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教育者

时间:2022-08-29 19: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者”教育者,供大家参考。

“师者”教育者

 

 “师者” 教育者 “师者” 教育者

  师者, 传道、 授业、 解惑也。

 作为一个教师, 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以外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这是对所有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即美德教育呢? 在此, 我以语文教育活动为例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 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 发展健康个性, 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 同时, 结合实际 、 学科渗透, 利用多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 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 必须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

 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整合“语文的积累、 语感、 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识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思维品质、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知识视野、 情感态度” 。

 一、 通过文本教学来渗透德育

  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向学生进行德育, 可以受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 《驿路梨花》 一文时,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揭开课文设置的悬念:

 在这么偏远的山里头, 有谁为茅屋里添加米、 盐等生活物品呢? 在引导学生关注悬念之后, 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来揭开悬念。

 文中出现了一个瑶族老人, 大家都以为他是茅屋主人, 他说自己不是主人是过路人, 但他告诉大家为茅屋添加物品的是哈尼族小姑娘。

 答案似乎已经很明确了, 随着小姑娘们的到来才知道茅屋是解放军战士修的, 她们只是为茅屋添加一些物品好方便路人的!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 我们才明白这间茅屋的建造者是解放军, 茅屋没有真正的主人, 它完全是公用的, 是为了方便大家而建造的。

 在引导学生揭开迷团之后,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解放军战士和哈尼族小姑娘们的那种无私奉献、 不畏困

 难和乐于助人高贵精神。

 学生在深入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后, 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教师趁机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让学生在认同这种精神的基础上将之内化并付诸于实践。

 二、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为了使德育教育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 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对德育进行渗透。

 比如借班级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其中“当今‘好学生’ 的含义包含哪些内容? 课间十分钟开展哪些活动最有益? 什么样的班干部才是同学们拥护的? ” 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可以推荐给学生来准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演讲内容的意义和精神进行深入挖掘, 让学生注意到其中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的人文性的东西。

 让听者收益, 让演讲者更被触动。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 在以此为契机而刻意营造的人文环境里内化各种人文精神, 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那些精神, 进而让美德之花开满校园。

 三、 通过劳动实践和观看电影等活动渗透德育

  其实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 我们的祖辈如此对我们这样教育, 但是当我们将这样的祖训告之于学生的时候, 他们却对之没有什么情感共鸣的反应, 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德育必须要跳出口头说教的局限, 让学生通过实际、 直观的接触来认同教师所讲的观点。

 我认为劳动实践活动是比较好的途径和方法。

 劳动实践既可以在校园内也可以在校园外进行, 比如校际的大扫除活动, 平时的班级劳动, 学校组织的校外义务劳动。

 在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中, 引导学生向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踏实不怕脏和累的精神, 在树立榜样的基础上进行评比,使学生在评比中对劳动产生认同, 使他们对文本中的人物的劳动精神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除了劳动实践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等主题的电影, 然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并采取评比找差距见行动等后续活动, 让学生逐渐认同美德, 效仿先进人物, 让学生在感受效仿的过程中逐渐内化美德。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德教育一定要自然, 形式要力求丰富, 更要讲求实效,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各种美德的熏陶和感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最为关键的是, 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语文教师这“源头” 必须“活水” 常流, 也就是说,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

 深刻的思考力, 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灵活运用; 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 和谐的情感氛围中, 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画图!

 把握学生认知心理特点, 充分认识到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习之母” , 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因为有兴趣,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为满足好奇心, 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 思维也被激活。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 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文章不是无情物, 所以阅读者必须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 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对作者透过文字所展示的色彩、 音韵、 节奏、 结构等因素有敏锐的感知力, 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 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 丰富的情感, 完美的人格。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 将语文课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完美统一,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多媒体技术运用过程中不要过于机械, 限于程序化, 没有开放性, 这样教师成了“播映员” , 课堂缺少灵活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 违背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探究学识、 研究性学习更无从谈起。

推荐访问:“师者”教育者 教育 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