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秦岭别墅事件观后感(完整)

时间:2022-06-20 17: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秦岭别墅事件观后感(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秦岭别墅事件观后感(完整)

秦岭别墅事件的观后感5篇

第1篇: 秦岭别墅事件的观后感

九一八事件演讲观后感

八十四年前的今天,一场惨痛的灾难降临在了东北广阔的大地上,战火纷飞,哀号遍野,震惊世人的九一八事变就此发生了,这也掀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民族战斗的序幕。

八十四年之后的我们,坐在了温暖的闻欣堂里,静静地听着耿会长动人的演讲,整个人一瞬间仿佛穿越了一样,来到了沈阳哪古老的城墙底下,来到了那个流弹横飞的年代。那年的东北三省凄惨万分,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的警报也整整响了四个月,但是在蒋介石的一声“不许抵抗”命令下,各大城市却相继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人民就这样轻松地成了日军的“战利品”。从此,日本人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大地,开始了可恶的侵华战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和自然界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小平同志的话是永远值得我们深思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世界上,美国、欧洲、日本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很多方面我们自愧不如,唯一的机会就是奋起直追,“9.18”的警笛是我们卧薪尝胆的动力,只有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我们才能永远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不重蹈遭受别人欺侮的覆辙。

  

我想九一八事变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次教训,也深深值得我们反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说的很对。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醒着自己,忘记历史就会使我们不珍惜老一辈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也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以前的一切,无论是国家的还是个人的。我想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会让你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会使你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断徘徊,迷失方向。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好好看清过去,来展望美好的未来。

第2篇: 秦岭别墅事件的观后感

携程虐童事件观后感

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一夜之间形成刷屏之势。我园及时召集所有教职员工召开了研讨会议,专门组织全园老师观看携程虐童视频,:从网上看到的视频有两段,事发时间分别为11月1日早上和11月3日中午。11月1日的视频显示,教师粗鲁穿脱幼儿衣物,并推搡幼儿致其摔倒,头部撞击在桌角;
11月3日的视频显示,还有教师逼迫孩子吞咽不明物品,导致孩子无助哭泣。有家长指出不明物品是芥末。

看完视频后久久不无法言喻,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件事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还是我们亲爱的幼儿教师吗?这还是人吗?这是个连畜生都不如的东西!这起悲剧不仅在伤害孩子们的身体、伤害家长的内心,更在毫无休止地败坏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作为教师,我感到耻辱。

在这件事当中,不难看出,问题出在教师本身,其次才是管理方。从后续的报道来看,可以发现这位老师的三观不正,法律意识谈薄,没有职业道德。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也许会做出一些令你头痛不已或气愤不已的事。但这也不完全是孩子们的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哪一个人不是在不断的犯错和改正错误中逐渐成熟的呢?连成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孩子呢?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理解孩子要用自己的爱去感化、教育每一个孩子。

通过这次观看,也让我深受启发:

1、在今后工作中无论遇到孩子多调皮不听话或老师情绪失控时,老师也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得做出有失教师师德的行为。

2、需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落实到实践当中。

3、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理论人格。做到知行统一,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不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还要学会站在家长层面思考。

5、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多看专业书籍,多向他人学习

只有从根源上去反思,去改变,才能教育好每一朵小花,才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职业。

第3篇: 秦岭别墅事件的观后感

陶炳辉

走进大秦岭

--浅评纪录片《大秦岭之万类霜天》

《大秦岭》是一部从中华文明、中华历史这两个方面来讲述秦岭的纪录片。而第六集介绍的就是在这莽莽秦岭安家落户的世界重点保护鸟类--朱鹮。

朱鹮曾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在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可是由于人口急剧增长、森林破坏、战争、人类狩猎等诸多因素的产生,朱鹮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1963年,朱鹮首先在俄罗斯销声匿迹,而人们却没有注意到。1975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厚,以为朝鲜诗人泪流满面,痛心不已。此后,日本的朱鹮也急剧减少。当日本把野生朱鹮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时,一位日本诗人同样悲伤不已。在看到诸多国家的朱鹮已经不复存在时,中国展开了寻找朱鹮的行动。最后,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在陕西洋县找到了野生朱鹮。专家发现,这儿非常适合朱鹮居住。现在,经过我国动物专家的精心保护,朱鹮数量已经增至1000多只。

本片音乐运用巧妙,与片子紧密融合。片子的主题曲先是女声单唱,表现出秦岭温柔秀美的一面,继而是男声合唱,声音低沉,表现出秦岭厚重、深沉的一面。歌曲悠扬动听富有气势,歌词亦用唐诗串起来,给人以美感;
当片中介绍到诗人张籍看到朱鹮翩翩起舞的优雅身姿一时有感写出了一首咏叹朱鹮的诗时,音乐渐渐响起,配合着朱鹮的鸣叫,让人心旷神怡,不禁与诗人产生共鸣;
当片子介绍到1975年朝鲜半岛的最后一只朱鹮消失,一位朝鲜诗人泪流满面的写下他的伤感时,空灵却又幽怨的音乐响起,那音乐仿佛是朱鹮的叫声,让人深感痛心;
当考察小组终于找到朱鹮并听到朱鹮的叫声时,刘荫增哭了,此时音乐响起,让人们的心中充满兴奋与希望;
当洋县人民政府下达了保护朱鹮的紧急通知时,音乐急促紧张,把人们的心一下子就拽到了嗓子眼里,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一位教师在教室里向同学宣介绍朱鹮的体貌特征,并且在办公室里在纸上写下了“保护朱鹮”,又叫上同学去村里把标语贴起来,此时轻柔悠远的音乐响起,让人们看到了朱鹮保护工作的希望。

