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02 11: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范文推荐)

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5篇

【篇一】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读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政府工作报告是总结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和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部署,读完之后有什么心得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政府工作报告心得,希望对你有用!

读政府工作报告心得篇1

在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20xx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光明的未来,全身充满了干劲儿。下面是由心得体会网为大家推荐的两会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3月5日(星期三)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两会"讨论。因此"两会"的召开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关注和他们有关的一些热点话题。

我通过关注两会,有了一些认识:一方面是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目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进行了自我思考和相关意识培养。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所以,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我认真学习了的报告,在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20xx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光明的未来,全身充满了干劲儿。在过去五年中,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同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这五年,改革开放也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前进。

会议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会议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会议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要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学习生活中,我要不断的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上就是此次我在观看两会后的感悟,我将继续关注两会,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未来发展,不断加深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觉悟,并努力准备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20xx全国两会报道快结束了,而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一年之际在于春,在这场春天的约会后,我也将向着新的目标再出发!

读政府工作报告心得篇2

转眼就到春暖花开的三月。3月3日下午15点,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即将正式开幕。围绕两会中的舆论热点和两会期间的议题,我们了解到了公众的期待。学习了两会的精神,有些什么思想感悟呢?今年的两会看点颇多。今年两会的最大看点是民生命题要和制度建设齐头并进。对于两会你有什么看法呢?下文由心得体会网为大家精心整理,欢迎参考。

--经济增长目标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物价总水平目标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

--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好、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财税体制改革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把"营改增"试点进一步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国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投资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

--医疗卫生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读政府工作报告心得篇3

关注民生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这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将去年党的"六中"全会确定的"社会新政"执政纲领转化为国家措施和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会议批准以后,扩大行政给付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将在法律上被确认为政府的主导职能。随之,行政组织体制、职能权限配置、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救济及其相关的立法都将作出必要的调整。

而对上述内容进行的行政法调整,也就是构建我国"社会行政法"的过程。所谓社会行政法,就是以政府维护公平正义职能为内容的行政法类型,其核心概念是公民的社会权和其他公法受益权利以及政府向社会提供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行政给付行为。结合"两会"对民生高度关注的精神,围绕这两个核心概念,社会行政法也将提供一种崭新的行政法结构和制度。

首先,要加强对集体受益权的保护并完善公共事务行政决策机制。行政给付的主导方面,是政府提供普遍持续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它首先要满足的是公民的集体受益权,在行政活动上则体现为对社会福利和服务的公共决策。例如建立交通、通讯、科技、教育、医疗和体育等公共设施,或者设立资助科技开发和增加医疗保险国家支出的公共项目,这些都是政府面向全社会提供的持续性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措施。而社会行政法保护社会集体福利权的制度措施,主要是引入社会公众和利害关系群体对公共决策过程的参与制度,进一步来说,是通过参与主体、参与程序和参与者意见对行政决策的约束力形成社会行政法的基本制度框架,达到依法行政的目的。

同时,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分为绝对集体性受益和相对个体受益两大类。绝对集体受益是无法分解为个人的受益请求权,例如提高饮用水和空气的环境保护标准,提高食品的健康和安全标准,规定学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公众文娱节目的公德水准。就此而言,社会行政法应从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以民生为导向,不断提供日益完善的制度框架,重点是规范行政机关的给付执行,如给予农民的国家补贴,行政法将严厉禁止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以公共名义实施的截留行为;对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行政法上规定建立相应的行政支付体制,使有当地户籍但在异地就学的学生能够切实受益。

还要完善保护公法受益权利的法律监督和权利救济制度。传统上,对于普遍性社会集体利益的行政法保护,主要形式是国家机关、公共机构和社会舆论的法制监督。法律程序性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无论是行政诉讼还是行政复议,都没有延及对普遍性社会集体利益争议。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将起诉人资格严格限制在自身利益的直接相关性上,因此,有关公益行政诉讼的呼吁不绝于耳,例如关于国有资产和环境保护的行政案件,却没有得到决策机关的回应。这就意味着行政机关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政策的行为,是可以脱离司法制约的行政机关专有权利。虽然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程序的行政法规规定引入听证等公众参与机制,但是公众参与意见对行政决策并没有法律性的约束效力,也没有对参与权的司法保护机制。这种情形不能适应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给付义务的需求,它将使行政机关的社会给付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办好事"、"做实事"的随机性便宜措施上,而不是稳定持续的行政职能和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所以,应当在继续完善对行政活动法制监督制度的同时,扩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制度宗旨。它们不但要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个体权利提供保护,而且还要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社会集体权益纳入保护范围。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应当成为社会行政法纠正行政违法的重点。

【篇二】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政府工作报告

浙江省代省长夏宝龙

2012年1月12日在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全面落实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是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也是我省克难攻坚、奋力推进转型发展的一年。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胜利完成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分别增长13%和15.6%;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9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5.4%;
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
人口自然增长率4.07‰;
为民办实事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又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部署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着力抓好有效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嘉兴电厂三期、绍诸高速公路、合溪水库等工程建成,杭甬、宁杭、杭长客运专线,六横电厂、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推进“浙货万里行”活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积极培育出口品牌,加强重点出口基地和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外贸出口增长19.9%。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设立10亿元省级财政中小企业再担保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支持,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措施。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小微困难企业相关税费,实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落实稳定物价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加强煤电油运调度,物价涨势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房价逐步合理回落。

