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心得体会(完整)

时间:2022-06-30 10: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心得体会(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心得体会(完整)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心得体会4篇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心得体会篇1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

——《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解读:

1.先要研究三则材料各自的含意。看含意是选择的基础,首先得知道材料的含意,弄清楚了含意,才知道自己更欣赏谁,才能选择。看含意是比较的基础,比较,主要是比较含意,也是自己选择的理由。

2.“批判者”与“建设者”各代表一类人。弄清楚它们的含意,辨析概念很重要。在这基础上比较、权衡,写出更欣赏谁。

3.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这句话是说在这两者之间选出一个你更欣赏的,可是作文材料给了三种情况:做批判者、做建设者、既做批判者又做建设者。我想这三种选择哪一种都可以,都是符合题意的。所以这句话不如改成:以上三种情况,你更欣赏谁?

选做批判者,最次,因为它只预警无解决办法;
选建设者属中等,选做批判者和建设者最好。

4.作文的基本思路:选择+比较、理由+结论。

5.主要运用比较思维和因果思维。

6.资料背景:

(1)戴锦华说上边的话的背景:

 记者:你的一句“我也没有解决方案”成了一些人质疑甚至攻击你的把柄,这么说是因为作为一个女性学者,你也只擅长分析不擅长解决吗?

戴锦华:不,这与我是女性无关,这是更高层面的问题,是人类的问题。首先我不假装我有解决方案,我甚至没有关于一个更好的世界的想像,虽然我渴望一个更好的世界。但我觉得,所有的人,如果不开始共同去探讨这些问题,不共同去想像一个更合理的世界,那人类可能从此没有出路,没有未来。问题不提出,问题仍然在,仍然继续恶化,你是首先提出,设法去改善它,进而改变它?还是你等着它爆炸,等着它以灾变的形式出现?虽然世界,尤其是中国,正处于一个数百年未有的盛世,但同时也处于整个危机濒临爆发的状态。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2)马海洋说这话的背景: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一个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我问过很多同龄人,也问过比我大不少的人,他们还在奋斗吗?他们还相信奋斗吗?让我吃惊的是:大多数人已经不相信了奋斗,但是又愿意奋斗,我只能说这帮人,很可爱,不是吗?

对于电视剧《亮剑》我想很多人都看过,都喜欢里边的李云龙、丁伟、赵刚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象征形象,可是也许我们不知道,原来这部电视剧仅仅拍了一半,小说原著里,剩下的一半却没有拍,因为话题敏感。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丁伟被抓了,赵刚冯楠夫妇自杀,李云龙田雨夫妇自杀……,这部小说很像余华的作品《活着》《兄弟》,读完,让人想哭,人为什么这么坏?赵刚和李云龙的自杀,不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屈辱,而在于他们内心价值观的崩塌,在于他们的生命早已没有了理想的尊严,他们无法面对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变成那个样子……,充斥着特权、腐败、独裁、混乱。

现在,我们也都习惯于批判政府的决策,仿佛政府的人是一群弱智,却永远看不到政治体制改革的缓慢进步。

当我看到像《炎黄春秋》这样的杂志在研究新中国一些历史的时候,总是在分辨是非,而从来不会考虑“民生”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从内心散发出来的悲哀。

马立诚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历史的拐点》,讲的是中国历朝政治改革。马先生发现一个规律:我们这个民族,可以容忍十几次的暴力革命,却永远成就不了任何形式的改革,除非这个改革是几百年的潜移默化的进步。

在中国,任何改革,只要是短期的,就必然是极端的、反复无常的,人性的丑恶在一个好的出发点后暴露无疑,改革者往往是孤独的,不仅仅因为所做的事情是开创性的,不仅仅因为所做的事情破坏了原有的利益阶层,更重要的是改革受益者往往成为另外一个利益阶层。