画面时而恢弘时而柔和,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那连绵不绝的秦岭、蜿蜒的河流、高大笔直的古树等和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鸟儿、苍翠欲滴的绿叶等,都显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并且远景、运动镜头的多次运用也给人一种气势恢弘的感觉。用几近垂直的仰拍去表现古树,夸大了古树的高大笔直,让人感觉古树几乎就要耸入云霄了。并且拍摄树林的古树是时,采用了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在视觉和心灵上引发强烈的共鸣,使片子的意境更高,韵味十足,增强了氛围的渲染性。片子拍摄朱鹮时多用远景,深刻体现出了朱鹮在天空中飞翔的迷人景象,同时暗示朱鹮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人们应该自觉保护这一美丽的物种。

秦岭深处的洋县是地球上最大的朱鹮栖息地。朱鹮目前已经基本脱离濒临灭绝状态,这与国家和人民对朱鹮的保护以及国家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秦岭养育着朱鹮,朱鹮为秦岭带去生机与活力,而人们又保护着秦岭与朱鹮,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篇二:大秦岭之大

大秦岭之大

—《大秦岭》观后感

秦岭山脉

古典、悠扬的插曲再次响起,重重地节拍好像敲打在心上,一幅幅静美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便出现在眼前,让人烦燥的心境顿时平静下来,这就是大秦岭给我的第一感觉,也是最珍贵的感觉。

这次脊椎动物实习我们观看了《大秦岭》纪录片中的“万类霜天”和“生息与共”两部分。

“万类霜天”这部分主要讲了在全球野生朱鹮面临灭绝的情况下,秦岭深处的一个县城—洋县,发现了野生朱鹮的踪迹,并且在当地人的悉心保护下得以生存、繁殖、壮大。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看着傍晚朱鹮归巢时美丽的身影出现在天际,看着朱鹮悠然自得地站在当地人为它们创造的天然稻田时寻觅食物,而此时老伯拉着憨厚的老黄牛在一旁悠悠地犁着地,多

美的画面。这一刻,我觉得朱鹮就像是老伯的孩孙一样,在田间嬉戏。人与朱鹮是那么平等,和平地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片天空下,和谐、平静的生活着。

朱鹮

而“生息与共”讲的是在秦岭密林深处一个原始,自然,一尘不染,与世隔绝的地方。那是动植物的乐园,它们在那儿自由地生活着,在大自然的竞争中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和谐。这是大自然本质的力量形成的,就如一双无形的手,在无声无息中描绘一种平静。幽然下的生机勃勃。在这些动物中有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在政府的当地人同心协力下,这的以竹子为食的大型猫科动物得以生存。看着大熊猫那憨厚可爱的样子,的它吃着竹子时那和享受的表情,我看到了这片密林中所有生灵的快乐。这里不但被称为动物的乐园,也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送给地球的礼物”。

刚出生的大熊猫

这两部分观看,让我看到了大秦岭动植物的丰富多彩,并看到

了它们面临的种种危机,令人欣慰的是我看到人们以这些动植物的爱惜的保护。但是,有好多生物频临灭绝,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的成果而沾沾自喜,保护大自然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不断努力,尤其是我们学生物的,更要向身边的人,以至以后我们学生灌输这和感恩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将这和思想传承下去,这样,人类才能不断得从大自然中得到恩惠,并将人类延续下去。

此次的观看,也让我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和谐。不仅仅是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更是人与动物的大自然的一种统一,甚至是一种理解,宽容和交流。就如一首子,虽然是由不同的音符组成,但只要做的人用心,它就会变得完整并表达一种感情,平静中有起伏。大自然也是一样,人只是其中一种很普通的生命,只是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每种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谁也没有权力去剥夺它的存在于世上的权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每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快乐,而你的视野也会更开阔,你的思想不再狭隘。

大自然不仅仅是批那些由动物,植物组成的群落,而是整个地

球上所有事物。一花一草一木,一滴不,一丝风,一点空气,都是大自然的组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有理可循。大秦岭让我看到了大秦岭之大。篇三:《大秦岭》纪录片赏析

泊宁静遥远,揽空濛寂静

——《大秦岭》评析

《大秦岭》是国内第一部花费一年时间,专门拍摄秦岭的纪录片。本片的摄制组跑遍了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多个地方,与众多国内顶级专专家对话,最后整理出的访谈记录足有100万字之多,而102位专家学者的拍摄访谈在国内同类题材中也并不多见。此外,观看《大秦岭》,观众才第一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到秦岭的风光和故事,探寻到它古老的历史;
第一次从纪录片的角度了解秦岭在中华文明、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一)主题分析: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1、秦岭的美是自然的

