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时间:2022-06-17 14: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2022年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6篇

【篇一】2022年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市场主体承诺书

石家庄亮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承租的位于长安区广安街1号棉三宿舍46-2-501的房屋用于本公司办公和经营使用。

1、该住所(经营场所)适合本公司经营的业务,没有违反相关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2、房屋租赁协议真实、合法,记载地址完整、准确。

3、该房屋属于住宅,不会产生扰民问题。

4、该房屋不属军产。

因租赁协议对房屋地址、规划用途进行虚假记载或者股东进行虚假承诺的,由股东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全体股东签字:

年 月 日

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使用承诺书

全体股东(或xx公司)承诺如下:
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承租的位于xx区(县)xx路xx号x座x室的房屋用于本公司办公和经营使用。

1、该住所(经营场所)适合本公司经营的业务,没有违反相关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2、房屋租赁协议真实、合法,记载地址完整、准确。

3、该房屋不属住宅,不会产生扰民问题。

4、该房屋不属军产。

因租赁协议对房屋地址、规划用途进行虚假记载或者股东进行虚假承诺的,由股东(或本公司)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全体股东(投资人)签字(或企业盖章):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篇二】2022年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前 言

市场主体信息统计分析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工商局顺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完善市场主体信息综合运用工作,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主体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已成为工商部门在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贯彻落实“积极开发运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任务,上饶市工商局发布本报告,目的在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运用统计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及时、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全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反映投资环境状况、社会投资趋向、政策落实情况等,提供有观点、有预测、有建议的统计分析报告,以更新的视角、更高的层次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部门管理、行业自律、企业经营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 编者

2012年1月


上饶市市场主体(内资、私营企业)发展

情况分析报告

(2011年度)

2011年,全市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工作在江西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五个更加”、“四化建设”、“四高目标”、“四个只有”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 “大开放、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大物流、大旅游、大民生、大稳定” 八大发展战略,高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旗帜,提升队伍素质和履职效能,做到一切围绕经济发展、一切服从经济发展、一切服务经济发展,着力打造登记注册准入平台,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创新登记方式,强化监督管理,全力服务上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市场主体登记总体概况

(一)实有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实力增强,结构改善

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84020 户,注册资本(金)7611040.42万元。其中内资企业6772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68%,注册资本(金)2188690万元;
私营企业2098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1.41%,注册资本(金)4320722万元;
个体工商户154163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83.77%,资金数额709075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2096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14 %,出资总额392553.42万元。(见表一、二、图一、二)

市场主体基本情况表 (表-1)

word/media/image2_1.png

全市市场主体按产业分布情况 (表-2)

从全市市场主体类型分布情况来看,个体工商户占大多数,私营企业处于第二位,内资企业排名第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内资企业户数的排序自2009年以来均未发生变化。

*(我市现有各类企业集团84户;
股份有限公司39户,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450873万元)

(二)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基本信息具体情况

1、内资企业登记情况

1.1企业户数: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市共有内资企业6772户,较2010年末同期的8379户同比负增长19.18%。按企业类型划分为:国有企业1792户,占26.46%;
集体企业2148户,占31.72%;
股份合作制企业473户,占6.98%;
公司2314户,占34.17%;
其他类型企业45户,占0.67 %。

1.2资本规模:全市内资企业注册资金(本)总额2188690万元,其中:国有企业注册资金188595万元,占8.62%;
集体企业注册资金73957万元,占3.38%;
股份合作企业注册资金106865万元,占4.88%;
公司注册资本1806329万元,占82.53%;
其他企业注册资金12944万元,占0.59%。

1.3行业分布:从户数分布看,主要行业分布依次为:批发与零售业2434户,占35.94%;
金融业896户,占13.23%;
制造业811户,占11.98%;
农、林、牧、渔业372户,占5.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70户,占5..46%;
上述5个行业的户数总量占内资企业户数的72.1%。

word/media/image5.gif

从注册资金(本)上看,主要行业分布依次为:制造业673577万元,占30.78%;
房地产业288655万元,占13.19%;
金融业255218万元,占11.66%;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217619万元,占9.84%;
批发与零售业175602万元,占8.02%;
上述5个行业的注册资金(本)总额占内资企业注册资金(本)总额的73.49%。

2、私营企业登记情况

2.1企业户数: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市共有私营企业20989户,较2010年末同期的17723户增长18.43%。按企业类型划分为:个人独资企业3013户,占14.35%;
合伙企业701户,占3.34%;
有限公司17275户,占82.19%,其中自然人独资公司874户,股份有限公司24户。

word/media/image6.gif

2.2.资本规模:全市私营企业注册(申报)资本总额为4320722万元,户均205.86万元/户,较上年同期户均增加8.47万元。其中:个人独资企业186938万元,占4.33%;
合伙企业56326万元,占1.3%;
有限公司4077458万元,占94.37%。

word/media/image7.gif

2.3行业分布:从私营企业户数看,主要行业分布依次为:批发与零售业5601户,占26.69%;
制造业5134户,占24.46%;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868户,占8.90%;
农、林、牧、渔业1625户,占7.74%。房地产业1113户,占5.30%;
上述5个行业的户数总量占私营企业户数的73.09%。

word/media/image8.gif

从资金分布上看,主要行业分布依次为:制造业1273552万元,占29.48 %;
房地产业771857万元,占17.86 %;
批发与零售业766592万元,占17.74%;
建筑业349812万元,占8.09%;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292155万元,占6.76%;
上述5个行业的出资总额占私营企业出资总额的79.93%。

3、个体工商户登记情况

3.1户数: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154163户。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86021户(其中香港居民个体工商户1户),农村个体户68142户,城乡分布状态城镇依然占据优势。

word/media/image9.gif 3.2资本数额:全市个体工商户登记资金数额为709745 万元,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401760万元,农村个体户资金数额307315万元,显示城镇个体工商户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投入资金数额也在稳步提升。

个体工商户作为设立门槛低、管理相对简单便捷的市场主体类型,被很多的起步阶段的创业者作为进入市场的初步体验,由于数量众多,经过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逐渐成为上饶经济的发展培育出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种子”, 特别是今年以来为鼓励、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按照省工商局制定的《关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登记管理指导意见》,对具有一定规模、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劳动密集型行业、高危行业、经营方式为总经销总代理的个体工商户,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帮扶、推动转型;
对法律法规规定该行业应具备企业组织形式的个体工商户,依法规范,帮助其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为企业。截止目前我市共有91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为企业,其中有限公司5户、个人独资企业81户、合伙企业5户。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继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政府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控,对农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之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有效载体,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切入点的重要抓手。为此,我市各级工商部门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优化办事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零收费”,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4.1户数及成员数: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96户,入社成员18685人,其中农民成员17930人,占总数的将近96.%。成员在50~100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3户,占总数的2.05%,成员在100~500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5户,占总数的1.2%。