“三大国家战略”全面启动。认真贯彻国务院部署,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试点方案和政策意见,设立10亿元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10亿元海洋产业基金,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等规划,举办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介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东北亚港口物流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抓好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制订新区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省市联动、部省合作机制,编制改革试点实施计划,探索新型贸易方式,出台海关联网监管等措施,为国际贸易营造高效便利的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提升并举,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3万亩,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3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98个,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中有升。编制实施省级产业集聚区系列规划,强化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整合设立5亿元财政扶持专项资金。推进146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抓好10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和12.1%。制定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建设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海外引智计划全面启动。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强新农村建设,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努力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全面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推进200个中心镇改革发展和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优化镇村规划布局,加快培育823个中心村,建立完善3万多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建设41.4万户农村住房,改善135万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谋划山区发展新举措。制定实施新一轮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对12个重点欠发达县给予特别扶持,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异地搬迁等工程扎实推进,低收入群众脱贫增收成效明显。欠发达及海岛地区发展环境稳步改善,衢州、丽水、舟山市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为抓手,促进可持续发展。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污染减排六大工程,建筑、交通节能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展开,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和企业污染整治全面加强。强化行业准入和源头控制,启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加强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健全行业环境准入制度,抓好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强化落后产能淘汰,深入实施铅酸蓄电池全行业排查治理,推进电镀、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依法取缔、关闭一批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040万吨、造纸产能16.1万吨和印染产能2.1亿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部署实施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专项行动,抓好首个“浙江生态日”

系列活动,环境风险防控和执法监管继续加强,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推进。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2.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加快实施富民惠民十大工程,推动民生事业取得新突破。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开展大学生创业引导和就业服务,重点帮扶人群就业援助进一步加强。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全面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有效解决一批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医保“一卡通”全面推行,所有市县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达285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继续提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推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建立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9万套。开展13项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建立普通高中助学金制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实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继续加强。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五项重点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启动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文化下乡”和“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我省代表团荣登总分榜和金牌榜首位。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妇女、儿童、老龄、民族、宗教、外事、对台和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协助做好“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处置工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持“三下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等专项整治,“十小”整治和规范工作取得新成效。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抓好“强塘固房”工程,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流域性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国防建设、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开放促转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举办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制定鼓励民营经济提升发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政策,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回归浙江反哺浙江、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省属企业改革重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开展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工作。谋划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启动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出台民间融资管理指导意见和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等政策。加强招商选资,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和项目对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实际利用外资116.7亿美元,引进省外项目资金640亿元。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认真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加强援藏援疆援青等对口支援,有效拓展了国内合作交流空间。
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着眼于加强和创新政府管理,努力转职能、提效能,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动政风建设,召开四级政府领导干部大会,对政府公务员倡导“六戒六要”,推动行政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双服务”和“百组”基层调研活动,竭力为企业、基层排忧解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扎实推进。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政府性债务审计和融资平台监管全面加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工作进展顺利。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

提案。做好政府立法工作,开展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规范执法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深化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地方财政专户清理整顿。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公务接待、因公出境、公务用车等费用得到有效压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浙各单位,向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主要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
城乡低收入群众持续增收难度增大,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政府作风和效能建设需要继续加强,一些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依法行政能力亟待提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我们要直面人民群众的关切,正视自身工作中的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当前,我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推进,随着“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我省具备在发展中抢占先机的有利条件。但更应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欧债危机日趋恶化。国内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凸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增多。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我省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压力不断加大。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调动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努力干在转型升级实处、走在科学发展前列,向全省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按照“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思路,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五大统筹”,切实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建议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均为8.5%左右;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1%;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减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今年政府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经济调节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未雨绸缪防范化解风险,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浙江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更加注重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促进,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造财富与公平分配的协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三)更加注重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驱动,努力增强发展动力。加快构建创新型省份,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为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源泉。牢固树立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快科技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四)更加注重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相协调,努力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拓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统一,集聚和激发天下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开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五)更加注重市场机制与政府作为相结合,努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要素、公平开放参与竞争。更加有为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弘扬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优良政风,着力构建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着力推进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制环境建设,进一步形成抓转型、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三、实施“三大国家战略”
构筑海陆联动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要举全省之力抓落实,先行先试求突破,促进海洋经济与山区经济联动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
积极创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围绕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发展格局,强化各市县合作联动,共促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扎实推进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强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创新宁波—舟山港管理体制,健全沿海基础设施和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集疏运网络,完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国家战略物资储运基地。扎实推进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优化杭州湾、台州湾、三门湾、瓯江口等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扎实推进重要海岛高效集约开发,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努力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岛屿。
推进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建设。立足舟山特色优势,高标准编制新区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国际物流岛,争取设立舟山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加工交易中心,推动舟山港域向综合物流型转变。着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吸引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积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群岛型花园城市,完善海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休闲度假基地,加强历史遗存、生态景观保护与修复,切实提高海岛居民生活质量。
加快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围绕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推进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紧扣关键环节积极探索。着眼于构筑发展平台,继续打造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办好义博会等重要展会,加快“义乌港”和航空口岸建设,大力发展义乌商贸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着眼于创新贸易方式,健全监管服务机制,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探索建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跨关区快速通关模式,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着眼于提升市场层次,加强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完善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和小商品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义乌市场辐射带动效应。
实施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发展都市区和城市群。加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建设,增强省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城市群培育,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努力形成网络化城镇发展格局。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体系,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快速干道、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彰显城市个性特色。二是大力培育中心镇和小城市。把中心镇和小城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完成省级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两百双千”工程,深化行政管理、投融资、公共服务等体制改革,促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小城市,带动周边乡镇组团式发展。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围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家园,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以中心村培育为龙头,推进村庄整治、农村联网公路、电气化和农民饮水安全等工程,健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山区经济转型发展。把山区经济转型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完善政策措施,激活后发优势,推动山区加快走上特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一是优化山区开发格局。制定实施山区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丽水“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完善海陆联动发展机制,拓展浙江经济发展腹地。推动山区人口内聚外迁,积极建设“小县大城”,稳步推进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群众异地搬迁。二是增强山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改善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加强协作园区建设,创建浙商回归产业园。加快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绿色低碳制造业,积极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