秦岭初诞,天地一片混沌。在这片土地上,崭新的生命正在孕育生发,一个无限奇迹萌发的时代即将到来。秦岭,纵使世人有万般猜测,也难以追踪他神秘渺远的足迹。的确,秦岭的自然美似轻纱薄雾,如仙如梦。它沾染了水的钟灵琉秀,依仗了重重山峦的巍峨,甚至山崖石壁间每一寸缝隙,都有轻轻的生命的喘息声。它神秘,因为有与现实最遥远的距离;
它珍贵,因为他隐匿了来自尘世的无数足迹。秦岭动植物资源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秦岭有兽类动物100多种,鸟类动物338种,其中不乏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和朱鹮。秦岭属于南北方植物交汇地带,加上苔藓、蕨类等,各种植物总数超过3800多种,星叶草、独叶草、银杏、珙桐就是它们中的代表。这些使我们觉得好像秦岭山里藏匿了一步世代书写的撼世奇书《红楼梦》,它内容的广阔如星汉般灿烂,如星斗般摇曳闪烁。

2、秦岭的美是人文的

秦岭无限的自然神韵壮阔了这片土地的胸怀,就连树影、石缝、崖间、润泽的泥土里都 包裹着陈酿的智慧,一字深,道不尽秦岭收录的善思静观;
一字大,说不完秦岭万事万物融于天地之间的丰腴;
一字宽,又拘谨了这片土地延伸的力量。它赋予了每个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以灵感,用自然之美撼动了才子佳人无限诗怀却从未高调,引得人们对它予以无限赞美吟叹。它用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收纳了来自人的智慧大美,无论唐诗宋词如珠玑般散落,秦岭具有天生不可拿来的气质,大气唯美。然而,秦岭的人文风貌远不是另外半分的拼凑:地老天荒,春寒所赐,水花凝脂,盛唐君主曾得秦岭灵秀所赐,尽揽一代芳华;
李白斗酒诗百篇,

吐露才情雅致;
道经、德经,一语道出秦岭埋藏千万年的达济深远。

3、秦岭的美还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秦岭北麓有一个著名的道观叫楼观台,据说老子曾在此修行、得道,并著述《道德经》。《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是自然、无为、虚静、贵柔、淡泊、中和。以柔克刚,才能刚柔并济,这也正与秦岭的自然之气、自然之魂相一致。大自然神秘,总是无处不在的体现出两面性,正如谁是柔的,也是刚的;
涓涓细流,风平浪静,也许很多时候溪水都是默默东逝的,但是树欲静,风不止;
要相信万事万物都是轮回的,当大风来临,风拂过河面,吹打在轻轻泛起的微波之上是,水也就充满了刚性,变的波涛澎湃,气势汹汹,难以抵挡,更难以驾驭。诞生于秦岭的《道德经》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哲学思考、参禅、参悟,从而使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知礼节,明事理,做一个心如明镜,并且内心澄澈、品行端正的人;
做一个智慧、不迷失自我、不误入歧途、把握人生航向的人;
做一个堂堂正正、虚怀若谷、进退自如、积极生活,犹如秦岭一样经历万年尤高大巍峨、充满生命里的人。

(二)视听语言分析:画面与声音的完美融合

巍巍秦岭被誉为“万山之祖”,它的气势是渺远、肃穆、巍峨的。历代文人学士都曾对这座孕育着通灵之气的秦岭顶礼膜拜;
老子、王维、李白、白居易等文人先哲都曾在这里留下著名的诗篇。本片着重介绍了秦岭巨大而丰富的自然宝藏和自然掩映下的人文情怀。这样一个自然美与人文美合二为一的整体,一个拥有无限自然资源,加之人性融合的美丽和音。为了能够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导演在本片的视听语言上也做了很大努力。

1、音乐运用上别具一格

《大秦岭》每集片头曲的歌词全部采用唐代著名诗人的诗作为词。

终南阴岭秀 ——唐·祖咏

碧嶂插遥天 ——唐·李世民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唐·李白

秦岭愁回马 ——唐·杜甫

心事两悠然 ——唐·白居易

行到水穷处 ——唐·王维

月出孤舟寒 ——唐·岑参

……(重复)

云横秦岭家何在——唐·韩愈

试登秦岭望秦川——唐·孟浩然

首先这种诗词的串联是非常和谐统一的,前两句介绍了秦岭的巍峨、壮丽;
紧接着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宏图大愿;
下来四句展现了秦岭之行的艰难和诗人的苦闷;
最后两句的一问一答总结出秦川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用古代诗句作歌词,能够让观众对《大秦岭》的内容进行遐想,不但使观众对片子内容有种心理期待,而且显得古朴凝练,又不失稳重大气。歌曲运用男女声合唱的形式来展现秦岭的秀美风光、人文传统,不但曲调婉转和谐,而且能够将片子的风格、内容、特点、主题用更加有力的诗人内心感受和创作者的意愿自然融合加以呈现,以紧扣主题,令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片中其他古朴优美的音乐音响也起到了转换情绪、增进情感的作用。

