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

时间:2022-07-07 12: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

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4篇

【篇一】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

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持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斗争过程,记载着中国人民屡经挫折而不屈、屡历坎坷而更强的丰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动表达,学习好党史、国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党史、国史中蕴含"为什么出发"的思想资源。"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不能忘记来时路,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毅前行。"为什么出发"是本源之问也是未来之问,从一经成立就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任务,到先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再到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一切为了人民,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出发的原点和初心。牢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能战斗、能牺牲,不忘"赤子之心",我们有力量、能胜利。

  党史、国史中彰显"走什么样的路"的实践智慧。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如何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一场艰辛曲折的探索,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一次又一次自我调整前行的步伐,最终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段实践是党史、国史中最重要的一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只有学好党史、国史,才能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所走的路,搞清楚为什么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历史中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时代的激流中艰辛探索,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经实践反复证明其成功的独特优势,这条道路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断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地走好这条正确的道路。

  党史、国史中积累"怎么走"的宝贵经验。回顾党史、国史几十年风雨兼程,中国道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是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中不断拼搏前进,是在以问题为导向、尊重人民意愿、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中走出来的,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走好这条路更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党史、国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学习党史、国史,就是要通过对历史的研习更好地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指导当下实践,引领我们开拓未来。党史、国史中积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探索到前行的历史进程,学习党史、国史要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态度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及历史眼光正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失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中找到"怎么走"的正确思想指导和科学方法。

  党史、国史中传承"坚持走下去"的精神财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国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及新中国的发展史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共同经历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这笔精神财富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坚固防线,记录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及奋斗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与艰难困苦斗争到底、越挫越勇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魄,是党史、国史传承下来最持久、最有力、最深沉的精神动力。要学好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感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泪水写就的精神宝藏,锻造红色气质,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信仰、信念及信心,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凝聚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  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99周年华诞,进一步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党组织活力,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6月30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局党总支部书记杨师访同志给大家讲了一堂优质生动的专题党课。

  会议首先表彰了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0年"七一"优秀共产党员。接着,局党总支部书记杨师访同志以《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题,从党的奋斗史、党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等方面进行讲述,带领大家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并强调,认真学习党史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全体党员要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行动""五城联创"、平安汕尾等中心工作,加强实践锤炼,转变工作作风,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推动我局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政治学习,也是一次碰撞思想、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以自身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会后,全体党员干部参与"6.30"扶贫捐款活动,全局共募捐7000元。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

精心创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望你认可。

通用精品文稿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党课讲稿)


根据关于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精神,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下面我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三个方面,给大家上一堂党课。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是紧密相连的。从国内来看,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19年,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包括陈独秀、李大钊等,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从国际来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中国先进分子也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一)中共党史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1919年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研究室与监狱》一文,鼓励青年们“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没想到一语成谶。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被京师警察厅逮捕了。这是陈独秀第一次被捕入狱。此时的他,思想激进,呼唤变革,但其实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被捕,是因为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领导者的惹眼地位。陈独秀在运动中的地位,毛泽东评论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非但是陈独秀,那时的中国,其实也还没有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了崭新的社会制度已成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并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也传到了中国。在这一时期,最早介绍《共产党宣言》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是李大钊。

1917年冬,李大钊应聘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此后,他迅速在进步青年中开展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在图书馆大量扩充马克思主义书籍,包括外文本的马克思主义原著。1918年11月,在庆祝一战胜利的讲演会上,李大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庶民的胜利》。演讲结束后,他又为《新青年》写下了《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一文。文中,李大钊不仅把社会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民主主义等列为真正的胜利者,还指出俄国革命者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士(马克思)为宗主的”,他们要联合世界的无产者,创造以自由乡土。文末,李大钊激昂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因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陈独秀被捕,原本该在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延期到当年10月才正式出版。李大钊编辑的这期《新青年》,也就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除了为营救陈独秀四处奔走外,李大钊还完成了一篇对自己和中国日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做了系统而简明的介绍,文中在第五、第六部分重点介绍和摘译了《共产党宣言》。

原北京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张静如认为:“1919年下半年是李大钊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到1920年初,他就基本上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出刊前不久,1919年9月17日,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呼吁下,坐了98天牢狱的陈独秀终于出狱了。