产业。三是完善扶持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库区发展,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促进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增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主要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保护,着力构筑生态屏障。
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内需拉动、项目带动,扎实推进“四大建设”,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增长。着眼于增强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后劲,深入实施“三个千亿”工程,狠抓一批对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和有效投资增长。加强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注重产业布局统筹和项目准入管理,高标准构建产业投资发展平台。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投资,积极面向省外浙商、世界500强、央企和其他优势企业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在建、续建项目。围绕健全综合交通网,力争杭甬、宁杭客运专线和杭长高速二期、杭州萧山机场二期等工程建成,抓好杭长客运专线、金温铁路扩能改造、绍嘉通道、钱江通道、杭新景高速公路等项目实施,加大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龙浦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等项目推进力度。围绕健全能源保障网,抓好苍南电厂、皖电东送特高压、甬台温输气管道等项目实施,抢建一批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金丽温输气管道、台州第二电厂、华能长兴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健全水利设施网,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基本建成浙东引水萧山枢纽、永嘉楠溪江供水等工程,抓好舟山大陆引水二期、钱塘江和瓯江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钦寸水库等项目实施,加快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研究。围绕健全高速信息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促进“三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宽带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实施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积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对接”,降低物流成本,切实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一是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完善补贴机制,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作制度创新,着力提高单产水平。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建成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30个。大力兴修农田水利,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新增旱涝保收面积52万亩。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科教紧密结合,完善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着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种子种苗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四是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经营。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人才,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抓,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结合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抓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培育工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力争在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点突破。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实施“五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引导向“专、精、特、优”发展,形成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大力提升块状经济,深化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开展工业大县转型升级试点,抓好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建筑业。加强政策导向和依法监管,坚决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强化目标责任制,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一是提升重点行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高端服务业,统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推动金融、物流、会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成为支柱产业。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促进旅游业提升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加强电子商务产业扶持,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二是培育产业载体。深化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构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特色产业基地,抓好服务业重大项目,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和行业品牌。三是创新政策机制。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等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明确政策扶持重点,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增强科技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紧扣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加大科技投入,设立创新强省专项资金,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和巩固产学研联盟,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努力突破共性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产业化水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争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创新载体、基地和成果交易平台,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积极鼓励发明创造,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表彰对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引才聚才兴才环境,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节约环保和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切实保护好全省人民生态家园。一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机制,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严格新上项目能效和环保标准。加强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节能。二是强化节地节水节材。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探索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考核机制,加快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落实水资源开发、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推进节水示范工程。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三是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加强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行清洁生产。抓好杭州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狠抓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专项行动,完善环境执法监管机制,健全水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注重海域、海岛及海岸带环境保护。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快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和碳汇林业

建设。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共建生态省良好局面。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开辟发展路径,用足用好改革试点政策,奋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浙江科学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民营企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浙商群体是浙江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柱。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把省内浙商提升发展与省外浙商反哺发展结合起来,合心合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一是鼓励投资兴业。认真贯彻国家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意见,切实降低民营资本准入门槛,破除影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完善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夯实立身之本。二是强化要素和服务保障。健全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和浙商联络组织体系,推动省外浙商回乡创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集聚。落实完善减负惠企政策措施,强化对小微企业服务,营造尊商、亲商、兴商氛围,着力提振企业家信心。三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深化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引导企业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提高浙商整体素质。发挥中心城市综合优势,打造浙商总部经济基地,培育跨省跨国集团。支持浙商营销网络建设,构建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切实提升企业持续销售能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经济发展活力。深化省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国有资本优化重组,支持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兼并、嫁接改造,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金融创新发展。着眼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紧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创建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丽水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强化发展的金融支撑。一是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建设金融集聚区、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培育“浙商”系列总部金融机构,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改革发展,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稳步发展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争取信贷投放增量,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比例,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多渠道推动企业上市,加快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整合构建全省产权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发展股权、债券、基金等融资方式。三是探索地方金融监管机制。注重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构建有效的区域金融监测平台。加强民间融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抓手,深化国家发改委改革联系点工作,鼓励各市围绕试点主题积极探索,为全省改革提供借鉴。稳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实行转变发展方式综合评价制度。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做好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工作,推进温州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城乡规划、户籍和农村社区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规范土地、矿产市场交易平台,探索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推进居民生活用电、用水阶梯式价格改革。健全排污收费机制,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确保外贸稳定增长。围绕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出口企业引导和服务,用好出口退税、信用保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政策,培育提升重点出口基地,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创新口岸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大通关”建设,健全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以扩大进口促产业转型,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围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引资机制,办好重要招商展会,推动引进外资结构优化。围绕拓展境外投资,支持企业跨国收购,“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借助外事资源,加强海外联谊,充分发挥外事、侨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深化国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接轨上海,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互动发展,加强与资源富集省份战略合作,做好援藏援疆援青等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与港澳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懈探索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好顺民意、解民忧、保民安的实事好事,切实让全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是以就业创业促增收。着眼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加强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就业问题。二是以完善机制促增收。探索促进农民普遍增收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和养老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工资支付保证金等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三是以救助帮扶促增收。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确保低收入居民日常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影响。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功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等社会保险扩面,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深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发展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房地产调控政策,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善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分配管理办法,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