可怕的不是改革者同僚的背叛,更不是政治对手的猛烈反击,而在于中间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更像是在“坐等渔翁之利”,总在等待着自己得利,总在希望现有的既得利益者被消灭。

可以说我们这个世界很奇特,二战德国战败后,纳粹仿佛没了,几乎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批判纳粹,除了一部纳粹的遗老遗少们还念念不忘希特勒,除此以外,仿佛所有人都是好人,那些大屠杀好像就是希特勒个人所为。

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仿佛没有了,那些毒气实验、活体实验,好像已经被认为是现代人不可能赶出来的事情。

文革结束了,当时在文革期间粉墨登场的人物似乎也都变成了好人。

人啊,不要忘记自己的历史!

文革期间,有多少个儿子为了和父亲划清界限而选择伤害自己最亲的人?有多少妻子为了和丈夫划清界限而选择告密、揭发?有多少文章中显得有骨气的文化人,对自己的好朋友落井下石?在一个丧失理性的社会,以往的美好已经被抛弃。

道德、爱心、良知和尊严都不复存在,而奴颜婢膝、贪婪、告密甚至落井下石等人类最为卑劣的品质则沉渣泛起,毒汁般侵入人们的血液,可爱而麻木健忘的人们,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着历史。

看了《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这两部本身就不算电影的电影,深深的为那些不计回报,奉献几十年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们而打动,因为,在他们眼里,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是一个伟大但坚实可触的理想。

翻看那会儿的资料,很是惊讶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为了理想,他们可以用前胸去迎接射来的子弹;
为了理想,他们被自己的同志误解也愿意去牺牲,黄埔三杰中的蒋先云(另两杰是陈赓和贺衷寒)等等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是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肃反中。

我想文革时希望改造精神的初衷有它可取之处,但是正是因为在过程中对“人”的不尊重,让理论的争执变成了“人身攻击”,很难想象的出,人可以对他的同类施以如此让人发指的残酷!

人怎么可以这么坏?这些坏我们能单纯的归宿到某个或某些领导人身上吗?人民本身没有问题吗?

每个正常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人性与兽性,不善于调整,加强修养,那兽性就会抬头。

在一个可以肆意伤害别人而受不到惩罚的时代,人们缺少畏惧,也就让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中国有句古话叫“乱世用重典”,真是这样吗?是不是一个盛世就可以不用重典?我们需要的是一部稳定且不断完善的法律,而不是一部可以改来改去的法律,尤其是一部权力可以凌家于其上以至于不被尊重的法律。

看看历史,看看那些旧版的新华日报,你会发现那时候人们的理想与努力,那时候不是没有坏人,但主流是好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好的。

小时候,叔叔家里被偷了,我问奶奶:“小偷是不是从小就偷东西?”奶奶说:“不是,人啊,穷极生劣!”好的时代的标志是:坏人对作恶有畏惧之心,而好人或者说普通人不作恶。但坏的时代的标志是:坏人肆无忌惮的作恶,而好人或者普通人因为没有畏惧,而在受到伤害的时候用更恶劣的手段“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德育救国,教育救国,美育救国”,如果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畏惧,又有什么理由可以抱怨他们的行为呢?

现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习惯性的去批判,仿佛我们对一个事物不满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它被消灭掉,而不是建设性的去推动进步,我们宁愿用暴戾的态度,缺乏宽容,缺乏坚持,缺乏信任。

试问:我们代替被我们批判的那些人去做事情,就一定会做得很好吗?我很害怕一个充满了批判的社会,我很害怕一个不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所进展,而只会往人身上招呼各种谩骂的社会,你们不害怕吗?文革时,有多少今天教训别人,明天自己又被另一拨人教训的例子?

