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全文)

时间:2022-07-08 13: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全文)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6篇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篇1

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一个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宏大主题,也是一个承接时代、紧贴民生的系统工程,宏大是落于历史坐标轴上的篇幅,系统是落于空间坐标轴上的架构,各项事业的“千帆竞发”离不开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政策制度的保障,必须由“行动指南”来提供遵循与指导。

《建议》由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既有对“十三五”前情的“全景概览”,有对风险挑战的“扫描透视”,有承前启后的“再次提出”,也有顺应时势的“重点强调”,内容详实、高度概括,具有与时俱进、谋长虑远、深蕴细节的特点,勾画了速度更快、质量更优、动力更强的发展蓝图,为新时期紧抓战略机遇期、迈向崭新征程标明了具体方位。

“全景概览”拉动发展规律轴带,筑实发展道路。“十三五”时期,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扎实奋斗、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有力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议》中,“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的“全景概览”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唯一正确道路。面对“十四五”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继续筑实发展道路,聚焦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坚定前行,胸怀“两个大局”,在理顺发展脉络、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节奏中铺石筑路、搭梁架桥,朝着共同的目标蹄疾步稳、再创辉煌。

“再次提出”拉动人民力量轴带,厚植发展优势。无论是在网上征询人民群众对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还是先后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系列座谈会,都体现了建议稿的起草是充分发扬民ZHU、汇聚人民智慧的成果。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篇2

基层干部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学习体会感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分指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定下对群众忠诚之誓。身在基层,要用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心心念念的都要是群众的生活。

要“放下架子”聊家常,常走进田间地头,多多问计于民,吸取群众智慧,把握基层动向;
要“耐住性子”做调研,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因人因事施策,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俯下身子”抓落实,通过农村医保、社保、残疾人补助等政策,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保障基本民生诉求;
要“挑起担子”负责任,迎难而上,牵头整治农村顽疾,致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成就乡村的最美样子。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定下推动农业现代化之誓。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会议学习上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可见,农业生产问题,是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大问题。

要走好农业现代化之路,就需要基层干部在技术上“拉一拉”,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机械操作、灌溉技术、温室大棚搭建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
在资金上“帮一帮”,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财政补贴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上的难题;
在政策上“想一想”,优化人才返乡创业环境,提供更多创业扶持政策,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统筹建设生态文明,定下保卫农村环境之誓。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助力环保生态扶贫,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努力。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房前屋后三包、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活动,打造美丽庭院,让群众住得舒心;
要推广乡村绿化,在乡村建设更多的小游园、小绿地,把属于大自然的绿水青山真正还给大自然,让乡村环境看着赏心;

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让群众吃得放心;
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篇3

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个人心得体会

  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个人心得体会1

  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其中主要议程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0年11月6日,我们团支部开展了关于“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团日活动,团支书带领我们全体团员共同学习了全会的具体内容。

  在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后,内心深有感触,90后的我们是真正见识到国家的兴起,真正的感受到来自于国家带给我们无尽的自豪感。作为国家新鲜血液的我们,更应努力以高要求来鞭策自己,努力开创拓新,汇聚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一年里,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来自于国家带给我们的安全感以及骄傲,在爆发疫情的那一刻,有条不紊的处理方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党员和英雄们的支援,我们化险为夷,换来了我们现在可以安然在校园里教室里学习,这是在国际上瞩目的成就。在站疫情,斗洪峰,化危机,等等大战大考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新征程积蓄底气和力量。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中国青年在这个美好的时间里,度过属于我们美好的青春,同样地,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它足够我们这一代人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的、有担当的中流砥柱,而我们现在就在眼下的任务,是紧抓自己的学习,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十三五”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举世瞩目,这些高难度的科技任务,被一一化解,今后还有更多更艰巨的挑战。对于今后探索未知的步伐不会停止,而中国坚持不懈的雄心壮志也终将会实现。

  青年强则国强,现在的祖国繁华昌盛,而我们风华正茂,作为青年的我们要用我们活力感染周边人,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