生的重要保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加快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探索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加强农村教育为重点,优化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和合理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建立校车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快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继续做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围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健康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强化县乡村医疗资源统筹配置,完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机制。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区域优质医院和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抓好职业病、重大传染病和重点慢性病防控。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妇女健康素质提升工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宗教事业和谐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化是一个地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十大计划”,构建全省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弘扬浙江精神,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浙江图书馆新馆、档案馆新馆和浙江艺术学院等重点项目工作,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强现代传播能力建设,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和受益面。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进文化产业“122”工程,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不断增强浙江文化影响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建设“平安浙江”的总体要求,健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把稳定物价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完善价格调控措施,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切实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发挥社会各方协同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功能,倡导志愿者服务,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调解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稳步解决农村务工人员融入城镇遇到的实际困难,健全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政策。完善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营造社会安定、生活安宁的良好局面。

大力支持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各地政府要多为驻地部队办实事。完善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体系,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各位代表!民生是为政之本。我们要始终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不懈抓好各类惠民安民实事。一是在就业方面,引导和帮助30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援助一户。二是在养老保障方面,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万,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
参照重度残疾人托养补助标准,对1.2万城乡低保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三是在医疗保障方面,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万;
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以上;
实施残疾幼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四是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1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万套。五是在教育文化方面,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9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等级中心幼儿园,中小学生均营养餐标准由350元提高到750元;
送1万场戏、27万场电影、100万册图书下乡。六是在扶贫方面,完成欠发达地区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偏远海岛异地搬迁6万人以上;
将扶贫标准由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提高到4600元,年内确保70%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七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完成3500个村庄整治,综合治理农村河道2000公里,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000公里;
完成农房改造建设30万户,其中困难家庭危房改造4.2万户;
基本实现村村建邮站。八是在饮用水保障方面,建成81个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解决2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九是在污染防治方面,完成60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1500公里。十是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固病险水库200座、海塘100公里、主要堤防150公里;
实施公路安保工程1500公里;
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00个;
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七、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始终紧贴群众脉搏,将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评判工作的第一标准。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切实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新的一年,要围绕确保完成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充分地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自觉地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担当起推动浙江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使命和责任。
着力提高行政效能。行政效能关系人民群众满意度,也直接维系政府形象,要毫不懈怠地抓好每个环节。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弘扬优良政风,戒贪图安逸、要锐意进取,戒消极怠慢、要恪尽职守,戒不学无术、要善学善思,戒坐而论道、要踏实肯干,戒松散狭隘、要团结合作,戒骄浮奢侈、要心怀敬畏,努力建设品行过硬、敢为人先、勇挑重担、朝气蓬勃的公务员队伍,在政府机关掀起“比、学、赶、创”的热潮,形成凝心聚力抓发展、坚持不懈促转型的浓厚氛围。强化效率导向,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作风,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减少会议文件,简化行政流程,杜绝推诿扯皮,做到急事急办、要事快办、特事特办,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服务是天职的观念,抓好“双服务”和“百组”基层调研活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

扑下身子帮困解忧,切实在加强服务中改进管理,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使政府工作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积极创新政府管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必须牢牢把握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府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健全市县政府和部门目标责任制,加强政策执行和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将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改进管理有机结合。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可以精简的审批事项一律精简,可以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取消,加快推行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切实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探索有利于区域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转移支付、预算绩效、国库集中收付等管理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式,加强专项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深化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合理划分事权,整合服务资源,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政府行为于法有据、程序正当。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加强重要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健全政府立法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着力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着力强化行政运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和行政监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仲裁工作。深入开展“六五”普法。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清正廉洁是人民对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正确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入手,狠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保廉政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贯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强化公共投资项目和公共资金监管,健全土地资源开发、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治理商业贿赂,对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消费,推进公务消费制度改革和信息公开,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各位代表!浙江正处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励精图治,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篇三】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政府工作报告】 2018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摘要:五年共累计引进外项目8总投667亿元其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三沿五区”坟墓治理和生态墓规化建设和管理共创建示生态墓地 5,以“、三路、三集镇”重切实打“两路两侧”、“三改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攻坚战
政府工作报告
、以型升级突破口“赶超”动力不断增强
06年永和镇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3亿元是0年6倍年增长95%;
财政总收入8亿元是0年5倍年增长3%;
农民人收入7398元是0年7倍年增长05% 全镇济总体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产业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始终抓住工业济这核心主动应对复杂形势精准发力积极作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06年预计全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08亿元是0年5倍;
实现工业性投入05亿元是0年5倍
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58亿元完成工业技改项目5;
新增规上企业5淘汰低散企业6;
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高新技术产值达386亿元累计引进高素质人才8名申报各类科研项目6项、专利75项;
吉昌化学兼并重组星光农机成功上市永和镇成全区唯拥有上市企业乡镇

项目攻坚行动扎实推进
牢牢抓住项目牛鼻子全力以赴抓推进不断提升发展劲和动力 五年共实现落地项目8其重项目7竣工项目
利腾晖投0亿元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目前已成功实现并发电,二期项目已落实土地流等前期相关工作并开工建设;
南太湖热电产项目、裕丰新材项目、荣恒石油二期油库项目等正有序推进
.