4.2出资数额: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392553.42万元,其中:以货币方式出资额322078.96万元,占82.05%,货币出资比例稳中有升;
出资总额在500~1000万元的112户,占5.34%;
出资总额在1000万以上的66户,占3.15%。

4.3行业分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种植业866户,占41.32%;
养殖业729户,占34.78%。

在发展过程中,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特色和示范带动性的专业合作社,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养殖业和种植业;
在创办类型上,以涉农企业和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领头创办的比较高;
出现了以“合作社+党支部”的组织和经营模式,党组织和党员在带领农民致富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全市有50多家合作社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62家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11家合作社申报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42家合作社拥有加工实体。上饶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鼓起了不少农民的腰包,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

上饶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分布情况 (表-3)

二、2011年市场主体发展数据分析及特点

(一)内资企业发展变化情况。

2011年,全市新设立内资企业259户,同比2010年的263户减少4户,基本维持了去年同期的水平;
新设立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为180740万元,同比2010年同期的229794,减少49054万元 ,减幅明显。

word/media/image10.gif

word/media/image11.gif 从上图可以看出,内资企业延续户数略减态势,而注册资本总额却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

一是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并购重组等工作进展顺利,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机制不断健全,国有资本的流动和配置进一步市场化、股权进一步多元化。通过改制重组,内资企业实力更加雄厚,实现了资本最佳重组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向基础性产业集中,提高国有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2011年,内资企业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促进产业政策调整及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一些经营不善、规模小、行业老,属挂靠性质的国有、集体企业转型、合并,陆续退出市场,内资企业呈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潜力巨大等新特点。

二是反映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对我市内资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投入仍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我市2010年新设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的有6户,仅上半年就有4户,这4户公司注册资本合计达11.3亿,而2011年上半年仅1户公司注册资本过亿元(3.37亿元),这也是我市2011年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下降幅度较大的一个主要因素。

1.1新设内资企业类型分布情况

在新设立的内资企业类型来看,非公司制企业新设立45户(其中:国有企业12户、集体企业24户、股份合作制企业9户),同比2010年的66户,下降21户;
公司制企业新设立数214户,占新设立总数的82.63%。

word/media/image12.gif

2011年末与2010年末内资企业组成形式对比表

(表-4)

以上数据表明,公司制企业在内资企业的组成形式中继续保持领先的位置,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户数不断萎缩的情况下一枝独秀,稳步有升,新增企业越来越多选择公司为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同时,可以看出我市内资企业的各种组成形式除其他企业保持增长的态势外,其他类型的企业都处于负增长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市今年以来内资企业的注、吊销户数达514户,较去年同期的注、吊销数大幅增加近300户,为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而本期新设立企业数为259户基本与去年持平。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市继续深化、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外,我市大部分国有企业加快了产权转换交易手续,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并占据了我市经济的主导地位。促进了我市国有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质变和创新,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体制和机制。

1.2新设内资企业产业结构情况

在新设立的内资企业中,第一产业占12户,较去年同期增加3户,注册资本(金)总额由去年同期的1641万元增至9800万元,注册资本(金)增量明显;
第二产业户数由去年的42户回落至39户,注册资本(金)总额由上年同期的92377万元回落65578万元,同比减少26799万元,减幅明显,在采矿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两个产业上减少就达:35809万元;
第三产业户数由上年同期的212户减至208户,同比减少4户,注册资本(金)总额由上年同期的135776万元减至105365万元,减少30414万元,减幅明显。

2011年新设内资企业按产业分类情况表

(表-5)

(二)私营企业发展变化情况。

2011年,全市新设立私营企业3863户,同比2010年的3039户增加824户,增幅达27.11%;
新设立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为90.9613亿元,同比2010年同期的73.34亿元,增加近17.6213亿元,增长24.03%。

word/media/image13.gifword/media/image14_1.png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私营企业总量及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快速、稳步增长,总量及注册资本的双增长,成为我市企业和资本增长的主要部分。这既与我市市场主体增量工作所激发出社会创业潜力相关,同时与我市不断优化创业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来饶投资兴业密不可分。

以上情况表明,2011年我市私营企业发展的明显特点是速度加快、势头强劲、质量较高、就业人数增加。主要体现在:

鼓励全民创业政策效果明显,私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以来,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一系列保增长、保发展、保稳定的政策措施,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职能,积极作为,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自主创业、拓宽融资渠道、减免登记收费、开通“绿色通道”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强化措施,积极培育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等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全市私营企业突破了2万户大关(2010年底为17723户),增长势头明显,户均注册资本(金)也突破200万元,达205.86万元/户,企业实力进一步加强,吸收社会就业人数达25.25万人。

2.1新设私营企业类型分布情况

在新设立的私营企业中,公司制企业设立增幅明显,户数由2010年同期的2868户增至3419户,同比增幅为38%;
占新设立内资企业总量的76.1%以上。非公司制企业的户数新设立444户(个人独资企业373户、合伙企业71户),较2010年增长253户。

word/media/image15.gif

2.2新设私营企业产业结构情况

2011年新发展私营企业情况表 (表-6)

单位:户、万元

从行业分布看,2011年新发展私营企业投资者户数最多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为1239户、796户和547户,占总发展户数的32.07%、20.61%和14.16%。

新发展私营企业投入注册资本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226201万元、221925万元和115958万元,与2009年、2010年相比,制造业在投入资金上首次超过批发零售业,表明我市私营资本越来越多的进入制造产业,第二产业做大做强的趋势明显,表明我市积极推动的“四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发展私营企业户均投入注册资本最多的行业是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为1392.93万元、767.93万元和357.27万元。

新发展私营企业雇工人数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从业人员上看,与户均投入资本(金)相符。

新发展私营企业从产业看第一产业264户,占总户数的6.83%;
第二产业1057户,占总户数的27.36%;
第三产业2542户,占总户数的65.81%,第三产业依然成为私营企业主投资的热点行业,这与第三产业的服务人民群众功能定位紧密联系,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但投入到第二产业的户数较往年有一定的增长,表明我市制造业在政府的积极产业政策引导下,稳步增长。

新发展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达90961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54349万元增加155264万元,增幅高达20.6%,户均注册资本235.47万元,同2010年相比基本持平。

近几年来,我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政策扶持、环境优化等多项措施,为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的外部环境,使我市私营经济呈显不断加快发展态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更好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健康发展,需要继续加强我市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战略举措,努力实现我市私营经济的新飞跃。