  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个人心得体会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此次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的战略决策部署,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作为纪检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检监察职能结合起来,与干监工作结合起来。要始终保持担当精神,努力提升履职能力,以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主动作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努力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提高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忠诚干净担当履职尽责。要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推动干部监督工作上台阶。

  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个人心得体会3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对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站位谋划新布局。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年轻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篇4

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心得体会范文

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心得体会几多风雨、几多壮志、几多辉煌。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面对“十三五”规划和脱贫攻坚战收官、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大事要事,各级党员干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面临已经发货的“十四五”专属快递,我们已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满怀期待地“签收”,并将肩负众望、脚踏实地、心系群众地践行着国家、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肩负众望“眺”,咬定目标开启新篇章。“胸怀梦想者逐梦前行,登高瞭望者声震长空。”六十一甲子,我们相逢庚子年,在这国际国内都不太平凡的年度,我们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一幅更高质量、更有深度、更具活力的“十四五”发展图景已跃然纸上;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迈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接力棒已经传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国上下党员干部将始终咬定这个目标,坚持以党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战略为引领,坚决予以贯彻落实、落细,以守初心、担使命,守规矩、讲政治的姿态开启新的篇章。脚踏实地“行”,永不松劲迈向新征程。“勇攀高峰者,不畏山峻路险。”回首过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着眼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脱贫攻坚伟业胜利在望,全面小康盛景清晰可见;
展望未来,一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关系着14亿中华儿女民生福祉的宏伟蓝图已徐徐铺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承载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迎接乡村振兴和实现现代化治理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以善作善成的信心、永不松劲的决心和蹄疾步稳的耐心迈向新的征程。心系群众“干”,携手奋进展望新生活。“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展望“十四五”,国家有底气,人民有盼头,干部有拼劲,我们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勤劳奋进的14亿人民。“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能有今天的生活,那是几代人的努力,欲追求日益美好的生活,我们需携手奋进,干群一心,干部带头,群众勤劳。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政之道、贵在实干。美好的蓝图要靠实干变成实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怀揣为民之心,真正做到初心不忘,永葆激情,不兴伪事,不负韶华。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惦记于心,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将群众生活质量是否切实改善作为干事创业的标尺。拉贫困户一把,助脱贫户一力,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全民的小康才是中国的小康,守望相助,携手奋进,与全国人民一道展望新的生活。全体党员干部,我们本着“中央号召,使命必达”的原则,已将您的“十四五”专属快递寄出,请您务必“签收”、务必坚守、务必践行。未来已来,让过去的荣誉和辉煌记于心、写入史、藏进馆,让未来的希望和梦想谋于心、成于行、终于干。奋斗才能圆梦,实干方可兴邦。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中去,用全会精神引领发展新实践,将实干担当作为驱动“中国梦想号”巨轮的支柱燃料,我们必将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必将实现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必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篇5

全面剖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一、十三五和十四五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

(一)指标体系有所调整,新增安全保障维度和6个指标

1、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的4个维度24个指标(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纲要草案从5个维度20个指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址、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纲要草案中新增了安全保障这一维度。其中安全保障主要包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指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于6.50亿吨、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大于46亿吨标准煤。考虑到2019年粮食总产量为6.6亿吨、能源生产总量为39.70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方面只需要维持现状,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还需要大幅提升。

3、除上述两个指标外,纲要草案还新增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四个指标。

其它指标还包括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GDP超过17%等。

(二)调整了4个指标,没有提出具体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各年可以单提

纲要草案还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如GDP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调整为增速)、研发经费入(调整为增速)、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专门针对高价值)等4个指标。其中和之前一般会明确具体GDP增速和GDP总量相比,十四五规划并没有具体提出未来五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和所要达到的经济总量,而只是明确要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但各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会视情况提出。

(三)删除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数等没有必要的10个指标

纲要草案删掉了科技进步贡献率、固定宽带家族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已经很普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数(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专门强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棚户区改造套数、劣V类水体比例、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及森林畜积量等10个指标。