说实话,我对现在的时代也有很多很多的不满,比如:慈善基金会永远不告诉我们捐款干什么了;

比如:房价越来越高,对我等而言,一年的工资连卫生间都买不到;

比如:我来北京还要办暂住证,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首都还要TMD“暂住”;

比如:我们习惯于吃各种没有安全保障的食物;

比如:我们各种奋斗,但是国企和民企差异这么大;

比如:微软的员工比我们收入高好几倍,我们还要说人家是“剩余价值还是被剥削了”;

比如:大多数女孩子的妈妈希望我们娶他家女儿的时候要有车有房,MD,我们的父辈哪个时30岁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房了;

比如:我们的食物加工时,可以加各种添加剂;

比如:我们民间文化越来越被抛弃,因为我们觉得古人都是弱智;

比如:原先我们的木头凳子坏了可以让它在自然界自生自灭,而现在我们用旧了一把椅子,随手一扔,其实它要几百年才能降解……。

可是,不喜欢不代表它不对,最多只能代表它不够好,也许我们太傻,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愿意相信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总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我们相信房子越建越多,需要房子的人能买到房子;
我们相信,我们会吃上放心健康的食品;
我们相信,我们的孩子以后可以随便选择上一所小学,因为所有小学的老师不论水平怎么样,都能让我们的孩子爱上学习,健康成长;
我们相信政府是为它的人民服务的,即使不是什么公仆,也要和蔼可亲一些,绝对不是老爷……。

社会的进步总是缓慢的,任何迅速的,都可能是偏激的,我不想赶英超美,只想安安稳稳的进步,因为怕没有福气享受。

马海祥博客点评:

意识形态的差异不代表人格的差异,每个人都是建设者,而不要只做一个希望砸烂一切现有事物的暴力思考者,社会要进步,人民不能不进步。

也许这篇文章会有争议,但是如果你不信任什么事情,用行动来质疑,而不是口舌,在如今这个社会,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3)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之四

本报评论部

2013年05月23日08:18   来源:人民日报

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

 

  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呼唤进步的闪耀火花,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沉沦;
批判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光,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堕落;
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绝望。

  诚哉斯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批判是思想进步的活水、社会发展的源泉。没有哥白尼的批判精神,就没有神学大厦的坍塌,也就没有我们所生活星球的真相;
没有费尔巴哈的批判精神,就没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登场;
没有共产党人的批判精神,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的拨乱反正,也就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正是在批判中,我们突破一个又一个禁区,从必然王国一步步逼近自由王国。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那么批判则是对这呼声的回应。在认识论层面,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
从方法论角度,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是否就迎刃而解?

  比批判更进一步,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哥白尼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毛泽东说得清楚:“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这样的态度,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态度,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态度。在他们眼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他们懂得,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昨天一无所有,今天一无是处,明天一无建树。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13亿人口的中国,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有问题,甚至有很多问题,都再正常不过;
即便是已经“熊抱”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今天,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人类可以往返于地球与月球之间,但我们在处理人类事务方面依然捉襟见肘”。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

  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俯拾即是。做个“愤青”就更容易,只需加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微博便会“很有气质”。但是,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德尔诺夫舍克说得好,“单靠政治人物的努力是难以改善世界的”。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能放弃对肌体健康所负有的责任。

  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
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
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我们需要寻找一块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有18名路人漠然而过的佛山街道,也有大学生司占杰倾注爱心的麻风病村庄;
有彭宇案莫衷一是的质疑,也有硕士生李英强兴办乡村图书馆的志向;
有郭美美炫富的空虚手袋,也有志愿者行动的朴实守望;
有校园里“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不休争论,也有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倡议的强烈共鸣……站在这块剧烈转型的不完美土地,有人沉溺于愤世嫉俗,有人习惯于悲观抱怨,但总有一些人以行动肩起责任,用积极主动的点滴努力,积攒起改造社会的正能量。

  时代不仅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不要把批判的自由留给自己,却把创造的权利让给别人。历史的原野如此辽阔,作为时代的一员,你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前进的一大步。(资料来自网络)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心得体会篇2

平凡的铁路建设者

一样的青春,一样的知识积累,不一样的是他们可以轻松地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享受着城市的舒适,体会着"小资"的情调,女友的温柔……而我们只能选择烈日,选择风雪……这,公平吗?