三、2011年市场主体退出情况

2011年以来,全市各类市场主体退出8266户,退出市场的企业与新开业的企业户数比为:1:3,其中:内资企业1533户、私营企业597户、个体工商户6062户。退出户数前三甲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退出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前三名的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与零售业。

word/media/image16.gif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从今年起,我省启动了内资企业网上年检工作,所有企业参加年检必须100%通过网上申报,因此历年来的一些早已停业或歇业的企业,因为其名存实亡,工商部门督促其办理注销登记;
我市各级工商机构通过网上年检系统所反映的情况对未进行申报的企业进行回访,对已查无下落的,经调查核实后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二是我市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退市比重高达七成以上,从一个方面反映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个体工商户“油水太少”,生存困难;

“超市”、“大卖场”以及厂家直销、商家租赁柜台等,在很大程度上给个体工商户生存形成压力。另外,近几年,人们消费观念、质量意识提高,不再或很少购买个体工商户的商品,导致个体工商户难以为继。从这可以看出个体户“锐减”的成因当中,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也表明这类市场主体经营规模小、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低,某些个体工商户在获得一定的积累后,恢复了“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意识,重新过起“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隐居生活;
另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做大了,摇身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非公司类企业,跻身中小企业、大型企业。

四、2011年企业股权出质登记情况

小微企业融资难,尤其是在今年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帮助企业将“死股权”变为“活资金”,帮助企业盘活资金,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资金短缺“瓶颈”,把巨大的静态资本流动起来,我市工商部门结合实际、依据地方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股权出质登记,为企业融资打开了新的一扇窗,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2011年全年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23件,出质股权总额为14.28亿元,担保债权总额达23.2亿元,自2008年开展股权出质登记以来,我市各级工商登记机关共办理股权出质177件,出质股权数24.65亿元,担保债权金额66.52亿元。

 尽管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充分发挥企业注册登记职能作用,充分利用股权出质、出资登记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不断强化帮扶措施,在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及服务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拓展投融资渠道。在帮助市场主体融资方面作了积极的工作。

从股权出质的受理的质权人性质上看,作为主流融资机构,无论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如上饶银行、赣州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都已开展股权融资业务,但从融资金额看,上饶银行、赣州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金额高,股权融资潜力更大,我市登记的股权出质登记件数和金额的八成以上是从上饶银行开展的股权融资,这表明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上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立足上饶经济,支持本市重点企业、扶持我市中小企业,为努力促进上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我市开展股权出质工作以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股权出质登记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

(一)银行虽是主流金融机构,但除上饶银行以外,目前仍有许多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其他国有主流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二)银行对股权出质这一新兴的融资方式态度谨慎。在贷款过程中,银行最看重的是自身资金安全和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往往选择经营规模大、效益好、有房产等固定资产且风险低的企业放贷;
他们对股权出质这一新兴融资方式的担忧,在于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问题。

五、我市企业发展在全省的位次

2011年以来,我市内资、私营企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保持全省城市圈市场主体数量前列。内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达650.94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6.54%,增长率为全省第二,仅次于鹰潭市;
本期登记企业户数增长率为全省第一。,这显示,在我市各项利好政策的刺激下,经济环境进一步好转,民间创业、投资热度不减。(见表-7)

2011年全省设地市企业登记情况统计表

(表-7)

*上表数据只包含内资企业、私营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

六、我市市场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主体的总量不大仍是我市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矛盾

从我市市场主体在全省的各项排名看,多数指标处于中游位置的现状没有改变。其中内资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一直处于全省中下游位置,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缺乏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带动效应。我市的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创业者的忧患和风险意识还不强,阻碍了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重要产业投资力度不够

第二产业(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相对不足,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还有差距。虽然近几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市区相比,全市制造业投资增幅仍旧相对较慢。同时与市场经济联系极为密切的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相对发展不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研等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比重仍然偏小。

(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

从产业内的分布看,从事传统的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业户数比例占内资、私营企业总数的28.94%、占第三产业企业总数的45.4%,这说明我市第三产业依然还集中在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中,缺乏竟争力。而现代服务业行业如:物流、金融、体育、信息服务、社会福利等所占比重偏低,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七、我市市场主体发展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们既要抢抓发展的良好机遇,也要认清国内、省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们既要增强我市跨越发展的强烈意识,又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市市场主体发展的总目标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力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以市场主体的大繁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服务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加快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指导企业依法有序实施重组登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做强做大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十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重点产业

加强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的建设,以上饶经济开发区(一园三区)、广丰工业园、横峰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装备制造企业联合重组,加大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加快发展新能源(光伏)、新材料(新型建材)、新技术等先进制造业等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支持企业突出主业,剥离附属产业或者转产经营,提升制造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坚持面向生产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支持服务业拓展经营领域,创新经营模式,发展新兴业态,营造公平、规范、透明的准入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上饶即将开通的高铁与高速双十字交通的优势地位,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综合运输、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物流方式和组织形式。

(四)加大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生态上饶、休闲之都”旅游整体形象,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打造上饶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不断提升三清山和龟峰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品牌品质,以景区、郊区、湖区为重点,推进“农家乐”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发展全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挤进并融入国际、国内、省内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区域内的相互对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五)全面对接“三大经济区”,致力把上饶建成中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沿基地

从全国经济格局看,上饶处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辐射扩散的门户位置,是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辐射江西的必经通道。上饶可以利用邻近东部的优势区位条件,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辐射扩散。同时充分利用上饶位于海西经济区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间和四省交界的区域优势,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培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为抓手,以大项目、大投入引领经济的大发展,致力把上饶建成中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沿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抓机遇建立优势,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承接具有技术优势、产品附加值高的东部沿海优势制造产业。

通过围绕“帮企业融资、给企业减负、助企业成长、为企业服务”四方面内容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建设产业承接基地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0一二年一月七日


说 明

一、本报告中市场主体户数是指在上饶市工商系统登记注册了的各类市场主体,数据来自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信息系统。

二、市场主体分类概念

市场主体:是指经国家批准,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经营单位。

内资企业: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及上述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公司。

私营企业:包括全部由自然人投资的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依据《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登记的企业。

个体工商户:是指经国家核准登记,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自然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篇三】2022年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使用

承 诺 书

石家庄多昂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承诺如下:

我公司(分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承租的位于

裕华 区 建华南大街136号 万达广场3号公寓2716室的房屋用于本公司办公和经营使用。

1、该住所(经营场所)适合本公司经营的业务,没有违反相关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2、房屋租赁协议真实、合法,记载地址完整、准确。

3、该房屋不属住宅,不会产生扰民问题。

4、该房屋不属军产。

因租赁协议对房屋地址、规划用途进行虚假记载或者股东进行虚假承诺的,由股东(或本公司)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全体股东(投资人)签字(或企业盖章):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篇四】2022年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李高峰)

    

 

  作者:李高峰

 