3招商引工作成效显著
锁定现代旅游、装备制造、新型纺织、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精心制定产业图、招商图、路线图实行靶向招商、精准发力、重突破
五年共累计引进外项目8总投667亿元其0亿元以上项目
成功引进总投0亿元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00兆瓦“渔光补”光伏发电项目;
总投6亿元美欣达股份有限公司热电产项目;
总投33亿元浙江南方清洁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高清无铅汽油项目等优质项目

二、以城乡统筹突破口“富民”实力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持续强化
坚持民生优先强化社会管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不断提升
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任参保率达993%;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年累计投入金约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50余户;
累计建设居养老照心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改造95户;
共发放职工基养老保险优抚补助9908万元;
完成377户低保户普提标工作;
奖励扶助独生子女庭、扶失独庭、特殊困难庭以及0—3岁幼儿、妇女健康保险扶助等近50万元;
完成“三沿五区”坟墓治理和生态墓规化建设和管理共创建示生态墓地 5;
总投500余万元推进美丽校建设;
总投近000万元镇心幼儿正式投入使用;
总投900万元和孚卫生院迁建项目进入装修阶段即将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加工矿商贸、建筑工地、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领域排整治力五年累计开展安全生产检活动0余次借助“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契机拆除了全镇53台裂炉和非法精馏厂;
全力推进微企业“安全顾问”制参与企业38;
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88;
切实做全镇企业责人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累计培训900人次对特殊工种培训累计达380人次
.


3社会局和谐稳定
以维护社会稳定核心深入推进“格化管理、组团式”工作全面加强矛盾纠纷化
五年共排调处各类民矛盾纠纷80起成功调处797起调处成功率达99%;
妥善处理各类信(上)访事宜共接受信访(包括上级办信件)5起妥善起;
全力确保了乌镇会、抗战胜利70周年兵、G0等特殊节社会局和谐稳定

三、以理念提升突破口“绿色”魅力不断彰显 级景区成功创建
以荻港创建级景区契机进步加景区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邮电、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投入力累计完成投6000 万元
新建游客心、停车场、月亮湾码头、3级厕所;
完成标识标牌设立、景区重要游览线路石板铺设、姚埭、里巷埭、外巷埭立面改造;
启动修缮三瑞堂、鸿志堂、礼堂;
桑基鱼塘河塘整理、清淤;
0年荻港村成功申报浙江省历史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成功列入国重要农业化遗产目前正申报全球重要农业化遗产全国首农业化遗产院士专工作落户荻港;
05年月荻港正式获评国级景区;
“丝绸镇?古村荻港”成功入选全省首批37特色镇建设名单

生态明走前列
以“、三路、三集镇”重切实打“两路两侧”、“三改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攻坚战
五年共完成“三改”38万平方米其旧住宅改造898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09万平方米城村改造75万平方米拆除违建筑77万平方米;
全面深化“三”治理累计整治“”87公里河道清淤80万方;
拆除生猪养殖场766万平方米、拆除温室龟鳖养殖场55万平方米、拆除座渔船7艘;
切实加基础设施投入力实现和孚、长超、重兆3水厂收购并完成水管改造307公里新建.

污水管353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39户;
共完成“两路两侧”整治, 拆除重道路沿线违建筑3万平方米完成重道路沿线立面整治68万平方米沿线绿化补种5万平方米

3美丽乡村成绩喜人
以“美丽乡村”建设契机进步加新农村建设力
我镇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区新农村建设考核优胜单位等奖“美丽乡村”示村创建工作直走全区前列
五年共创建“美丽乡村”示村3“国魅力水乡”示村7荻港村入选国级美丽宜居示村创建名单;
重兆村、民当村通省级美丽宜居示村验收;
民当、长超等村分别获得全市十佳美丽乡村称

四、以平台打造突破口“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平台空加速拓展
下定心打造平台克各方难题加速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平台承能力
进步统筹陶墩工业平台、和孚工业功能区、沙浦田化工区、重兆传统丝绸区、重兆高效生态新材专业区等布局优势
五年累计投入金5亿元新拓展产业平台330亩、完成平台拆迁37户

城乡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平台配套要全面加快道路框架、基础配套建设全力保障项目落地进步加基础设施投入力 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完成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
加强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6条、修工程条、总里程8公里修建桥梁9座新建和整修镇区道路37公里;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新增路灯50套立面整修近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近8万平方米;
新增农房集聚5;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堤防 30公里新建水闸8座新建闸座
.


3精品农业稳步型
坚持因地制宜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完成群益、复乐、长超等0行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833亩并通市区验收;
坚持创新发展引领现代渔业型升级投入金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5亩菱和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公共心;
成功创建省级主导产业示区省级精品5极改善了水产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