2010年5月离校外出实习到2011年7月大学毕业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铁路建设者,再到现在工作了大半年,80后的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这种生活!工作条件差,劳动时间长,收入水平低,生活没规律,思想压力大……曾几何时,一首打油诗在工地上的同胞们之间开始流传:拌和场卷走了我的青春,挖掘机挖去了我的梦想;
压路机压碎了我的希望,环刀一声声敲击我的心脏;
路基上尘土飞扬,只剩下我的叹息……寂寞的时候,睡不着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脑子里面充满了胡思乱想。孤独的时候,关在房间,不想被任何人打搅,心里默默的享受着难得的安静。

静下心来想想,的确我们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没有丝毫值得炫耀的荣耀,可就是我们铁路建设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当你们在春节坐上火车归心似箭回家时,会有多少铁路职工在为你服务!当你路过某个施工场地,看到下面一闪而过的普通铁路工人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我们过年是不是能回家?我们还需要倒班,需要在节日其间保证大动脉的畅通。真正到了节日的时候,也没有媒体去关注我们,也许我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不值得媒体去关注。因此铁路工人的辛苦只能藏在心里,没人知道。然而我们却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不怕脏,不怕累,每月出满勤,上满岗,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之余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去品味生活,我想我们应该是铁路的好员工,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妈妈身边的好儿子。我们更应该获得鲜花、掌声和荣誉,更应该受到尊崇和爱戴!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生活就是奋斗,而奋斗的最终目标不是吃的饱,穿的暖,而是在人前活的有尊严。只有认真生活的人,才能得到生活最真诚的回报!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理解这么深奥的话!而现在我知道,不要埋怨生活不能给予你所有的渴望,也不要后悔自己选择每一步前进的道路,毕竟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人生,有苦,有甜,但不能没有滋味;
人生,有成功,有失败,但不能停止拼搏。

就在这时候我喜欢上了工地,喜欢上了工地上的那种狂野的激情!K30没有画没我的青春,坍落度没有测走我的梦想,C50试件没有压碎我的希望……有的时候牢骚归牢骚,明天早上大家还不是要命地干工作,谁叫咱喜欢这一行,谁叫咱修的是铁路呢?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心得体会篇3

她始终是微笑作文

  她,是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
  她那微微上翘的嘴唇和脸上的酒窝,使人感到亲切,觉得她始终是微笑的。"已到袁家岭车站了,在袁家岭下车的同志请下车。"七路公共汽车的播音器里响起了她那优美圆润的声音。乡下老大爷问:"同志,去东塘,快吧""您要去东塘哎呀!您老人家搭错车了,应该乘坐往开的七路车,这辆车是去火车站的。""那,那办呢姑娘,你给想想办法吧!"乡下老大爷焦急不安地望着她。她想了想,微笑着说:"老大爷,不用急,就在站下车,过马路乘坐往开的七路车,可以直接去东塘。",我觉得她的微笑是那样和蔼可亲,给人以排忧解难的力量。
  我经常在公共汽车上遇到她,但她却未必认识我,她接待的乘客太多了。,男青年从口袋里摸了一张废票,扬了扬就想下车。她拉住男青年,微笑着问:"同志,请把你的票让我可以吗"男青年赌气地将那张票伸到她面前。
  "同志,你的票是废票,请再补一张。"她看了看,又微笑着说道:"你看这票上的编号不。"男青年顿时无地自容,急忙补买一张车票,溜了。,她的微笑诚挚而又严肃,能够纯洁人的心灵。
  但我有,她的微笑中也带有一丝忧愁。星期天,我到朋友小莹家去玩,蓦然她提着一挂中药走。我想:她也住条街。我不由自主地又望了一眼她那微微上翘的嘴唇和脸上那漂亮的酒窝。想她嘴唇上,酒窝里,竟隐藏着一点儿忧伤。,传达室里传出了老婆婆的对话。说话:"这姑娘,前年娘刚死,今年又重病,真可怜哪!""是啊!她白天要上班,回来还要服侍父亲,也够累的了。"另道:"可怜她又没兄弟姐妹,人忙里忙外,近来比以前更瘦了。"我这才,她唯一的亲人正患着重病,同情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但更多的钦佩。,她回过头来,嘴角上仍微笑,勇于承担生活重任的坚毅的微笑。
  天,我在公共汽车上又看见了她。她一边卖票,一边用她那动听的声音招呼乘客:"你老慢点儿上。"不要挤,排队上。""请没买票的同志买票。"她清脆的声音时时在车厢里回荡,我不禁又注视着她的嘴唇,她的酒窝。昨日的忧愁消失了,她脸上又充满了那亲切,诚挚的微笑。我想,她大概觉得为大家服务是莫大的幸福吧,不然,她为要笑得纯真,
  她是微笑的!上班,下班,说话,走路,她那亲切,诚挚的微笑,那使人在严冬感到温暖,在酷暑感到清凉的微笑……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心得体会篇4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