与此同时在科研经费方面有两个指标,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年均增长7%以上、投入强度力争高于十三五实际水平,同时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四)2035年远景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个之前已经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

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4、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二、抽丝剥茧抓重点:关注26大行动、13大工程和8大长效机制

(一)6万多字的纲要草案需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和关键词,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行动”、“工程”、“建设”、“纲要”以及“长效机制”等等,这些所谓的行动等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资金或付诸统一行动,带有极大的政策导向。

(二)根据我们的梳理,全文中共有值得关注的26大行动、13大工程、11强国建设、6大纲要和8大长效机制。其中,比较重要的主要有“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贸易强国”和“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等。

(三)相较而言,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等八大长效机制更为值得关注。

三、关注与金融、资本市场有关的29个相关表述

纲要草案中总共有29个表述与金融、资本市场有关。以下几个值得关注:

(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开展跨境证券投融资改革试点。

(二)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

(三)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四)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

(五)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

(六)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七)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

(八)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

四、关注实施金融安全战略的两个重点

除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外,金融安全战略应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一)明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控制或降低宏观杠杆率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政策导向,这一导向在纲要草案中被再次确定(控制宏观杠杆率应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最明确的政策导向)。实际上2020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以来的杠杆率上升速度之快已经到了需要引起足够担忧的地步。未来五年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的情况下,与之相伴随的违约潮和不良资产处置浪潮将不可避免。

(二)强调“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惩逃废债行为”

其实宏观去杠杆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之间也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前面是包含后面的。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明确提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地方政府债务手册(2020年版)),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又和国企改革之间有关系。

事实上近期监管部门亦在窗口指导金融机构在授信时的前提条件是不得新增隐性债务,而2021年2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公司债新规要点全解)亦明确提出“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五、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明确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纲要草案明确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些新变化。特别是纲要募集在内部环境方面阐述的篇幅较少(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基本聚焦创新领域。

(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十三五规划为“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二)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构成威胁。

(三)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的大篇幅阐述,纲要草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仅是一笔带过,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在内外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情况下,纲要草案明确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国一盘棋。

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纲要草案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力争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体看,要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一)攻坚重大创新领域、攻关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

1、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

2、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

3、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二)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超过8% 

1、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2、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三)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央企研发支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政策。

2、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

3、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

确保央企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年增长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四)强化金融支持:畅通科技型企业上市等各类融资渠道

1、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

2、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

实际上2019年6月17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便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一批创业投资子基金。启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这项工作由科技部与财政部负责)。

3、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4、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

(五)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1、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请注意这里将安徽合肥纳入(背靠中国科大),且其地位和北京、上海和大湾区同等,值得关注。实际上在近年政府重视和政策利好等背景下,近10年内安徽完美演绎了“中部崛起”,省会合肥也成为最强“风投”。

2、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

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一)补充短板:依托行业龙头攻关,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要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

(二)锻造长板: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培育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等

1、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我国在这些领域有优势),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

2、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高价值、高附加值),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

3、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

4、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龙头企业。

5、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6、培育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和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医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7、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

(三)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推动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向制造业倾斜

1、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推广新型产业用地模式。

2、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之前对于很多银行的制造业贷款占比下降,监管还曾给过窗口指导。不过十四五规划并没有提及制造业贷款比重,而只是强调要扩大规模。

3、允许制造业企业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4、规范和降低港口航运、公路铁路运输等物流收费,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八、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

(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GDP从15%提升至17%以上

纲要草案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较十三五提升了2个百分点。同时纲要草案还提出要“鼓励技术创新和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力度”。

可以看出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家是鼓励头部集中(兼并重组)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特别是在产业基金和政府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方面。

这里需要明确十四五规划给出的几个概念:

1、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以及海洋装备等领域。

2、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主要指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二)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GDP达到10%,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数字援助

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0%提升至10%,并推动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设备、服务等数字援助。同时规划也单独用一篇4章来阐述。