  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文化产业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青睐。有专家认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竞争形态,将由“武力竞争”转为“经济竞争”,再转为“文化竞争”,“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领域,其胜负的重点就在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以年均15%的发展速度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许多地方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所谓文化产业,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
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行业门类上,可以把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作文化产业的主导或核心行业;
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图书馆等看作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
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作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本文所指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是指从事文化商品生产、经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的公司、非公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也包括个体工商户。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细胞和市场主体,其发展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如何把握机遇,有效地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培育和提升文化产业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从宏观上看,具体问题表现为:

 

  1、观念滞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虽然都以文化为内容,相互关联,但性质、目标、方式、策略都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中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运作的那一部分,必然是经营性文化,是市场化、企业化问题。而文化事业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偏重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不以盈利为目标,应由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提供。

 

  当前,有些地方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抵牾和冲突,成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发展的障碍。首先,“伦理至上”观念与功利观的冲突。文化产业追求的就是收益最大化,讲求的是效率、效益、利润,而纯粹的“文化人”却难以接受物化的精神和精神的物化这些现实。其次,“人治”与“法治”观念的冲突。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创造,需要通过竞争激发出无穷的创新能力。而在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把文化被当作一个产业来看待,更多的是当作福利或纯意识形态来对待。

 

  2、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目前的政事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三合一”的这种经营、管理体制,阻碍了文化产业微观市场主体的发展。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分割、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并且管办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行业垄断程度也比较高,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共享程度低,加大了文化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政府的管理成本。此外,事业单位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发挥,仍然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现状,是事业法人而非企业法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市场主体。加之政府包办文化,公费消费文化,使得文化市场主体的发育相对缓慢。

 

  3、总体发展规划相对缺乏,信息统计制度还不健全。虽然制定出台了一些发展规划,但思想还不够解放,全局性、针对性、创新性、前瞻性还不是很强,使得文化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够灵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市场开放度不高,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明确,比较优势在发展中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或者首要因素,决定性因素应该是整合、统筹、兼顾而形成的规模优势。任何割裂、单一的发展将消耗比较优势,使资源禀赋成为包袱,难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

 

  此外,社会上的文化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纳入政府文化管理的视野。统计仍只局限于省(市)属文化部门,特别是省(市)属的国有文化单位,与中央部委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资源缺乏整合,对民营文化企业更是底数不清。

 

  4、政策法规仍不够健全。在此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各地也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此外,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更多的是“管理”而非促进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文化产业投资的政策风险。

 

  (二)从微观上看,作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企业,具体问题表现为:

 

  1、文化产业的生产与需求矛盾突出,总量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还不能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链条还不完整,产业各领域关联度低。文化经营单位众多而集约化程度却比较低,传统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存在尖锐矛盾,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规模化、集约化、上水平的大型文化企业;
缺乏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大型的文化项目,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2、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比较缺乏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经验,不大熟悉国际经贸规则。

 

  3、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落后;
科技投入、产品的科技含量严重不足,大大降低了文化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使大众的高层次文化消费热情受到抑制。

 

  4、发展缺乏要素支撑体系,融资的渠道、手段和方法不多,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系,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文化投资体制滞后,社会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大规模扩张的资本条件难以具备;
人才机制相对滞后,一些单位、行业通过垄断经营获取超额利润,缺乏自我约束与积累机制,为供养大批冗员提供了条件,也制约了文化生产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的对策思考

 

  有的国家文化企业之所以发展得很快,首先得益于政府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美国,主要有:投资主体多样;
实行商业运作、按市场规律经营;
拥有丰富的人才;
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
政府充分利用其国际政治经济优势来支持其文化商品占领国际市场。又如日本,主要有:法律法规健全,通过法律法规调控文化市场的手段已经逐渐机制化;
拥有完备和成熟的文化市场体系和网络;
积极参与国际或地区文化市场的竞争;
总量规模大,产业程度高,竞争能力强;
产业结构合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高。

 

  我们要想加速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外国经验,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具体有如下主要对策:

 

  (一)更新观念,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转换机制,消除体制障碍,加快重塑和培育市场主体,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主体。

 

  1、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法律服务和政策服务这三种“服务方式”进行生产,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除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需要在政府扶持下规范运作外,政府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同时避免使用垄断性的保护政策,让企业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展示自己的经营能力和企业形象。

 

  2、切实做好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的政策衔接,妥善安排富余人员等有关工作,加快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步伐。

 

  3、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将目前政府部门承担的诸如制定和推广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实行行检行评,职业技术培训等工作转移给行业协会。

 

  (二)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总体规划。

 

  纯粹的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下,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建议有关地区成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文化产业促进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研究制定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统计范畴和指标体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三)完善政策、法规,营造有利于文化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1、加快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整合力度,制定或完善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政府有必要制定一个权威性的产业政策来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政府为其提供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

 

  2、发布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设立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文化企业重组,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地方法规,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

 

  (四)推出“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

 

  1、采取切实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形成独特的优秀文化人才流入的洼地,构建活力竞相迸发的高端舞台。

 

  2、坚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不断进行知识、技术更新,培养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际化文化产业的企业家队伍。

 

  (五)拓宽融资渠道,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

 

  积极吸收外资和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可采取通过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文化产业的资本结构上,形成国有资本、社会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共同投入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所有制格局。

 

  (六)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发展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打破行业、部门等所属界限,整合文化资源,将民营文化企业、中央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资源纳入文化服务和管理体系,以骨干文化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联合、兼并、重组,实行多媒体经营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重点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综合性大型文化产业集团,范围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艺、娱乐、展览等领域,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篇五】2022年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前 言

市场主体信息统计分析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工商局顺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完善市场主体信息综合运用工作,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主体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已成为工商部门在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贯彻落实“积极开发运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任务,上饶市工商局发布本报告,目的在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运用统计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及时、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全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反映投资环境状况、社会投资趋向、政策落实情况等,提供有观点、有预测、有建议的统计分析报告,以更新的视角、更高的层次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部门管理、行业自律、企业经营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 编者

2012年1月


上饶市市场主体(内资、私营企业)发展

情况分析报告

(2011年度)

2011年,全市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工作在江西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五个更加”、“四化建设”、“四高目标”、“四个只有”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 “大开放、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大物流、大旅游、大民生、大稳定” 八大发展战略,高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旗帜,提升队伍素质和履职效能,做到一切围绕经济发展、一切服从经济发展、一切服务经济发展,着力打造登记注册准入平台,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创新登记方式,强化监督管理,全力服务上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市场主体登记总体概况

(一)实有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实力增强,结构改善

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84020 户,注册资本(金)7611040.42万元。其中内资企业6772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68%,注册资本(金)2188690万元;
私营企业2098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1.41%,注册资本(金)4320722万元;
个体工商户154163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83.77%,资金数额709075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2096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14 %,出资总额392553.42万元。(见表一、二、图一、二)