2、节奏舒缓有致

以第八集为例,本集影片整体节奏舒缓有致,动人的音乐配合画面中的长镜头、平移镜头,使得声画关系和谐统一。影片刚一开始介绍关于《山海经》起源的内容时,镜头由实渐渐虚化,虚实结合,配合解说词,更加形象的说明《山海经》到现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这让观众的思考紧紧跟随内容而变动。由于本集还要介绍关于秦岭的自然景观,所以很多镜头都是在户外实景拍摄,特写与远景镜头的运用也搭配得极其合理。导演对于一些溪流、草叶、花朵等进行了特写拍摄,近距离拉近观众对于秦岭一草一木的认识,也便于观众对相关物种的特性、形状、纹路以及细枝末节做更细致的观察。而关于秦岭的全貌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采用远景对每个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都涵盖在秦岭的自然景观之中。比如介绍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就自然从骊山周边的青山绿水、温泉,过渡到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发生的美好爱情故事;
提到老子的《道德经》,画面先对观楼台前的青牛塑像进行拍摄,转而引出老子。这样做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片子的延展性,将自然景观介绍与人文景观介绍自然过渡,才不至于使本片内容枯燥无味,生硬刻板。

3、表现手法多样化

《大秦岭》运用了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这其中主要包括实景拍摄的视频资料、历史视频资料、文件档案资料、人物采访、图表、动画特技等的综合运用。本片创作者在地理上横跨

秦岭的东西南北、沟沟壑壑,在时间上展现一年四季,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实景拍摄,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的美景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片中,一些涉及历史文化的内容,如《山海经》,画面就是一本破旧的古装书,形象自然,也便于观众直接理解相关资料。由于本片还具有较强的理论专业性,所以穿插了不同专家学者的采访,其中涉及文学、佛学、历史学、哲学等各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共102位,对于编导提出的相关问题,专家们都作简短精辟的回答和评述,从而使影片的严肃性、正式性、重要性和可信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凸显了影片的学术氛围。另外,一些片段动画的运用也给我们的影片制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比如本集中关于秦岭的诞生就用到了动画特效,火红的岩浆汹涌流淌,也正是这岩浆孕育了巍峨挺拔的大秦岭。篇四:大秦岭

大秦岭

百科名片

纪录片《大秦岭》片头题词

《大秦岭》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陕西电视台联合出品的8集纪录片。2010年1月1日晚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文字版《大秦岭》也将于2010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文名:

出品时间: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
大秦岭 2010 陕西省委宣传部等三家单位 中国 导演:
集数:
类型:
上映时间:
康建宁 8集 纪录片 2010年1月1日-8日

目录[隐藏] 分集片名 本片特色 拍摄历程 经济效应 视频正文 大秦岭主题曲 分集片名 本片特色 拍摄历程 经济效应 视频正文 大秦岭主题曲

[]

分集片名

宏基伟业

在秦岭的萌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山佑汉脉

在巍峨的秦岭之中,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此外,沿着一条条秦岭古道,造纸术等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后传世。

盛世佛音

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高山仰止

老子的《道德经》在秦岭著成,从这里流传,而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座并持高峰。

感恩秦岭

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又承载着今天“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

万类霜天

秦岭深处的洋县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生息与共

秦岭密林深处,熊猫等珍稀动物在此自由的生活着,这里不但被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也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秦风雅颂

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或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4]

[]

本片特色

《大秦岭》海报

《大秦岭》刷新了多项国内有关纪录片的纪录,也创造了业内许多“第一”。

首先,这是国内第一次花费一年时间,拍摄一部关于秦岭的纪录片。而且,担纲总导演的康建宁曾执导过著名纪录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对重大题材的把握经验丰富。

此外,《大秦岭》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从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来审视一座山脉。《大秦岭》还第一次在纪录片中用唐诗作为主题歌,参与词曲创作的人数之多、投入拍摄时间之长也都在国内同类题材的拍摄中少见。国内一流的制作团队,也是《大秦岭》大制作的亮点之一。摄制组其他30余位工作人员,也都是曾承担过《舞动陕西》《望长安》等大型专题片制作的主创人员。

这次,《大秦岭》摄制组还专门抽调出一个采访组,奔赴全国各地,遍访那些来自水利、动物、植物、气候、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102位专家学者参与了八集纪录片的拍摄访谈,这在国内同类题材中并不多见。摄制组跑了北京、上海、杭州等许多地方,与众多国内顶级专家对话,最后整理出的访谈记录足有100万字之多,工作量巨大。[1]

[]

拍摄历程

《大秦岭》摄制组架设摇臂拍摄

摄制组里有很多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但以往也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深入秦岭。

在拍片时,《大秦岭》执行总导演杨光表示,“我第一次发现秦岭这么美,美得让人惊叹!后来,我又了解到许多有关秦岭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地位。” “像我这样在秦岭脚下生活了数十年的人,也是因为拍摄《大秦岭》这部片子,才第一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到秦岭的故事,探寻到它古老的历史。这才发现,我以前了解的都是表面上东西。”“单说秦岭的水,就为陕西乃至全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岭是丹江、汉江的发源地,在南水北调中路工程的库存总量中,来自秦岭的水就占到了70%,由此可见,秦岭的水养活了多少人啊!”[1]

[]

经济效应

纪录片《大秦岭》在央视播出的消息被各大媒体披露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时纪录片还没播出,而由《大秦岭》引发的一些经济现象已开始露头。