在狱中,陈独秀仔细思考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并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党史研究者一般认为,五四运动前后,甚至1919年6月的被捕,是陈独秀思想向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开始。

陈独秀虽然出了狱,却还在军警的监视下。自己家里没法住,他先是躲到胡适家,后来又在李大钊家里住了一段日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商量,决定到上海去。

陈独秀此番南下,随身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的英文本。这是他特地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的。这本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纲领,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完整的全译本。陈独秀带的这本书,成了《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底本之一。

1920年2月中旬,陈独秀乘坐的外国轮船到达上海,在朋友们的张罗下,他住进了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也随着陈独秀迁回上海。陈独秀回到上海后,便邀请在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几位同仁商量《新青年》复刊之事。参与商谈的有《星期评论》的编辑李汉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编辑邵力子等人。时隔不久,李达从日本回国,也被邀请协助做编辑工作,并入住老渔阳里2号楼上房间。其中,李汉俊是在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将,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中共“一大”代表。

(二)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不负众望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包含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文字也极为优美、精炼,能准确译出已非易事,要做到文字传神就更难了。就连恩格斯都说:“翻译《宣言》是异常困难的。”

精通德语、英语、日语等《共产党宣言》主要版本语言之一、拥有较高的中文文学素养、具备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有可能翻译《共产党宣言》。邵力子推荐了小同乡陈望道,亲自写信,请他翻译《共产党宣言》,并随信寄去了《共产党宣言》日文版和陈独秀带来的英文版。陈望道果然不负重望。

1920年的早春,山区的气候还相当寒冷。29岁的陈望道躲进分水塘老屋附近的一间僻静的柴屋。端来两条长板凳,上面横放着一块铺板当作书桌,在泥地上铺上几捆稻草当作凳子。入夜后,点上一盏油灯,借着昏暗的灯光,埋头翻译。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柴屋因经年失修破陋不堪。尤其到了晚上,春寒料峭,刺骨的寒风透过四壁漏墙向他袭来,常常使他冻得手足发麻。但他只是凭借柴屋里简单的用具,以及老母亲给他送来的每日三餐菜饭,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邓明以在《陈望道传》中详细描述过陈望道蘸墨汁吃粽子这个故事的细节:

母亲见他夜以继日地埋头工作,身躯渐见消瘦,心疼极了,特地包了几个粽子,让他补一补身子。义乌盛产红糖,母亲将粽子端至柴屋时还随带送上一碟红糖让他蘸着吃。稍待片刻,母亲在屋外高声问他,是否还需添些红糖时,他连连回答说:“够甜够甜了。”一会儿母亲进来收拾碗碟,只见他吃了满嘴的墨汁,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陈望道只顾全神贯注地译作,竟全然不知蘸了墨汁在吃粽子。

陈望道对翻译工作相当严谨仔细,为使译文准确符合原意,他不时翻阅着《日汉词典》《英汉词典》,斟词酌句,一丝不苟。从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里,随处可见一些开启白话文修辞学风气的精彩语句,如“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凝结的散作烟云,神圣的堕入秽亵。”语句表现出了显著的中国特色。

同时,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白话文运动方兴未艾,汉语的书面表达正处在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有些词句的表达方式与现在的文字不尽相同,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而陈望道译作:“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

“怪物”一词,似乎略有贬义,但在当时的语境下,却是一个准确的翻译。1932年版华岗译《共产党宣言》,第一句是这样的:“有一个怪物正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几乎与陈望道译本一样。

用“幽灵”比喻共产主义,最早出现在1943年博古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博古把这句话翻译为:“一个幽灵在欧罗巴踯躅着——共产主义底(的)幽灵。”又有些不够通俗了。

当然,翻译讲究信达雅,译作的文学水平见仁见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不但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原著的含义,而且呼应了当时的文学改革运动,通篇以现代白话文译出,文字简明流畅,通俗易懂。

陈望道把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了陈独秀和李汉俊,请他们进行校阅。陈独秀看罢《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版,大加赞赏,决定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