市场主体基本情况表 (表-1)

市场主体

类型

本期末实有户数(户)

2010年末户数(户)

同比增长

本期末注册资本(金)数额

(万元)

2010年末注册资本(金)数额(万元)

同比增长

内资企业

6772

8379

-19.18%

2188690

1659813

31.86%

私营企业

20989

17723

18.43%

4320722

3484351

24%

个体工商户

154163

135348

13.90%

709075

540969

31.1%

农民专业

合作社

2096

1628

28.75%

392553.42

266275.6

47.43%

合计

184020

163078

12.84%

7611040.42

5951408.6

——

全市市场主体按产业分布情况 (表-2)

产业分类

内资企业

私营企业

个体工商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计(户数)

1:第一产业

372

1625

2770

2096

6814

2:第二产业

1294

6772

12623

0

20689

3:第三产业

5106

12592

138770

0

156517

合计

(户数)

6772

19264

154163

2096

184020

从全市市场主体类型分布情况来看,个体工商户占大多数,私营企业处于第二位,内资企业排名第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内资企业户数的排序自2009年以来均未发生变化。

*(我市现有各类企业集团84户;
股份有限公司39户,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450873万元)

(二)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基本信息具体情况

1、内资企业登记情况

1.1企业户数: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市共有内资企业6772户,较2010年末同期的8379户同比负增长19.18%。按企业类型划分为:国有企业1792户,占26.46%;
集体企业2148户,占31.72%;
股份合作制企业473户,占6.98%;
公司2314户,占34.17%;
其他类型企业45户,占0.67 %。

1.2资本规模:全市内资企业注册资金(本)总额2188690万元,其中:国有企业注册资金188595万元,占8.62%;
集体企业注册资金73957万元,占3.38%;
股份合作企业注册资金106865万元,占4.88%;
公司注册资本1806329万元,占82.53%;
其他企业注册资金12944万元,占0.59%。

1.3行业分布:从户数分布看,主要行业分布依次为:批发与零售业2434户,占35.94%;
金融业896户,占13.23%;
制造业811户,占11.98%;
农、林、牧、渔业372户,占5.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70户,占5..46%;
上述5个行业的户数总量占内资企业户数的72.1%。

从注册资金(本)上看,主要行业分布依次为:制造业673577万元,占30.78%;
房地产业288655万元,占13.19%;
金融业255218万元,占11.66%;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217619万元,占9.84%;
批发与零售业175602万元,占8.02%;
上述5个行业的注册资金(本)总额占内资企业注册资金(本)总额的73.49%。

2、私营企业登记情况

2.1企业户数: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市共有私营企业20989户,较2010年末同期的17723户增长18.43%。按企业类型划分为:个人独资企业3013户,占14.35%;
合伙企业701户,占3.34%;
有限公司17275户,占82.19%,其中自然人独资公司874户,股份有限公司24户。

2.2.资本规模:全市私营企业注册(申报)资本总额为4320722万元,户均205.86万元/户,较上年同期户均增加8.47万元。其中:个人独资企业186938万元,占4.33%;
合伙企业56326万元,占1.3%;
有限公司4077458万元,占94.37%。

2.3行业分布:从私营企业户数看,主要行业分布依次为:批发与零售业5601户,占26.69%;
制造业5134户,占24.46%;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868户,占8.90%;
农、林、牧、渔业1625户,占7.74%。房地产业1113户,占5.30%;
上述5个行业的户数总量占私营企业户数的73.09%。

从资金分布上看,主要行业分布依次为:制造业1273552万元,占29.48 %;
房地产业771857万元,占17.86 %;
批发与零售业766592万元,占17.74%;
建筑业349812万元,占8.09%;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292155万元,占6.76%;
上述5个行业的出资总额占私营企业出资总额的79.93%。

3、个体工商户登记情况

3.1户数: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154163户。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86021户(其中香港居民个体工商户1户),农村个体户68142户,城乡分布状态城镇依然占据优势。

3.2资本数额:全市个体工商户登记资金数额为709745 万元,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401760万元,农村个体户资金数额307315万元,显示城镇个体工商户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投入资金数额也在稳步提升。

个体工商户作为设立门槛低、管理相对简单便捷的市场主体类型,被很多的起步阶段的创业者作为进入市场的初步体验,由于数量众多,经过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逐渐成为上饶经济的发展培育出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种子”, 特别是今年以来为鼓励、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按照省工商局制定的《关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登记管理指导意见》,对具有一定规模、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劳动密集型行业、高危行业、经营方式为总经销总代理的个体工商户,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帮扶、推动转型;
对法律法规规定该行业应具备企业组织形式的个体工商户,依法规范,帮助其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为企业。截止目前我市共有91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为企业,其中有限公司5户、个人独资企业81户、合伙企业5户。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继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政府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控,对农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之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有效载体,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切入点的重要抓手。为此,我市各级工商部门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优化办事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零收费”,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4.1户数及成员数: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96户,入社成员18685人,其中农民成员17930人,占总数的将近96.%。成员在50~100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3户,占总数的2.05%,成员在100~500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5户,占总数的1.2%。

4.2出资数额: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392553.42万元,其中:以货币方式出资额322078.96万元,占82.05%,货币出资比例稳中有升;
出资总额在500~1000万元的112户,占5.34%;
出资总额在1000万以上的66户,占3.15%。

4.3行业分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种植业866户,占41.32%;
养殖业729户,占34.78%。

在发展过程中,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特色和示范带动性的专业合作社,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养殖业和种植业;
在创办类型上,以涉农企业和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领头创办的比较高;
出现了以“合作社+党支部”的组织和经营模式,党组织和党员在带领农民致富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全市有50多家合作社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62家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11家合作社申报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42家合作社拥有加工实体。上饶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鼓起了不少农民的腰包,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

上饶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分布情况 (表-3)

行业分类

期末实有(户)

占总户数

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185

8.83%

农业生产资料购买

13

0.62%

农产品加工、贮藏、销售

254

12.12%

种植业

866

41.32%

养殖业

729

34.77%

其 他

49

2.34%

合 计

2096

100%

二、2011年市场主体发展数据分析及特点

(一)内资企业发展变化情况。

2011年,全市新设立内资企业259户,同比2010年的263户减少4户,基本维持了去年同期的水平;
新设立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为180740万元,同比2010年同期的229794,减少49054万元 ,减幅明显。

从上图可以看出,内资企业延续户数略减态势,而注册资本总额却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

一是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并购重组等工作进展顺利,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机制不断健全,国有资本的流动和配置进一步市场化、股权进一步多元化。通过改制重组,内资企业实力更加雄厚,实现了资本最佳重组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向基础性产业集中,提高国有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2011年,内资企业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促进产业政策调整及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一些经营不善、规模小、行业老,属挂靠性质的国有、集体企业转型、合并,陆续退出市场,内资企业呈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潜力巨大等新特点。