位于秦岭北麓的翠华山景区每年冬天都要搞滑雪节,可2009年的滑雪节比往年提早了十天举行,景区的工作人员说,早在2009年夏天他们就听说陕西电视台正在拍摄《大秦岭》的消息,后来得知该纪录片2010年1月1日起要在央视播出,所以在搞旅游活动时就把这个因素考虑了进去。翠华山滑雪场负责人张铁军说,纪录片《大秦岭》的播出,一定会吸引许多不了解秦岭的海内外游客萌发前来观光旅游念头,翠华山滑雪场工作人员也正在考虑如何抓好这一难得的旅游商机。

[3]除了旅游景区抓住《大秦岭》想打旅游牌外,这两天许多网站也把《大秦岭》作为增加点击率的一个卖点,一些网站还专门开设了纪录片《大秦岭》的专版。西部网新闻责编韦海表示:“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网友在专版里发布了上百条帖子,也是有十几万的网友关注这些内容。大家对这部片子当中一系列历史文化的看点,人文精神的焦点和现实意义的热点是非常期待。”[3]

[]

视频正文

第一集:宏基伟业

生活在终南山里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这座山岭曾经养育了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祖先是秦人。但是有一件事他们未必都很清楚,那就是这些被称之为秦人的人后来又翻天覆地地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

大山系,就叫秦岭。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
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当这座横亘在中国大地之上,绵延1600多公里的山脉告别“万世之宗”的昆仑山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向中原大地的漫漫征程。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加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山系,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最终把中国大陆一分而为南北两半。

一座非凡的山脉,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截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在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的南北方分界线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呢?终于,科学家们一致认定,以秦岭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这条不同凡响的横线,就是位于中国大陆南北中轴线上的秦岭和淮河。冬天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而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春意融融。人们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寒流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而远离北回归线近一千公里的四川盆地,却依然百花吐艳,遍地流芳,成为中国境内除海南岛以外,唯一一个免受霜冻之害的省份,而这一切秦岭山脉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一座山脉居然能够改变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其地位的显赫足以令人崇拜。而还是这同一座山脉,孕育滋养出一个日后创立千秋伟业,统一全中国的古老族群,面对这时的秦岭恐怕任何人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了。这个由秦岭庇护的古老族群,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被称之为秦人的人,从秦岭出发历经五百多年的漫漫征程,在华夏大地上掀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最终改变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帷幕。

周孝王时期,秦先祖伯益第十一代孙非子牧马有功,经历二三百年失姓亡国屈辱的秦人,终于恢复了被剥夺的赢姓,跻身西周贵族行列。公元前763年的华夏大地上,春秋争霸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摧枯拉朽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一年,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他要把秦人都城,从西汉水上游的西陲,迁往宝鸡境内凤翔县长青镇,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其中背后的意图是迈出了挺进关中,觊觎中原的关键性一步。秦文公貌似小心翼翼的向东推进,对秦人和中国历史来说,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岭庞大而绵延的身躯,以略带弧形的走势把富饶的关中平原揽于怀抱,而秦岭高大险峻的层层山峦,又有效地阻隔了来自东南方向的刀兵威胁。如果说秦岭为秦人在关中的聚集形成了安全之势,那么纵灌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水就成为了秦人立足关中的生存之本。秦文公进入关中之后,秦人就开始从半农半牧时代,一跃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到了秦穆公时期,强大的农业基础,使秦国脱颖而出,跻身春秋五霸行列。公元前647年,秦国近邻晋国遭遇饥荒,国内粮仓十室九空。晋惠公向秦穆公求救,购买粮食,以度荒年。据《左传》记载,当时秦国向晋国运送粮食的船只,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东进,再转陆路和漕运,抵达晋国。八百里路程,运送粮食的船队白帆相望,首尾相接。秦人就是用这样的历史事实为后人留下了“秦晋之好”的典故。其实,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文公并不是在关中平原的土地上播下种子的第一人,早在他3000多年之前,生活在浐河和灞河冲积而成的浐灞三角洲的半坡人,就已经在这里种植关中平原最早的粟和油菜了。而与半坡人不谋而合的是,生活在西秦岭的大地湾人,也在距今8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以黍为辅助食物了。

秦人能够立足具有悠久农业文明的关中平原,就等于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粮仓。秦景公是秦人入主关中后,第一位将秦国势力推向中原的国君。他继承发展周人的农业技术传统,按照自然天象和天文历法安排农事,关中地区农业由此进入发展时期。公元前451年,奴隶制的苍茫暮色悄然落下,一场新的社会变革,正在酝酿之中。三百多年间的诸侯争霸,最终分化并重新组合为齐、楚、燕、赵、卫、韩六国,它们势必要与秦国瓜分天下,利益的冲突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变得更加复杂激烈。为了强大自己,战胜对手,卫国利用李悝、楚国启用吴起变法图强,其它各国也纷纷废除西周遗留下来的井田制,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化。当时的秦国,虽然疆域不断拓展,却怎么也改变不了在中原各国君王心目中的弱小地位,所以秦国依然是常常被人忽略,甚至蔑视的国家。