【篇四】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继往开来 谱写新篇章

未来五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动佛山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黄金时期,是落实“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阔步迈进民富市强幸福佛山的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中央、省和市委的各项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民富市强,幸福佛山”为核心,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路径,突出统筹兼顾,突出科技进步,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把佛山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朝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国文明城市。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可超万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超2万美元;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3‰;
万元GDP能耗完成省下达指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
单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必须: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我市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率为1.48亿元,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必须有信心。根据我市特点,高产出主要来自于高水平产业,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
1.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用工业园区的集约理念发展农业,用城市规划的举措改造农村,用市场经济的规则与法治精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加强农田保护,大规模建设现代标准农田,规划建设一批农业生态园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物流业,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新模式,扶强扶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科技和金融支农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生态型、观光型和外汇型农业转型发展。
2.力促制造业领跑广东。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植发展“双轮驱动”,力争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制造业城市。推进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用电器、陶瓷建材、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制品等优势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现代制造,重点开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智能产业和产品。用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政策,着力引进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重点支持南海经济开发区,乐平、沧江工业园等建设,全力打造白色家电、新型显示器件、现代陶瓷三大世界级和九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3.力推第三产业加速提效。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相促进,重点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信息、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引进律师、会计、评估等专业服务业,合理布局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探索制造业主辅分离,选择产值在亿元以上的若干企业试点,促进企业走专业化、集聚化道路,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十二五”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4.大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利器,任何时期不能松懈。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理念,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国内大企业布局华南地区的新机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内生增长与嫁接增长、产学研带动与金融带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龙头大项目,促进国内外大企业落户佛山,力争“十二五”时期新增世界500强企业20家,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0亿美元。
5.深入扩大内需。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等消费热点。推动企业开拓内地市场和农村市场,扩大佛山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力争“十二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
201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000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532亿美元。
6.强化金融、科技、人才支撑作用。促进金融、科技、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让金融、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双翼”,让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大胆创新金融发展,引进培育各类新型金融机构,
“十二五”时期,辖区内5家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至少组建5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分别达到20家和80家以上,创投基金超过50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业发展,促进民间资本与产业有效融合,带动佛山民间财富增长。争取佛山高新区成为“新三板”试点,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力争到2015年上市公司超过80家,打造证券市场“佛山板块”。发挥财政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科技研发,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3%。进一步密切与中科院、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力争每年引进一所知名科研院所与佛山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和完善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推动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转化。重点建设佛山高新区创新创业园,发展一批科技孵化器项目,让一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家懂得投资人才比投资设备更重要,引导企业重视人才、善待人才,从分享“人口红利”到分享“人才红利”。完善人才落户、住房、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人才绿色通道”,让千军万马扎根佛山。以产业和项目为载体,大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
7.破解土地、环境容量瓶颈。土地和环境容量是未来我市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必须找到抓手予以突破。以“三旧”改造破解土地瓶颈。今年市政府出台1号文件,明确要求禅城区不低于40%、其他区不低于60%的旧厂房、旧物业改造面积,优先用于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从今年起,市、区财政每年共拿出10亿元,进行土地储备
和鼓励旧厂房、旧物业的土地流动,推动连片开发。以节能减排提升环境容量。严格环保准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运用科技手段等方式促进减排,实现经济与环境相融共赢。组织家具、纺织、铝型材等重点行业专业平台,研究开发行业环保技术,推动绿色制造、低碳发展。建立污染减排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求发展!
二、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也可能降低生活质量,在地区竞争中城市建设与管理殊显重要,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认识。
8.打造“佛山新城区”。实行“强中心”战略,加速推进东平新城开发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广东工业服务示范区、具有现代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坚持“统一规划,分类实施”方针,把东平新城总规划面积划分为核心区、重点控制区、协调区三个层次分类推进、市区联动,促使佛山新城区尽快成型,展现英姿。发挥佛山新城区引领带动作用,联接、促进禅城-桂城、大良-容桂两大中心组团互动发展,形成佛山城市中轴线,彰显现代化大城市风貌。
9.深化组团城市建设。坚持组团城市发展道路,强化全市统筹和引导,推动规划实施评价考核,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支持各组团在全市统一规划框架下,依据自身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进行差异化的开发建设,形成“1+2+5”组团城市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健全组团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跨部门协调机制,加速推进组团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气、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智能化。以畅通
人流、物流为目标,深化组团之间快速公路、轨道、快线公交等建设,打通组团之间交通瓶颈;
调整优化现有交通路网格局,争取将过境国道迁至区域边界。加快佛山火车新站、东平新城交通枢纽中心、佛山引航中心、港口、公交站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零换乘”和无缝对接。建设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智能交通服务体系。优化公交布局,完善市、区、镇、村四级公共交通网络,改善公交服务水平,逐年提高公交分担率,力争2015年达到35%。以“三网融合”为抓手,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各领域的应用,构建全市统一的智能服务基础平台,打造智能城管、数字城管。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完善管理薄弱环节,发动市民行动起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科学管理、精确管理水平,做到智能高效、秩序井然。
10.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全面落实《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创新同城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同城合作效率,率先在产业、交通、通讯、金融、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同城,2015年基本实现广佛同城化,使广佛都市圈成为珠三角强有力的新经济增长极,示范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建设。
11.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计划,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建设一批名镇、名村,示范带动宜居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农村股权分配和流转机制,稳步推进“村改居”工作,改革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和
实施政经分离。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和农村财务监控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农村管理。
12.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用“大环保”理念和科技信息手段,深入推进水、大气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整治小锅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五年内全部淘汰黄标车和小锅炉。强化内河涌治理,加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提高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201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土壤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水患应对能力,让水真正成为我们的财富和朋友。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完善城市道路绿网和水系绿网骨架,增加中心城区绿量,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滨江公园、农业生态公园等绿色开敞空间,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显著提升城市生活质量。201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成为蓝天碧水、绿意盎然的花园城市。
三、统筹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建设民富市强幸福佛山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佛山市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生活更幸福。
13.打造智能教育。民富根本在于教育。打造“佛山e教育”品牌,推动信息化与教育相融合,建立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和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学习型佛山建设,使全体市民享受终身教育。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14.发展智能医疗。健康是民生之本。加快“健康e园”工程建设,构建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佛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让人人拥有一个电子化的家庭医生,2015年全市居民电子诊疗和电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率达到90%以上。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满足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逐步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建设中医药强市。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15.建设智能文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坚持文化与产业对接、与城市结合、与人相融,让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城市提升、民生改善。加快智能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传承发展陶瓷文化、粤剧文化、武术文化等岭南文化神韵,打造西樵山等一批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大型城市文化街区和文化新地标,塑造高品质的城市文化形象。
1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全市之力,形成五区联创、城乡联创、全民共创格局。对照要求,查找不足,实施重点突破、难点攻关,组织开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会治安、集贸市场、窗口服务等专项整治,确保城市综合环境全面改善,使社会环境、城市管理、人文素质上一个新台阶。
17.提升市民幸福感。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使广大市民共享发展的“幸福成果”。着力统筹城乡就业服务,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倡导勤劳创业,防
止养懒罚勤。持续扩大养老、医疗等五大险种参保人数,不断提高待遇水平,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建设公共租赁房,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财政要雪中送炭,重点对弱势困难群众提供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救助,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继续做好对口援建和扶贫开发工作,扶持高明革命老区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监管,让生活在佛山的市民更有安全感!
“十二五”主要指标与战略目标明确后,核心在落实,早抓早主动,迟抓更被动。必须将各项指标分解到每年、每月、每日的具体工作中,尤其要分解到各区、镇(街)、各部门,以及每一个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不能简单以每年五分之一来对待,而是要力争开好局。政府将探索建立每季度工作考核制度,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各位代表!做好上述工作,必须加强两项建设:
一是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发展与否看稳定,稳定与否看法治。建设法治文明模范城市,是我市“十二五”重要任务。政府要成为法治建设的先行者,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推动形成依靠法律、尊重法律的社会潮流。全体市民平等接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农村分红等信访问题均导入法律程序来解决,让法律说了算。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确保程序公开透明,确保诉
求依法办理,弘扬社会浩然正气。始终坚定一个共识,支持民主和法治,反对专权和腐败,推动佛山率先走进“法治文明”。
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继续探索深化大部制改革,合理整合有关部门职能,建立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监管到位的权力运行机制。科学划分市区事权,该放的放活,该收的收好,突出城乡规划、组团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市统筹。根据各区发展的差异性,改进考核体系和配套政策,促进五区竞合发展。建立重大工作任务倒逼机制,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干劲。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尤其要活化市直公务员队伍,使之既能够“走上去”,争取上级的支持;
又能够“走出去”,善于抓项目、引外资;
还能够“走下去”,善于统筹、指导和帮助各区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基层遮风挡雨的伞。根据业绩选人用人,实施市级机关绩效考评。强化信息化应用,精简文风会风,力争成为珠三角最高效、开明的政府之一。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充分依靠政协智慧,努力建设一个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人民信赖的政府!
各位代表!美好的蓝图正等待我们去描绘,人生的意义就在积极奋斗中。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立即行动起来,大干一场,建设民富市强幸福佛山!