二是反映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对我市内资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投入仍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我市2010年新设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的有6户,仅上半年就有4户,这4户公司注册资本合计达11.3亿,而2011年上半年仅1户公司注册资本过亿元(3.37亿元),这也是我市2011年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下降幅度较大的一个主要因素。

1.1新设内资企业类型分布情况

在新设立的内资企业类型来看,非公司制企业新设立45户(其中:国有企业12户、集体企业24户、股份合作制企业9户),同比2010年的66户,下降21户;
公司制企业新设立数214户,占新设立总数的82.63%。

2011年末与2010年末内资企业组成形式对比表

(表-4)

企业组成形式

2011年末

实有户数

2010年末

实有 户 数

同比

增加减少户数

国 有 企 业

1792

2602

-810

集 体 企 业

2148

2781

-633

公司

2314

2481

-167

股份合作制企业

473

508

-35

其他企业

45

7

38

合计

6772

8379

-1607

以上数据表明,公司制企业在内资企业的组成形式中继续保持领先的位置,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户数不断萎缩的情况下一枝独秀,稳步有升,新增企业越来越多选择公司为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同时,可以看出我市内资企业的各种组成形式除其他企业保持增长的态势外,其他类型的企业都处于负增长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市今年以来内资企业的注、吊销户数达514户,较去年同期的注、吊销数大幅增加近300户,为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而本期新设立企业数为259户基本与去年持平。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市继续深化、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外,我市大部分国有企业加快了产权转换交易手续,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并占据了我市经济的主导地位。促进了我市国有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质变和创新,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体制和机制。

1.2新设内资企业产业结构情况

在新设立的内资企业中,第一产业占12户,较去年同期增加3户,注册资本(金)总额由去年同期的1641万元增至9800万元,注册资本(金)增量明显;
第二产业户数由去年的42户回落至39户,注册资本(金)总额由上年同期的92377万元回落65578万元,同比减少26799万元,减幅明显,在采矿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两个产业上减少就达:35809万元;
第三产业户数由上年同期的212户减至208户,同比减少4户,注册资本(金)总额由上年同期的135776万元减至105365万元,减少30414万元,减幅明显。

2011年新设内资企业按产业分类情况表

(表-5)

产业分类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公司

股份合作制企业

合计(户数)

第一产业

3

0

9

0

12

第二产业

2

3

34

0

39

第三产业

7

21

171

9

208

合计

(户数)

12

24

214

9

259

(二)私营企业发展变化情况。

2011年,全市新设立私营企业3863户,同比2010年的3039户增加824户,增幅达27.11%;
新设立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为90.9613亿元,同比2010年同期的73.34亿元,增加近17.6213亿元,增长24.0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私营企业总量及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快速、稳步增长,总量及注册资本的双增长,成为我市企业和资本增长的主要部分。这既与我市市场主体增量工作所激发出社会创业潜力相关,同时与我市不断优化创业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来饶投资兴业密不可分。

以上情况表明,2011年我市私营企业发展的明显特点是速度加快、势头强劲、质量较高、就业人数增加。主要体现在:

鼓励全民创业政策效果明显,私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以来,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一系列保增长、保发展、保稳定的政策措施,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职能,积极作为,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自主创业、拓宽融资渠道、减免登记收费、开通“绿色通道”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强化措施,积极培育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等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全市私营企业突破了2万户大关(2010年底为17723户),增长势头明显,户均注册资本(金)也突破200万元,达205.86万元/户,企业实力进一步加强,吸收社会就业人数达25.25万人。

2.1新设私营企业类型分布情况

在新设立的私营企业中,公司制企业设立增幅明显,户数由2010年同期的2868户增至3419户,同比增幅为38%;
占新设立内资企业总量的76.1%以上。非公司制企业的户数新设立444户(个人独资企业373户、合伙企业71户),较2010年增长253户。

2.2新设私营企业产业结构情况

2011年新发展私营企业情况表 (表-6)

单位:户、万元

产业

行业分布

户 数

投资者人 数

雇工

注册资本

户均注册资本(金)

人数

(金)

合 计

3863

8441

30246

909613

235.46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264

592

2233

69672

263.91

第二产业

采 矿 业

13

62

195

8259

284.17

制 造 业

796

1654

9698

226201

284.1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5

71

156

5818

232.72

建 筑 业

223

492

1239

78346

351.33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52

599

1204

9234

60.7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9

198

284

1957

39.94

批发和零售业

1239

2122

9301

221925

179.12

住宿和餐饮业

51

105

343

11350

222.55

金 融 业

28

87

82

39002

1392.93

房地产业

151

357

1408

115958

767.9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47

1364

1842

69666

127.3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6

91

74

11927

331.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

25

20

3930

357.2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87

458

1710

30171

161.34

教 育

34

45

137

410

12.0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

4

40

410

136.6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5

62

103

776

31.04

其 他

29

53

177

4601

158.66

从行业分布看,2011年新发展私营企业投资者户数最多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为1239户、796户和547户,占总发展户数的32.07%、20.61%和14.16%。

新发展私营企业投入注册资本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226201万元、221925万元和115958万元,与2009年、2010年相比,制造业在投入资金上首次超过批发零售业,表明我市私营资本越来越多的进入制造产业,第二产业做大做强的趋势明显,表明我市积极推动的“四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发展私营企业户均投入注册资本最多的行业是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为1392.93万元、767.93万元和357.27万元。

新发展私营企业雇工人数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从业人员上看,与户均投入资本(金)相符。

新发展私营企业从产业看第一产业264户,占总户数的6.83%;
第二产业1057户,占总户数的27.36%;
第三产业2542户,占总户数的65.81%,第三产业依然成为私营企业主投资的热点行业,这与第三产业的服务人民群众功能定位紧密联系,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但投入到第二产业的户数较往年有一定的增长,表明我市制造业在政府的积极产业政策引导下,稳步增长。

新发展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达90961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54349万元增加155264万元,增幅高达20.6%,户均注册资本235.47万元,同2010年相比基本持平。

近几年来,我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政策扶持、环境优化等多项措施,为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的外部环境,使我市私营经济呈显不断加快发展态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更好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健康发展,需要继续加强我市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战略举措,努力实现我市私营经济的新飞跃。