译稿已校好,出版机构也定了,就差出版经费了。恰在此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俄籍华裔杨明斋,经李大钊介绍来到上海,与陈独秀联系中国的建党问题。维经斯基听说要出版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立即资助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立了一个小型印刷厂——又新印刷厂,取义于“日日新又日新”。又新印刷厂承印的第一本书,便是《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在上海问世,但封面上最醒目的书名,却有一个更醒目的错误:由于又新印刷厂排字工人的疏忽,“共产党宣言”被误印成“共党产宣言”。这却为后人鉴别《共产党宣言》最初版本提供了依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共早期组织的艰苦和简陋。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次以完整形式在我国出版。为此,1920年8月17日,维经斯基在给共产国际的信中说:“中国不仅成立了共产党发起小组,而且正式出版了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国革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面世一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

《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中共早期领导人和党员,无不是这本书的读者和信徒,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1936年7月,毛泽东对来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坦露自己思想成长历程时,深有感触地回忆说:“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阶级斗争》,考茨基著;
《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篇三】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

坚守岗位 在磨砺中践行初心使命

张震

回望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党的奋斗史深刻昭示,只有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我们才能矢志不渝、砥砺奋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应急管理事业关系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人心冷暖、人心向背,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应急管理事业刚刚起步,我作为作为应急管理干部,投身于护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这份崇高事业,我深感使命光荣,我将从几个方面践行“初心”和“使命”。

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应急管理部门是这次机构改革中整合职能最多、工作变化最大的部门。党和人民把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的第一棒交给我们,我们理应跑出第一棒的姿态、发扬第一棒的精神、展现第一棒的作为。面对广阔的新领域、繁重的新任务,我将坚持吃苦在前、奉献在先,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多面手,做到既懂管理又懂具体操作、既懂安全生产又懂防灾减灾救灾、既懂专业又懂综合,为事业发展赢得主动,将守初心、担使命烙印在言行当中,攻坚克难练就本领。

二、攻坚克难、练就本领

应急管理是吃劲岗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难题多、挑战大。这就要求我们默默付出、埋头苦干,还要能抗得住压力、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委屈。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接几次烫手山芋,不经历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就不可能磨砺出化解危机的真本领、护佑生命的真才干。2020年我县应急队伍历经疫情防控、防汛、森林防火、事故救援,硬仗将一场接着一场,锻炼了能力,磨练了品格。我将枕戈待旦、时刻准备,勇于到事故灾害应急一线去真刀真枪拼杀,在实践中经受摔打,在奋斗中摸爬滚打,在千磨万击中收获成长。

三、砥砺意志、锤炼作风

应急管理部门是实战型领导指挥机关,能不能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关键要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经得起各种考验的干部队伍。不可否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不久,一些党员干部尚未进入角色,能力作风还不适应事业需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应急干部砥砺意志、锤炼作风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将时刻自省,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敢于亮剑,在矛盾困难面前是否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急紧要关头是否勇于挺身而出,在面对歪风邪气时是否敢于坚决斗争?我将始终坚持干在前、做在前,行得端、走得正,不懈提升政治素养、履职能力,用苦干实干换得春华秋实。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作为第一代应急管理人,恰逢其时、重任在肩。必将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苦干实干,担当作为,为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四】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少年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洒脱;初心,是初入职场带着梦想出发的激情和干劲;初心,是奋斗时咬定目标不动摇、只争朝夕不懈怠的壮志凌云。初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不忘初心,不能忘记的是最初的理想。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样在这40年里,我们的企业艰苦创业、励精图治,转战于祖国江河湖泊、高山峻岭。从葛洲坝到三峡,我们搏击江河创伟业;从西电东送到全国电网建设,电力人踏遍青山铸丰碑。无论走到哪里,一颗初心永相随。

2017年,藏中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在工程全线31个标段中,公司的包8施工项目部是工程全线海拔最高的项目部。藏中联网工程开建初期,曾有国外技术专家考察后感叹,在这样高海拔的地方建铁塔,运送钢材几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包8项目部成立了“青年突击队”,以忘我的精神奋斗在重点工程的第一线,使项目部成为全线施工进度领先的单位,受到了业主的表扬。在318国道川藏线上,项目部建立了共产党员服务站,搭建了一座沟通藏汉人们之间的桥梁。“让藏区人民早日都用上电是我们的梦想。”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获得湖北省劳模称号的项目经理操旭东这样说道。“强企富民”,这又何尝不是所有葛洲坝电力人的初心?
不忘初心,要坚守住的是出发时的目标和誓言。