1、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2、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

3、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4推动数字经济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等场景应用。

九、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四个表述

1、健全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

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实际上这一提法始于2013-2014年。

化解过剩产能是资源再配置问题,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长效机构便是更多以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来化解,而非过去的行政命令式,以消除产能过剩现象屡治屡现的根源,具体可能包括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减少资源配置行政干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组等。

2、首次提出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

资本市场方面曾提出“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安排”,而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则是首次提法。所谓的中长期资金主要是股权类资金和中长期贷款,一方面是鼓励保险、理财、私募等中长期资金不断进入实体经济,同时我们预计后续监管部门也会对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比例提出相应约束性要求(如纳入MPA考核等)。

3、实施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之前的建议稿已经提出“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纲要草案则提出要“实施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政策重点,并在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高层会议中频繁出现。不过,我们观察到十四五规划、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未再提及“房地产长效机制”表述,这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在2020年应该就已经基本确立。

房地产长效机制具体是指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包括2020年下半年以来相继推出的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以及土地集中供给制度等),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

4、强化财政金融支持,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1)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力度和赤字率水平,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构建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调节收入分配和减轻消费者负担的税收制度。

(2)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创新结构性政策工具。

(3)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4)规范发展消费信贷。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鉴于居民债务水平不断提升,且已经向发达经济体靠拢,后面的政策导向整体应以稳为主。

5、全面促进消费

(1)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我们理解这意味着限购等政策约束会逐步放开。

(2)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

(3促进住房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4)采取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等措施。

6、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

(1)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这里的要素应主要是指土地这块,即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来增加。

(2)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7、拓宽投资空间,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发展

(1)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

(2)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3)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以盘活基础设施领域形成的固定资产。

(二)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实施贸易投资整合工程

(1)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通过这种方式既可提升全球市场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亦可以提升国内市场对全球资源、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为我所用。

(2)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3)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鼓励建设海外仓。

2、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相关业务开放,推动境外投资立法。

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1、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即“三集中”)、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建立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动态发布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

这里的“三集中”主要是指(1)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2)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3)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这一过程中着重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不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和处置无效资产、低效资产。

2、注重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履职,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2、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

(三)提高直接税和直接融资比重,股票发行实行全面注册制

1、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以及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2、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深化新三板改革。

3、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其中发行长期限国债的目的是筹措长期资金、构建利率期限结构,也为理财资金、保险资金以及养老资金提供更多投资标的。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则有助于将隐性债务显性化、并盘活存量资产。

十一、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1、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2、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

3、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二)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1、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中常住人口折算比例,中央财政市民化奖励资金分配主要依据跨省落户人口数量确定。

2、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落户较多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补助机制。

3、建立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和提供保障性住房规模挂钩机制。

4、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三)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

1、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发挥住房税调节作用,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2、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3、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主要包括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区域合作互助机制和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例如,通过支持流域上下游、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资源输出地输入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

十二、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一)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二)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深化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

(三)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十三、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纲要草案提出要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如负面清单等),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一)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二)开展跨境证券投融资改革试点和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出入境、运输等政策,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三)推进福建、新疆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篇6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录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方针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四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五章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六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七章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第八章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第九章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章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第十一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十二章 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十三章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十四章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第十五章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第十六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第十七章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第十八章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九章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十章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二十一章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第二十二章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二十三章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二十四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二十五章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十六章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二十七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十八章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第二十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十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第三十一章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第三十二章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三十三章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三十四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十五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三十六章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十七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三十八章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第三十九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四十章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四十一章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四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四十五章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四十六章 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第四十七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四十八章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第四十九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十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五十一章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五十二章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五十三章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 第五十四章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第五十五章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五十六章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第五十七章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五十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第五十九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六十章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第六十一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六十二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第十九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六十三章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第六十四章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第六十五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是2020年12月23日拍摄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这是2020年8月1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推荐访问:党史 远景 刚要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 党史知识学习探讨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实践体会 2022年学党史谈感受心得体会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