三、2011年市场主体退出情况

2011年以来,全市各类市场主体退出8266户,退出市场的企业与新开业的企业户数比为:1:3,其中:内资企业1533户、私营企业597户、个体工商户6062户。退出户数前三甲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退出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前三名的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与零售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从今年起,我省启动了内资企业网上年检工作,所有企业参加年检必须100%通过网上申报,因此历年来的一些早已停业或歇业的企业,因为其名存实亡,工商部门督促其办理注销登记;
我市各级工商机构通过网上年检系统所反映的情况对未进行申报的企业进行回访,对已查无下落的,经调查核实后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二是我市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退市比重高达七成以上,从一个方面反映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个体工商户“油水太少”,生存困难;

“超市”、“大卖场”以及厂家直销、商家租赁柜台等,在很大程度上给个体工商户生存形成压力。另外,近几年,人们消费观念、质量意识提高,不再或很少购买个体工商户的商品,导致个体工商户难以为继。从这可以看出个体户“锐减”的成因当中,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也表明这类市场主体经营规模小、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低,某些个体工商户在获得一定的积累后,恢复了“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意识,重新过起“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隐居生活;
另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做大了,摇身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非公司类企业,跻身中小企业、大型企业。

四、2011年企业股权出质登记情况

小微企业融资难,尤其是在今年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帮助企业将“死股权”变为“活资金”,帮助企业盘活资金,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资金短缺“瓶颈”,把巨大的静态资本流动起来,我市工商部门结合实际、依据地方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股权出质登记,为企业融资打开了新的一扇窗,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2011年全年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23件,出质股权总额为14.28亿元,担保债权总额达23.2亿元,自2008年开展股权出质登记以来,我市各级工商登记机关共办理股权出质177件,出质股权数24.65亿元,担保债权金额66.52亿元。

 尽管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充分发挥企业注册登记职能作用,充分利用股权出质、出资登记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不断强化帮扶措施,在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及服务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拓展投融资渠道。在帮助市场主体融资方面作了积极的工作。

从股权出质的受理的质权人性质上看,作为主流融资机构,无论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如上饶银行、赣州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都已开展股权融资业务,但从融资金额看,上饶银行、赣州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金额高,股权融资潜力更大,我市登记的股权出质登记件数和金额的八成以上是从上饶银行开展的股权融资,这表明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上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立足上饶经济,支持本市重点企业、扶持我市中小企业,为努力促进上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我市开展股权出质工作以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股权出质登记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

(一)银行虽是主流金融机构,但除上饶银行以外,目前仍有许多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其他国有主流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二)银行对股权出质这一新兴的融资方式态度谨慎。在贷款过程中,银行最看重的是自身资金安全和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往往选择经营规模大、效益好、有房产等固定资产且风险低的企业放贷;
他们对股权出质这一新兴融资方式的担忧,在于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问题。

五、我市企业发展在全省的位次

2011年以来,我市内资、私营企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保持全省城市圈市场主体数量前列。内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达650.94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6.54%,增长率为全省第二,仅次于鹰潭市;
本期登记企业户数增长率为全省第一。,这显示,在我市各项利好政策的刺激下,经济环境进一步好转,民间创业、投资热度不减。(见表-7)

2011年全省设地市企业登记情况统计表

(表-7)

单 位

期 末 实 有

本 期 登 记

合 计

合 计

户数

增长率

注册资 本(金)

增长率

户数

增长率

注册资
本(金)

增长率

省局

5760

-5.90%

1,407.36

6.40%

46

-56.19%

26.81

-55.54%

南昌市

64888

2.61%

1,966.02

25.24%

10184

11.68%

262.74

16.20%

景德镇市

9437

12.41%

244.13

15.82%

650

-14.47%

15.58

-14.04%

萍乡市

10645

11.24%

196.57

22.05%

1270

-9.54%

37.52

64.69%

九江市

31476

5.97%

866.57

18.89%

4665

-13.61%

178.32

15.51%

新余市

10885

12.65%

290.35

26.39%

1511

7.93%

65.54

3.34%

鹰潭市

7200

14.14%

213.58

50.56%

665

20.91%

69.94

306.44%

赣州市

28933

11.95%

812.92

39.39%

5431

17.86%

230.57

48.13%

吉安市

20249

10.60%

399.87

16.22%

2509

5.29%

62.98

-2.31%

宜春市

25055

6.66%

691.74

20.16%

3626

-16.97%

95.62

-13.29%

抚州市

20599

7.76%

341.26

20.01%

2666

-0.15%

49.97

-12.79%

上饶市

27761

6.36%

650.94

26.54%

4122

24.83%

109.04

10.79%

合计

262888

6.93%

8,081.32

21.22%

37345

3.54%

1,204.63

14.90%

*上表数据只包含内资企业、私营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

六、我市市场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主体的总量不大仍是我市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矛盾

从我市市场主体在全省的各项排名看,多数指标处于中游位置的现状没有改变。其中内资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一直处于全省中下游位置,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缺乏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带动效应。我市的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创业者的忧患和风险意识还不强,阻碍了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重要产业投资力度不够

第二产业(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相对不足,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还有差距。虽然近几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市区相比,全市制造业投资增幅仍旧相对较慢。同时与市场经济联系极为密切的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相对发展不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研等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比重仍然偏小。

(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

从产业内的分布看,从事传统的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业户数比例占内资、私营企业总数的28.94%、占第三产业企业总数的45.4%,这说明我市第三产业依然还集中在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中,缺乏竟争力。而现代服务业行业如:物流、金融、体育、信息服务、社会福利等所占比重偏低,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七、我市市场主体发展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们既要抢抓发展的良好机遇,也要认清国内、省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们既要增强我市跨越发展的强烈意识,又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市市场主体发展的总目标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力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以市场主体的大繁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服务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加快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指导企业依法有序实施重组登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做强做大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十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重点产业

加强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的建设,以上饶经济开发区(一园三区)、广丰工业园、横峰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装备制造企业联合重组,加大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加快发展新能源(光伏)、新材料(新型建材)、新技术等先进制造业等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支持企业突出主业,剥离附属产业或者转产经营,提升制造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坚持面向生产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支持服务业拓展经营领域,创新经营模式,发展新兴业态,营造公平、规范、透明的准入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上饶即将开通的高铁与高速双十字交通的优势地位,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综合运输、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物流方式和组织形式。

(四)加大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生态上饶、休闲之都”旅游整体形象,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打造上饶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不断提升三清山和龟峰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品牌品质,以景区、郊区、湖区为重点,推进“农家乐”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发展全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挤进并融入国际、国内、省内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区域内的相互对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五)全面对接“三大经济区”,致力把上饶建成中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沿基地

从全国经济格局看,上饶处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辐射扩散的门户位置,是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辐射江西的必经通道。上饶可以利用邻近东部的优势区位条件,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辐射扩散。同时充分利用上饶位于海西经济区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间和四省交界的区域优势,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培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为抓手,以大项目、大投入引领经济的大发展,致力把上饶建成中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沿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抓机遇建立优势,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承接具有技术优势、产品附加值高的东部沿海优势制造产业。