“xx组”,这个以全国劳模谢瑞丹同志命名的电力公司燃气维修班,就是一支扎根基层,不懈奋斗的队伍。十几年来,无论寒暑,他们携带着工具包,每天穿梭在葛洲坝的大街小巷;日复一日,他们与灰尘油垢做伴,保障着葛洲坝千家万户的用气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对于这一点,谢瑞丹一语中的:“我个人理解就是要更加爱岗敬业,更加追求精益求精。”两个“更加”,让我们看到了谢瑞丹的坚守。爱岗敬业,扎根一线十几年,用真心和责任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用新工艺、新理念为基地居民安全用气保驾护航。这是谢瑞丹团队对初心的坚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秉持的是坚如磐石的意志。

这种意志不以岗位普通而转移,不以工作琐碎而薄弱。聚沙成塔、滴水石穿。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在重复中追求完美。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脚踏实地做好当下,我们同样可以在平凡中孕育伟大。

作为公司一名财务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或许不像奋斗在项目一线的同事,直接为祖国的电力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在公司“两金压降”的重要工作中,我们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在项目前期成本策划及纳税实务中,我们用自己的专业做出准确的判断;在日常的费用审批及预算管理中,我们细致严谨,用最多的耐心和细心,为公司的成本管控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或许普通,或许繁琐,但是也是在这样重复而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坚持着自己作为财务人员的专业性,牢记着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初心。


不仅如此,在我的身边,我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党务工作者,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企业的党务工作注入新的;我亲身体会到办事处的同事,为了保障员工宿舍的用水用电,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积极跟进线路的维修工作;为了工作流程的改进,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为了事情的解决,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不言放弃……这些,不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体现?
初心,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使命,是家国责任,民族重托。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电力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担起公司转型升级的重担;只有秉持初心,砥砺前行,才能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的要求来安排、来推动、来落实,做到“四个了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认真做好党分配的工作,把激情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学会历史思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多读党史新中国史故事,多读党史新中国史原著,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养分,用历史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历史思维洞察世界,既要看到地球村的变迁,又要看到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只有珍惜党史新中国史传纪的精神食粮,才能懂得我们党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党员干部只有铭记历史丰碑,学会历史思维,才能在党史新中国史的熏陶下,走好新的长征路。

培养历史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跋》中有言:“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了解我们党的探索,我们党的经验,既要掌握党史新中国史传纪的重大事件,也要掌握重大事件本身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要在“深”和“远”上着力,培养自身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既要做勤于耕耘的实践者,又要做善于把握未来趋势的预言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走在新时代的前沿,在复兴之路上作出更多有益的积极探索。

增强历史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增强“四个意识”;要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要深刻认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员干部要争做推动发展的开路人,担当作为的领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责无旁贷,要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总结经验、积累智慧、启迪思维,在鼓劲扬帆中弘扬好逢石开路、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此次主题教育,充分发挥主题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使主题教育成为推动当前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要求我们瞄准重点、难点、堵点、痛点,攻山头、炸碉堡,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规划蓝图擘画的美好未来变为现实。下面我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守初心,就是要牢记理想、坚定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思想之舵,没有理想信念的干部,必将终日浑浑噩噩、忙忙无用、碌碌无为,不明其所向、不知其所止。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因此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毕生追求的正确信仰,牢记宗旨,加强学习,把本次教育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力量。

二、担使命,就是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就必须有担当之心、担当之本和担当之责。要立足本职工作,主动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满腔的工作热情,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时时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把事业当作工作来做。

三、找差距,就是要对标先进、学习榜样。榜样是旗帜,代表了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要把榜样当作方向,激励起奋勇前进的动力,要把榜样当作目标,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学习榜样,对标榜样,将榜样力量内化成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要立足本职工作,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查找自身不足,积极落实整改,举一反三,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四、抓落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推进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决心上,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认准航道就要放胆冲浪,要牢固确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不一般号召,大而化之。对热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去研究,一条一条去解决,一项一项去攻坚。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




推荐访问:初心 党史 领悟 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 在党史中领悟初心使命论文 学党史悟初心担使命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