【篇五】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 2022年政府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
2022年,是全面实现“十五〞方案、衔接“十一五〞开展的重要一年,是充满机遇而大有可为的一年。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发奋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紧紧把握国际经济形势总体趋暖、国内经济平稳开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沿海兴旺地区生产要素加快向西部转移等机遇,努力克服宏观形势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地区竞争更为剧烈、要素制约日趋突出等不利因素,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开展中的各种矛盾,开拓新思路,谋划新目标,增添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202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开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开展为第一要务,以稳定为第一责任,牢牢把握“统筹城乡、量质并重、效益优先、有保有压、和谐开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管理提升年〞、“招商突破年〞和“矛盾化解年〞活动,抓住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机遇,进一步做好“融入市区、效劳市区〞的文章,突出工业,优化经济结构;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协调开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建议2022年开展目标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亿元,增长14%;
农业总产值到达16.2亿元,增长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4亿元,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达12.07亿元,增长15%;
一般预算收入到达7200万元,同口径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到达7.5亿元,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0元;
新增城市就业岗位3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做好2022年工作,必须把握以下四个原那么:
一是要把握以民为本的原那么。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民效劳是政府的天职。要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关心、扶持、帮助弱势群体为重点,认真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开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1 / 10


二是要把握统筹开展的原那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始终紧紧抓住开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游离、不松劲。要以“五个统筹〞统揽经济社会开展全局,更加关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基层政权运转,加大对区、乡镇的扶持力度;
更加关注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根底性工作;
更加关注生态效益,落实人口、资源、环保根本国策,促进可持续开展。
三是要把握量质并重的原那么。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注重加强微观经济管理,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挖掘开展潜力、增强开展活力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哗众取宠、不劳民伤财,推进XX快速高效开展。
四是要把握稳定保障的原那么。稳定是第一责任。要把改革的力度、开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困难,勇于化解矛盾,高度重视平安生产,营造稳定、平安、祥和的开展环境。