通过围绕“帮企业融资、给企业减负、助企业成长、为企业服务”四方面内容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建设产业承接基地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0一二年一月七日


说 明

一、本报告中市场主体户数是指在上饶市工商系统登记注册了的各类市场主体,数据来自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信息系统。

二、市场主体分类概念

市场主体:是指经国家批准,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经营单位。

内资企业: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及上述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公司。

私营企业:包括全部由自然人投资的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依据《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登记的企业。

个体工商户:是指经国家核准登记,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自然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篇六】2022年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一、 市场主体的概念
1.
市场主体,是指经国家批准进入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广义的市场主体包括市场的管理者、市场的生产经营者、市场的消费者与市场活动的中介机构等。本书所指的市场主体为狭义的市场主体,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市场竞争主体。
二、 市场主体的特征
经营性、营利性、独立性、经国家核准
三、 市场主体的分类
1. 按照市场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分类 2. 按照市场主体隶属关系分类
3. 按照市场主体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分类 4. 按照市场主体的规模分类 5. 按照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分类 四、 企业法人的概念
企业法人,是指经国家批准,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五、 企业法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必须经国家认可
2. 有自己的名称、固定的住所以与组织章程 3. 必须有自己能够支配的独立财产

1 / 9
4. 有一定的组织机构,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和进行诉讼
六、 公司的特征
1. 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2.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3. 公司是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经济组织 4. 公司是依法定程序设立的经济组织 七、 公司的种类
1. 无限责任公司 2. 有限责任公司 3. 独资公司 4. 两合公司 5. 股份有限公司 6. 股份两合公司 八、 公司设立的基本原则
申请设立公司必须符合公司的法定条件,符合条件者即可直接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登记注册。但法律法规规定的有些公司设立必须先经政府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必须在公司设立登记注册之前办理审批手续,然后再持这些前置性审批手续到登记注册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因此,我国目前公司设立实行的是准则主义为主、审批主义为辅的两者结合的原则和制度


2 / 9

公司设立的条件
九、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
1. 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2. 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3. 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4.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5.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十、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1. 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2. 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3. 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4. 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 5.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6.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公司设立申请程序
十一、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申请程序
设立条件:
1. 股东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名称预先核准 2. 由发起人组织制定公司章程,并提交全体股东通过
3 / 9
3. 股东依约缴纳出资,全部出资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
4. 选任公司组织机构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经理等 5. 股东代表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登记注册
6. 公司获准登记注册后,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宣告成立。

十二、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申请程序
1. 全体发起人共同订立公司章程,并签字盖章起草经营估算书和招股说明书,发起人足额缴纳认购股份并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
2.
发起人代表向国务院授权机构或省级政府申请批准设立公司募集设立的公司发起人代表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申请募集股份,获准后公告招股说明书,进行公开招股
3. 发起人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名称预先核准
4. 召开公司发起人大会或创立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组织机构,审议和通过有关公司设立的各项决议
5. 董事会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登记注册
6. 公司获准登记注册后,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宣告成立

十三、 公司登记注册程序
申请(受理)→审查(程序性审查、实质性审查、实地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十四、 个体工商户的主要特征
4 / 9
1. 个人或家庭投资经营
2. 个体工商户享有特殊的权利能力 3. 承担无限责任
十五、 个体工商户进行营业登记的条件
(一)一般条件
1. 人员条件 2. 户籍条件 3. 场地条件 4. 经营范围条件
(二)特定条件
十六、 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的类别和适用程序
1. 开业登记 2. 变更登记 3. 停业登记 4. 注销登记 5. 异地经营登记 6. 重新登记

7. 开业登记程序 8. 变更登记程序 9. 停止登记程序 10. 注销登记程序 11. 异地经营登记程序
5 / 9 类别
程序

12. 重新登记程序

十七、 自然人企业的形式
(一)自然人独资企业
1. 投资主体的单一性
2. 经营者身份与投资者身份的合一性 3. 责任承担的无限性
(二)自然人合伙企业
1. 有两个以上自然人合伙协议组成

2. 合伙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企业内部事务享有管理权和监督权 3. 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清偿承担连带无限责任 十八、 自然人企业的性质
1. 自然人企业,包括自然人独资企业和自然人合伙企业,在性质上都属于非法人企业、私营企业。
2.
根据我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界定,私营企业系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并且规定,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按《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去组建设立,具有法人资格,属公司制法人企业。私人企业中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皆不具备企业法人的资格条件,仅具备自然人企业的资格,分别按《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去办理营业登记注册,属非法人企业。
6 / 9
3. 一般私营企业与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属非法人企业;
后者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属公司制法人企业。
十九、 自然人企业办理营业登记注册的条件
1. 资金条件 2. 人员条件
3. 经营场地和设施条件 4. 经营范围条件 5. 其他条件
二十、 自然人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别和适用程序
1. 开业登记 2. 变更登记 3. 注销登记 4. 重新登记

5. 开业登记程序 6. 变更登记程序 7. 注销登记程序 8. 重新登记程序
类别
程序
企业法人年度检验制度
二十一、 年度检验制度
1. 年度检验的执行机关
7 / 9
2. 年检的对象 3. 年检的性质
二十二、 年度检验制度的作用
1.
年度检验制度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登记事项和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中心环节
2. 年度检验制度能为各级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3. 年度检验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十三、 年检的主要内容
企业法人年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法人登记事项的执行与变动情况,企业法人的投资情况,企业法人的资产负债情况,投资者的出资情况。
二十四、 年检的基本程序
1. 企业法人领取、报送年检报告书和其他有关材料 2. 登记主管机关审核年检材料
3. 登记主管机关加贴年检标识或加盖年检戳记 4. 企业法人缴纳年检费

5. 登记主管机关发还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对年检执行情况的监督
二十五、 企业法人年检制度时限
按规定企业法人年度检验的起止日期为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企业法人必须按照登记主管机关规定的时间和具体办法参加年检。
二十六、 企业法人年检材料失实与查处
8 / 9
企业法人年检时报送的年检报告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与有关材料,必须是真实、确切的报告。对于在年检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处以二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的,再处以二万元以下罚款,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二十七、对年检不合格企业法人的处理


二十七、 私营企业年度年检制度
私营企业年检制度,是指私营企业在每一个经营年度内,按照规定的期限对企业在本年度内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向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填报年度检验报告书的制度。
二十八、 个体工商户年度验照制度
验照制度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城乡个体工商户的登记事项和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核对查验,以确认是否具有继续经营资格的行政管理制度。验照的目的是全面检查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情况,与时发现和纠正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保护合法经营,制止违法经营。

9 / 9

推荐访问:培育 市场主体 汇报 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2022年市场主体培育汇报材料 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