第二集:山佑汉脉

位于秦岭南麓洋县境内的一座小镇,名称龙亭。龙亭镇名字的来历和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东汉龙亭侯蔡伦。早在1800多年以前,已经厌倦了宫廷内你争我夺,危机四伏的蔡伦,每有闲暇,

便经常带养子和亲属,来到洋县这里的封地,徜徉在山光水影中调养身心。由于这位地位显赫的宦官光顾,给这座秦岭深处的小镇带来无尽的荣耀,同时古老的造纸工艺也随之来到了洋县。公元105年,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材料,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当蔡伦把这种开创人类文明史的纸张呈现给汉和帝时,皇帝龙颜大悦,下诏在全国推广。造纸术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也为蔡伦的命运带来了新的转机。

公元一世纪,就在东汉皇帝已经开始用“蔡侯纸”下诏行文,颁布政令时,西方的欧洲人还在羊皮上书写文字,而埃及人也在用一种非常原始的纸莎作为书写材料。由于笨重而昂贵,极大限制了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传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国造纸术向西方的传播竟然和一场战争关系密切。随后,源自中国的造纸术又随着阿拉伯大军迅速传到叙利亚、埃及、摩洛哥,并在公元10世纪以后,传入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各国。

到19世纪初叶,造纸术已遍及世界。

造纸术的出现,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就在蔡伦发明造纸术的3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07年,和项羽结盟推翻秦王朝的刘邦,攻克武关,沿秦楚古道,乘势北上,从蓝田翻过秦岭,抢在项羽前面,攻入秦国都城咸阳,将秦二世赶下王位,拉开了建立西汉帝国的序幕。然而,就在刘邦准备和项羽分享推翻秦王朝胜利果实的时候,鸿门宴上的死里逃生,让刘邦不得不再次面对生存与死亡的抉择。项羽最终不仅没有允许项庄的利剑刺向刘邦,还封刘邦为汉王。西楚霸王的一念之差,留给自己的,是最终将他逼上绝路的强硬对手,而留给历史的,是一个在秦岭深处酝酿崛起的大汉王朝。从关中到汉中,刘邦要翻越的,不仅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秦岭险阻,更有无尽的失落与绝望。再次走在几个月前还意气风发,最终攻占咸阳的子午古道上,被项羽逐出的刘邦此时的心情灰暗无比,前路漫漫,一片凄凉。他一定没有意识到,一个足以让后人引颈仰望的王朝,将会在秦岭的荫庇下从他的手中横空出世。在尾随刘邦前行的队伍中,还有一个对日后大汉江山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这个人名叫张良。秦末汉初的军事谋略家张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协助刘邦制订了许多军事作战方略,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起西汉王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人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其实就是张良。

在汉中以北以及东南,是高耸绵延的秦岭,而在它的南面有大巴山环绕。由于高山隔阻,来往交通十分不便,以至于在秦朝以前,盘据在仅仅一山之隔的关中的统治者,对秦岭以南的巴蜀大地几乎一无所知。

第三集:盛世佛音

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在蓝田县秦岭深处,有一条静谧幽深的山谷,名叫辋川。远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辋川就是水波含翠,山林相映的地方,盛唐大诗人王维晚年也就是在这里忘情山水,吟诗作画的。在他那首流传了上千年至今毫无褪色的《山居秋暝》中,王维是这样描述秦岭山水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母亲是一位对佛教有着虔诚态度的人。就是因为曾经梦见了印度一位著名居士维摩诘,于是便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字号摩诘。就在长大成人的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万人垂涎的仕途前景一片光明之际,这位名震诗坛的大诗人却辞官远去,沉醉于秦岭的山光水色之中,每日里悠闲自得的王维谈禅赋诗,礼佛作画,过起了超然尘世的隐居生活。王维一生曾四次出家隐居,其中就有三次选择了秦岭。做尚书右丞的时候,他甚至还在家里供养着僧侣,为的就是与他们说佛谈禅,探讨佛教真谛。有人记述王维当时生活时说,“平日茹素,不着彩衣,居室当中,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一般的生活。”这时的王维,以松林明月作伴,与湖光山色为友,终日里赋诗作画。秦岭山中那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陶冶着他的性情,这一阶段,王维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至高境界。

公元八世纪中后期的盛唐,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巨星荟萃并且交相辉映的时期。就在王维沉迷于秦岭山水,将自己塑造成一位超然尘世的诗佛形象的时候,潇洒飘逸的一代诗仙李白正在盛唐大地上四处放歌游走;
悲天悯人的诗圣杜甫篇五:《大秦岭》解说词

第三集《盛世佛音》 第一集《宏基伟业》

第二集《天佑汉脉》

第五集《感恩秦岭》 第四集《高山仰止》

第八集《秦风雅颂》 第六集《万类霜天》

第七集《生息与共》

第一集《宏基伟业》

刘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你似乎随时可以投入它的怀抱,随时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息。

帕斯奎尔〃李〃普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考察团成员

在考察秦岭地质公园的过程中,我清楚地认识了大陆的碰撞,山脉的形成以及后期的演变,这拓宽了全世界所有地质学家的视野。

james leape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

秦岭地区的环境直接影响到长江和黄河的健康情况,因为秦岭是这两大水系重要的水源地。

王子今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秦岭可以说是辉煌的周、秦、汉、唐文明的一个历史见证人,一个文化的守卫者。

