村里电压不稳, 杨才举想方设法争取到农村低压线路改造资金 30 多万元, 改造了 村里 1500 米老旧线路, 完成了 三个村民小组的农电改造。

  2012 年“8· 6” 暴雨灾害, 得知村里有桥梁受损, 影响养殖大户 生产经营, 杨才举又第一时间, 带着筹来的 8000元现金赶往现场疏通、 修复桥梁。

  xx 镇驻该村干部彭天明告诉记者, 要细说杨才举给 xx村人办的好事, 那可是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每逢杨秘来村,

 村民们都争着抢着请他到家里做客, 去年听说要更换扶贫工作队, 村民们便自 发联名 上书, 要求杨秘不要走。

 看到记者似信非信, 彭天明急得只 说, 你要是不信, 可以到村里随便打听打听, 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

  培育种植养殖产业

 身处 xx 村, 栋栋清爽的小楼静依路边, 秋风拂过, 山间的核桃林簌簌作响, 令人心旷神怡。

 村支书 xx 指着路边那一栋栋小洋楼对记者说, 过去村子里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低矮平房, 这些小洋楼都是这两年盖起来的。

 这一切, 都源于村里有了 致富产业。

 “长抓核桃短抓烟, 高山土豆套中间,山鸡山羊满山跑, 黑毛山猪要过千” 这句朗朗上口 的顺口 溜,就是杨才举自 己编写的, 也是 xx 村如今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说起 xx 村各种产业的发展, 杨才举如数家珍。

 他告诉记者, xx 村特殊的地理环境虽然制约工业经济的发展, 但却是生态种植养殖的天然宝地。

 所以这几年, 我们把扶贫重点

 放在了 培育 xx 村种植养殖产业上。

  在该村绿生源核桃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 理事长戴正军一提到杨才举便显得格外亲热, “他呀, 三天两头就到我这儿看看, 来了 也没什么套话, 就让我说有啥困难。

 前段时间干旱, 因为基地在山顶上, 水塔的水上不来, 还没等我找他呢, 他就带着卡车帮我运水来了 。

 ”

  xx 是 xx 村的核桃种植大户 , 有一座山的核桃林, 去年,戴正军又在杨才举的建议下, 在山上养了 300 只山羊, 到了年底一算账, 养羊净收入竟达到 20 万元。

 尝到甜头的戴正军, 今年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还准备发展生猪、 土鸡养殖。

  在该镇益农原生态黑毛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张永安说起杨才举为他做的好事, 更是滔滔不绝。

 原来, 杨才举有一次在外地考察中发现, 养殖黑毛猪很适合 xx 村的实际, 于是他便引 导本地村民转变发展方式, 专业饲养黑毛猪。

  记者在 xx 的养殖场看到, 放养的黑毛猪悠闲地在山上晒着太阳、 拱着草地。

 张永安说, “黑毛猪由于常年在山上跑, 不仅生态无公害, 而且肉质紧实, 根本不愁销, 价格比以前养的大白猪要高出许多。

 我现在每年的净利润可以达到50 多万元, 这都是托了 杨秘的福。

 ”

  xx 告诉记者, 今年合作社通过杨秘的牵线搭桥, 与润通公司签订了 购销合同, 今年计划出栏黑毛猪 800 头, 社员 们一年可增收 240 万元。

  而种植业则按照“长抓核桃短抓烟, 高山土地套中间”的思路, 鼓励家家种核桃, 目 前该村已发展核桃 3320 亩、烟叶 250 亩。

 2012 年, xx 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1158. 5 万元,人均纯收入 5450 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 25%、 14. 7%。

  特困户 住进水泥房

 大部分村民富裕了 , 可那些五保户 、 特困户 以及身有残疾, 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怎么办· 村党支部书记 xx 告诉记者, 这些杨秘早就考虑到了 。

  记者在新建成的居民点看到, 一家刚搬进新居的特困户正在请客“燎锅底”, 虽然是粗茶淡饭, 气氛却异常热闹,看到记者到来, 乡 亲们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起吃饭。

  双腿残疾的村民 xx, 原来和他 70 多岁 老父亲居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 每逢下雨, 外面大下, 里面小下。

 姜加才对记者说, 他和父亲是前两天刚刚搬进居民点的, 现在这两室一厅的水泥房, 比他家以前的茅草房好太多了 。

  见记者在看他家里的生活用具, 姜加才激动地说, “现在家里的床、 茶几等生活用具都是村集体给买的, 粮食也是村里发的, 他和父亲每月 还有 220 元的低保金”。

 采访结束时, 他拉着记者的手一个劲地说,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感谢杨秘给我们盖了 水泥单元房。

  xx 镇镇长 xx 告诉记者, 这个居民点是村里专门用来安置五保户 和特困户 的地方, 不仅住宿不要钱, 稍有工作能力的居民, 还能在村集体的核桃基地做些管理类的轻活, 挣些零花钱。

 建设居民点的 60 多万元资金, 都是杨才举到处筹措的。

 目 前这个居民点已建成 10 套住房, 可供全村 10 户 13名 五保、 低保和孤、 残老人无偿居住。

  可这些村民以后的生活靠什么 维系 呢? 褚应康告诉记者, “以后主要靠集体经济。

 ”“这两年, 在杨才举的帮助下,xx 村村集体依靠回购流转荒山, 开发了 350 亩核桃基地, 虽然目 前核桃还没到丰产期, 但每年也可为村集体创收 10 多万元, 等核桃到了 丰产期, 村集体每年仅靠种植核桃, 纯收入就可达到 90 多万元。

 到那时, 村里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就能彻底解决。

 ” 村党支部书记 xx 高兴地说道。

  村支“两委” 是农村的战斗堡垒, 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基础力量。

 为了 改变村委会之前的形象, 杨才举带着工作队筹集资金 14 万元, 对村委会办公楼进行了 维修和设施升级,提高了 村委会的服务能力和运转效率。

 记者在 xx 清爽简洁的村委会三层小楼里看到, 党群服务中心、 农家书屋、 心理咨询中心等为村民服务的机构应有尽有。

 xx 告诉记者, 以前这小楼不仅潮湿阴暗, 还经常漏雨,今天的变化也全靠杨才举的帮忙。

推荐访问: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 工作队 先进典型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