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30 11: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5篇

【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

1.在民族分裂活动中,()主要是利用了民族区域自治,把民族区域自治异化为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权,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异化为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3.0分)

A.疆独

B.藏独

C.台独

D.港独

我的答案:B √答对

2.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发生在()。(3.0分)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

我的答案:B √答对

3.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文化

B.舆论

C.政治

D.社会

我的答案:A ×答错

4.1271年,忽必烈建立“()”国号,明确宣布自己和“()”继承了三皇五帝、秦汉隋唐历代中华帝王的正统。(3.0分)

A.大元

B.中元

C.小元

D.多元

我的答案:A √答对

5.“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提出的。(3.0分)

A.梁启超

B.孙中山

C.毛泽东

D.习近平

我的答案:D √答对

6.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3.0分)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梁启超

我的答案:D √答对

7.()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0分)

A.尧舜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我的答案:B √答对

8.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舆论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我的答案:D √答对

9.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做到两个“不行”,即“民族自决”不行和()。(3.0分)

A.“认同”不行

B.“响应”不行

C.“默认”不行

D.“取消”不行

我的答案:D √答对

10.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社会

我的答案:C √答对

1.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包括()。(4.0分))

A.居住习俗

B.饮食习俗

C.服饰习俗

D.礼仪习俗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秦汉奠定大一统

B.隋唐发展大一统

C.元朝继承大一统

D.清朝巩固大一统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包括()。(4.0分))

A.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C.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D.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归根结底,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同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0分))

A.是包括56个民族的全体中国人的伟大复兴

B.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复兴

C.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D.需要弘扬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体内容包括()。(4.0分))

A.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深化宗教中国化,深化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

D.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6.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4.0分))

A.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D.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B.中华文化由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民族传统文化等组成

C.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8.关于中华民族意识包括的“四共”认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共同开发了祖国锦绣河山、广袤疆域

B.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

C.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9.随着越来越多的各民族同胞在全国各地流动,民族工作要()。(4.0分))

A.从边疆发展到内地

B.从农村延伸到城市

C.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扩大到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

D.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0.差别化政策,是指对()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4.0分))

A.边疆地区

B.贫困地区

C.生态保护区

D.西藏地区

E.新疆地区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政治过硬的队伍,通过各民族干部队伍,有利贯彻民族区域自治,调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建设的积极力量,弱化一些消极力量。(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5.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6.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7.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内容。(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8.春秋时期,我国确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9.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的中华民族代表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10.2004年6月,香港一批人联署发表《捍卫香港价值宣言》,指出全体香港人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些独立的话语建构表现为“去中国化”。(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篇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

突泉县教育系统开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突泉县第三中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揭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颇深: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靠说,又要靠做。有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落在“意识”,便觉得这完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只要把道理讲清楚、把宣传做到位就可以,并不需要做其他工作。事实上,存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也反作用于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意识”,也实实在在影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涵盖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更好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更好交往交流交融。只有既说又做,既说得好又做得实,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工作主题主线,也是其他各项工作都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是民族工作的任务,具体涉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城市民族工作等,只要完成了这些任务,就算是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实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工作所能涵盖,更不是民族工作部门一家的事。如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而远远不仅限于政法部门的工作一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需要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应体现这一点,而不能与此相背离。比如,在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时候,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确保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发展长期失衡,就容易造成民族关系失衡,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在出台一些具体帮扶政策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实际,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面向少数民族,也要面向汉族。有人认为,只有少数民族中才可能存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问题,汉族中不会存在。事实上,少数民族中可能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汉族中可能存在的“大汉族主义”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敌。少数民族如果只认同本民族而不认同中华民族是危害,汉族如果只认同汉族是中华民族而忽视其他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同样是危害。因此,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这就要注重广泛性,既包括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就要引导各族群众都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民族团结大局。任何把本民族自外于中华民族或是将兄弟民族疏隔于中华民族之外的言行都要坚决反对。

第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一”和“多”,构建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人认为,讲中华民族和讲各民族是对立的,讲中华民族就不能讲各民族,讲各民族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这样的理解本质上是没有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交融互鉴。各民族同胞都是骨肉兄弟,都可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享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作为新时代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具有无穷创造力和强大包容性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人为取消民族特色、消除民族特点,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各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相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这有利于强化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当前,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在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篇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心得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铸”字,经过高温熔铸,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有机组成的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向心力,这是对民族团结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一体”就是指我国56个民族早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性,却不能过分强化和固化这种差异。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五观”,增进“五个认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要在全社会各民族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国无魂不立,族无魂不聚。再次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这一点体现在我们学校工作中,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彼此相互沟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祖国观和民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好好学习,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主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年轻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既要认真开展好学科教学工作,还要着眼于党的理论、思想、的宣传。国家统一、民主团结是新时代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主旋律,我们要牢牢团结在一起,把党的民族政策在课堂中落实好、贯彻好,在突泉三中美丽的校园树立全面铸牢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共同书写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都是因为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交相辉映,才发出了令世界震惊的光芒。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各民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间的团结与统一,是举国上下皆想见之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是祖国的一份子,我们的安危都是与中国息息相关,只有民主团结,实现复兴,国家富强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全身心的投入国家的发展。

我们要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体目标。我们要为少数民族代言,成为少数民族的明信片。在校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做好民族团结的榜样,与不同民族的同学交心,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我们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大事,思想端正,坚定立场,我们一定自信的面对未来。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民族的大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最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篇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如一人,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党和国家放在心中,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在工作谋划、推进、落实的全过程,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都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众一心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敌对势力对我干扰渗透破坏力度加大,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他们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重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要清醒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始终把维护伟大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和基本前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开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当前,我们正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将更加频繁。这就要求所有工作都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连结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启新征程、奋斗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让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团结起来。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
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各族人民的日子就一定会越来越红火,就一定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着眼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走向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必须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党中央的深远考量,感受党
中央的亲切关怀,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语言相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形成认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地又有不同的方言。如果各讲各的,谁也听不懂,就难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无从谈起。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都必须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是宪法法律赋予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国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三科统编教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语文》《道德与法治》(政治)、《历史》三科教材,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有着重要影响。学习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就是在立德树人,就是在铸魂育人,就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培养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党中央作出的基础性战略决策,必须坚定坚决落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做的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必须站在国家和民族大义的高度,站在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推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加强学习教育。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学习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加强宣传引导。全区各级各类媒体要组织对各级各类学校带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的采访报道,教育、感染、引导学生和家长消除思想顾虑。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题中之义。内蒙古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线,坚决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坚决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高举思想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
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全区广大群众要自觉学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客户端、宣传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运用学习会、宣讲会、研讨会、自主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并与第一卷、第二卷贯通起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使之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要强化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加强文物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总之,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活动,是落实立法规定的具体措施,与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受教育的权利并不矛盾。对
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严格落实。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深入践行守望相助念,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切力量!


【篇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

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

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

“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推荐访问:共同体 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