黄朴民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秦岭是一种雄健,是一种精神,如果说长江在我心目当中是母亲河的话,那么秦岭在我心目当中就是一座父亲山。

生活在终南山里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这座山岭曾经养育了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祖先是秦人。但是有一件事他们未必都很清楚,那就是这些被称之为秦人的人后来又翻天覆地地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

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就叫秦岭。

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
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秦岭这个名称早期从先秦开始的著作里头,《山海经》、《禹贡》里头,譬如说还有《诗经》里头不叫秦岭,当时都叫南山,或者叫终南山。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你看《禹贡》一般我们认为都是两千多年前,一般的说法最迟就是战国末期就已经有这个名称,实际上这些名称形成的时间比这个还早,但是我估计到秦国的时候就开始用秦岭的名称了,因为到了汉书《史记》里面已经有了秦岭。

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当这座横亘在中国大地之上,绵延1600多公里的山脉告别“万世之宗”的昆仑山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向中原大地的漫漫征程。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加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山系,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最终把中国大陆一分而为南北两半。

一座非凡的山脉,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

截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在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的南北方分界线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呢?

秦其明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

这个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人注意到了。而且在1959年的《中国自然区划》这个草案里面就提出了这样一条建议,说把秦岭作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一个分界线。

刘胤汉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

59年,中国科学院综合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组织全国数百名专家,搞这个中国的自然区划。

终于,科学家们一致认定,以秦岭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

这条不同凡响的横线,就是位于中国大陆南北中轴线上的秦岭和淮河。

曹明明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教授

事实上这种分界线的作用都是自然方面的,可是它对于后来人类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乃至于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强烈的、深刻的影响。

刘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如果你到西安,你可能吃的哨子面、馍,以面食为主。但是到秦岭南部,南坡以南,到汉江再往南,都是以米食为主。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比如咱们老话说的什么南稻北麦、南船北马都是指的以秦岭分界的南北差异。

冬天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而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春意融融。人们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

寒流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而远离北回归线近一千公里的四川盆地,却依然百花吐艳,遍地流芳,成为中国境内除海南岛以外,唯一一个免受霜冻之害的省份,而这一切秦岭山脉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张国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中轴,是我们国家长期这块大陆形成,以及我们中华民族发源和我们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占据突出位臵的一道巨大的山系。

一座山脉居然能够改变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其地位的显赫足以令人崇拜。而还是这同一座山脉,孕育滋养出一个日后创立千秋伟业,统一全中国的古老族群,面对这时的秦岭恐怕任何人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了。这个由秦岭庇护的古老族群,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被称之为秦人的人,从秦岭出发历经五百多年的漫漫征程,在华夏大地上掀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最终改变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帷幕。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截至目前对于早期秦文化的认识,认为最早的秦人应该是和商人同源,或者是大致是族源比较接近,他们都是崇拜鸟的,以鸟为图腾的上古的先民。大约在商代的时候,秦人就被商人迁徙到西边,迁徙到现在的甘肃。

田人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秦国的历史如果要从姓氏来说,大概可以从非子开始。这个非子当时是秦人的一个首领,那么从我们现在史料上来看,他当时是给周天子养马的。

周孝王时期,秦先祖伯益第十一代孙非子牧马有功,经历二三百年失姓亡国屈辱的秦人,终于恢复了被剥夺的赢姓,跻身西周贵族行列。

公元前763年的华夏大地上,春秋争霸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摧枯拉朽的时代即将到来。

这一年,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他要把秦人都城,从西汉水上游的西陲,迁往宝鸡境内凤翔县长青镇,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其中背后的意图是迈出了挺进关中,觊觎中原的关键性一步。

秦文公貌似小心翼翼的向东推进,对秦人和中国历史来说,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朱子彦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秦国这个时候正式建都,这个国都叫雍,就是雍正皇帝的雍,现在就是陕西省的凤翔,这个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就是说秦人建都雍以后,他把这里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周天游 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在古代来说,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往往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那么在秦汉历史当中,关中这块地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例。

秦岭庞大而绵延的身躯,以略带弧形的走势把富饶的关中平原揽于怀抱,而秦岭高大险峻的层层山峦,又有效地阻隔了来自东南方向的刀兵威胁。如果说秦岭为秦人在关中的聚集形成了安全之势,那么纵灌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水就成为了秦人立足关中的生存之本。

山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教授

关中平原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农业的发祥地。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它在农业方面的优势,从自然状况来说,一个是黄土,一个是气候。

张晓虹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禹贡》对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的评价很高,讲到关中地区雍州土壤的时候,它的评价是上上,也就是说它把土壤分成九等,上上应该是最高的一等,第一等。所以也就是说,秦人所占据的关中平原有发展农业非常良好的条件。

秦文公进入关中之后,秦人就开始从半农半牧时代,一跃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到了秦穆公时期,强大的农业基础,使秦国脱颖而出,跻身春秋五霸行列。