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

中国累计参加维和人数4000人次

据介绍,1990年以来,我已累计向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派出4000人次的维和军事人员,其中维和分队3000多人次,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近900人次。

截至2005年8月底,中国有852名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维和任务,包括维和部队776名官兵在刚果(金)和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70多名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在9个联合国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执行任务。中国国防部官员表示,首批赴苏丹维和分队近期抵达任务区后,中国目前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维和军事人员总数将达1300人。

中国维和牺牲人数 6人

国防部维和办公室负责人说,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有2名军官和4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中国维和部队大事记###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 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2003年4月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

部队概况:有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目前,这支部队仍在刚果(金)执行任务。

2003年11月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

部队概况: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2002年12月31日正式组建。人员编制为240人,其中军官30人,士兵210人,下设队部、7个排、21个班。编配各种车辆158台,其中运输车128台,各类保障车30台。

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联合国称谓联利团中国二级医院),部署于联利团第四战区——利比里亚东南部大吉德州州府所在地绥德鲁市。该队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为主抽组军区联勤部队所属四个大单位共同组建。编制43人,其中军官31人(医务人员29人、行政人员2人)、士官12人(电工1 人、炊事员2人、驾驶员3人、卫生员6人),男队员32 人、女队员11人(医生2人、护士9人),军官队伍中有博士3人、硕士6人。医生队伍中除按要求配备了全科医生外,还配有心血管、呼吸、传染、口腔、眼科、普外、肝胆、骨外、整形外科、胸外、防疫等专科医生。

中国赴利维和工程兵大队对联合国称“赴利维和建筑工兵连”,对本国称赴利维和工程兵大队。根据沈阳军区编组命令,赴利维和工程兵大队由1个指挥组和道路、桥梁、建筑、支援四个中队组成,共编成275人。其中指挥组25人,道路中队63人,桥梁中队6

1人,建筑中队63人,支援中队63人。每个中队分别由1个队部、3个排组成。大队共编配运输车、指挥车66台,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路机、吊车等大型装备124件(部)。这275人当中,军官54人,战士221人。

2004年10月 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部队概况:中国95名维和警察防暴队员17日清晨乘坐联合国专机从北京机场出发,奔赴海地任务区。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维和行动,第一次进入位于西半球的美洲,而且是第一次进入一个未建交国家。

2005年10月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

部队概况:
由济南军区组建的这支维和部队共435人,包括一支275人的工兵分队、一支100人的运输分队和一支60人的医疗分队,主要担负联合国划定的苏丹第二战区内的修筑道桥、机场,修建供水、供电设施,运输人员、物资,组织伤病员救治和卫生防疫等任务。

推荐访问:维护者 建设者 心得体会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心得体会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心得体会 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