公元前647年,秦国近邻晋国遭遇饥荒,国内粮仓十室九空。晋惠公向秦穆公求救,购买粮食,以度荒年。

据《左传》记载,当时秦国向晋国运送粮食的船只,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东进,再转陆路和漕运,抵达晋国。八百里路程,运送粮食的船队白帆相望,首尾相接。秦人就是用这样的历史事实为后人留下了“秦晋之好”的典故。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在墓葬中发现了比较多的粮食遗存,你像凤翔的、西安郊区的这些秦墓,在秦墓的发掘中我们都发现有粮食的储存,比如在陶仓里边,在陶罐里边,都有粮食。

王子今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而且秦墓里面普遍出土的仓的模型,体现出民间也非常重视这个粮食储备,粮食有了富余才可以储备。

其实,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文公并不是在关中平原的土地上播下种子的第一人,早在他3000多年之前,生活在浐河和灞河冲积而成的浐灞三角洲的半坡人,就已经在这里种植关中平原最早的粟和油菜了。而与半坡人不谋而合的是,生活在西秦岭的大地湾人,也在距今8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以黍为辅助食物了。

陈忠实 作家

我就非常感慨我生存的这块土地,应该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一块土地,不然蓝田猿人不会选择公亡岭、灞河边,半坡母系氏族社会也不会选择浐河边,起码那时的人凭自己的感觉就认为这里最适宜人类生存,他们才在这里生存,你想想,这块土地多好啊!

秦人能够立足具有悠久农业文明的关中平原,就等于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粮仓。

第4篇: 秦岭别墅事件的观后感

《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别墅观后感

一部长达四十分钟的新闻专题片《一抓到底正风纪》,让“秦岭违建”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这部专题片中提到,从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就“秦岭违建”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强调“对此类问题,就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放手”。

  2018年7月31日起,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违法建设别墅清查一栋拆一栋,然后复绿复耕。总书记“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

  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能否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去,是检验和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对党忠诚、有无政治担当的重要标尺。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虽然三令五申,秦岭违建别墅这一沉疴顽疾却始终得不到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领导干部不讲政治,不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些领导干部对相关指示不传达不学习,表态的调门很高,落实的效果却很差。即便“高度重视”,也往往只是表面文章,对问题清查不实,整治不实,督查检查也不实,导致实际工作在“文来文往”里空转,让“国家公园”变为“私家花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对于这种不讲政治的问题,必须一抓到底。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时,必须真抓实干,杜绝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在“秦岭违建”事件中有一个数据“202”反复被提及。这个数据是2014年当地政府对秦岭别墅区违建别墅数量的一个清查结果,一直沿用了四年,直到2018年7月中央派出工作组专项整治前。事实上,后来陆续被整治的违建别墅多达1194栋,与之前的数据形成了巨大反差。整治弄虚作假,监督走马观花,材料不加辨别,对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严重问题全然不知,却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这显然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问题,必须一抓到底。

  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时,必须有担当精神,杜绝官僚主义。不敢担当难作为,不愿在解决问题抓落实上花心思、下功夫,遇见困难就拖,碰到矛盾就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久拖不决、放任不管,现实中,一些社会痼疾积重难返、一些矛盾冲突常治不绝、一些公共服务迟迟不到位,无不与此息息相关。“秦岭违建”事件中就处处可见官僚主义的影子,比如部分领导干部对问题视而不见、搞整改避重就轻、摆功绩夸大其词,会议一场接着一场开,文件一份接着一份传,却是表态多、行动少、说一套做一套。省市领导的这种做法致使部分区县更加胆大妄为,户县、长安区甚至将别墅建设当成年度重点项目大力推进,产生边整治、边违建、禁而不绝的破窗效应。对于这种官僚主义的问题,必须一抓到底。

  最好的落实就是一抓到底,最大的公信就是说到做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重实效、出实招、办实事,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第5篇: 秦岭别墅事件的观后感

新闻大事件 火灾突发观后感

火灾是无情的,火灾是凶猛的。火灾,一个灾难性的词语,一个沉重的词语,更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因此我们更应该去防范它,去遏制它,从根本上去防止它的产生。

有的人能火里逃生,而有的人却葬身火海,或者致残。这固然与火势的大小,起火时间,楼层高度,建筑物内有无消防设施等因素有关,但这也取决于受困者的自救,互救能力和逃生知识,身处火场,如果被困者能积极采取措施自救和互救,相信是可以突出火海重围成功逃生的。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在火灾中逃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要做到一:保持头脑冷静。

二:果断逃生。

三:智闯浓烟区。

如果做到这几点,那么处于火灾突发的时候,你也有很大的可能从火灾中逃脱。但是现在有很多人都做不到这几点,一遇到火灾就黄了,茫然地随波逐流,就会很愚蠢的错过逃生时机,命断于此。

可是节目中的小学生,说心里话,装的好假,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就算是大人,灾难意识都往往很淡薄。可是,我竟然还看到在节目中的小学生,嬉皮笑脸的当做儿戏,若是真的处于火灾现场,大抵就没有几个能活了罢。

没有真正的意味的,还不如不演了罢,就像那秋天的落叶,怎样绿油油?

火灾是人的疏忽,还是意识的淡薄,终是末了。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终是笑话。

无知的陷入火海,又何谈火灾的救防?古人诚不欺我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深刻、简明、扼要!

推荐访问:秦岭 观后感 别墅 秦岭别墅事件观后感 秦岭别墅事件的观后感 秦岭别墅事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