做好2022年工作,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调整结构,夯实财源,增强核心竞争力
——扶优扶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以构建南充“工业快速增长区〞为目标,坚持既定的开展思路、工作重点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的领导和扶持力度,拓展更加宽松的开展空间,提供更加优质的效劳,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开展。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30%,入库税金2022万元、同比增长59%。
壮大骨干企业。对重点企业在规费征收、能源供给、扩张用地、工程申报、环境治理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特殊扶持,新培育一批税收超百万元的优势企业。扶持盛兴公司通过租赁、扩股、联营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全年入库税金500万元;
帮助恒兴公司整体收购塑料厂,做大塑化产业;
协助李子园公司新上利乐包生产线,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
支持光大公司新上10万吨饲料生产线,扩大营销网点,拓展省外市场;
协调天薪公司扩大规模,再上四组粗丝生产线;
加快上风公司整体搬迁进度,打造西南最大的风机制造基地;
争取盛兴电器、顺发大米、宏发塑料等5户企业进入统计口径。
盘活“休眠〞企业。采取“改制重组、分块包装、重点推介〞的方法,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盘活县绸厂、氮肥厂、锦缎厂;
千方百计抓住天薪公司与南泰集团合作 2 / 10


的契机,全面推进,整体改革,盘活多扶茧丝绸“一条龙〞。催促跃华印业、新红旗公司尽快履约,盘活印刷厂和仁和鞭炮厂。
拓展开展载体。按照“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丰富内涵、形成聚效〞的原那么,打通天宝西路,连接塑化厂与橡胶坝,形成工业集中区,打造工业开展平台。

突破要素制约。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预算600万元建立工业开展基金;
采取“政府推介、个人论证投资、双向风险担保〞的方法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工业企业;
采取多种形式促成金融与企业的合作,支持“三有一不〞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突破资金制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天然气公司改革步伐,降低企业生产本钱,突破能源制约。采取岗位培训、进修深造、重奖鼓励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突破人才制约。
——打造特色,培育壮大农业产业。认真研究领会、全面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有关扶农助农政策,以构建南充“绿色农副产品供给区〞为方向,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好一个规划。立足XX农业资源优势,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科学制定《XX县农业中长远开展规划》,并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效劳〞的思路,成片规划,逐步推进,配套建设,规模开展,既防止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又扎扎实实打造XX农业的区域特色。
争创两个基地。一是争创全省优质粮食生产县和南充有机食品基地。突出粮食根底地位,大力实施粮食丰收工程,精心打造国道212沿线优质粮油高产示范带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优质粮油35万亩,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的优质粮食生产样板县。依托广丰农业开发公司、日月高新农业开发公司,以多扶、复安、晋城、常林、观音等乡镇为中心,构建南充有机食品基地。二是争创全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坚持把劳务开发作为增收工程来抓,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和素质,在北京等地建立劳务开发公司,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次,输出劳务1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亿元。
做强六业经济。围绕“深层次提升传统产业、高规格开发新兴产业〞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乳业上,坚持“稳健、环保、效益〞的原那么,完善配 3 / 10


套体系,推进小区建设,强化污染治理,加快良繁体系建设,力争新增奶牛600头。在猪业上,继续实施“生猪改进工程〞,大力推广DLY生猪小区饲养,年内建成LY母猪繁育中心,力争认养LY母猪1000头以上。在竹业上,加强已建成的3万亩麻竹基地管护,有条件的地方扩大种植规模,促成天盛、天彩等竹业龙头在我县新建加工厂,形成竹业开展链条。在蚕业上,继续推进“百里优质蚕桑长廊〞建设,大力推广良桑品种,抓好基地乡镇和业主开展,力争全年发种6万张、产茧230万公斤,确保蚕业在全市、全省的领先地位。在果业上,继续实施“东桃西橙〞工程,在义兴、凤和等乡镇扩种西凤脐橙1万亩,嫁接改进5000亩;
以古楼为中心成片扩种充国香桃1万亩。在椒业上,规模种植“二金条〞优质辣椒10万亩以上,积极引进精深加工企业落户XX,进一步提高椒业效益。

——激活需求,加快第三产业开展。发挥我县位于成渝南两小时经济圈和三国旅游大环线的区位优势,承接市区辐射,以构建川东北“休闲旅游聚集区〞为依托,建设大市场,融入大流通,开展大商贸。
以莲花湖风情滨湖商业开发为重点,充分发挥汉文化、张澜故里、生态后花园的独特优势,扩大效劳网点,拓展社区效劳、物业管理、卫生保健等新型效劳领域;
支持凤凰山大酒店、东江大酒店创星级宾馆,提高接待水平,打造充满特色的留人环境,更多地吸引南充、成都、重庆等地的人流和物流,谋求截流效应。

积极应对投资拉动减缓带来的影响,把激活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开展的重要增长极,重点扶持十大商贸骨干企业〔盐业、烟草、石油、粮食、物贸、晋龙、民爆、惠康超市、东江大酒店、凤凰山大酒店〕,增强龙头带动;
打造五大黄金商圈〔莲花湖、安汉大道、九洲商贸城、南台小区和电影院小区〕,集聚商机人气;
建设三大专业市场〔新建城南新区市场、搬迁鹤鸣市场、扩大建材市场〕,健全流通体系;
培育四大消费热点〔教育、运输、房地产、旅游〕,激活城乡消费需求,增强拉动效应。
——开源节流,提高财政运行质量。按照“五个要财力〞
〔向培植财源要财力、向管理要财力、向政策要财力、向清收要财力、向资源要财力〕的要求,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良性运行机制。整合财政资金,加大对重点农业产业化工程、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培植和壮大后续财源。全面启动“金财工程〞,强化收入征管,将所有县管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财政管理;
优 4 / 10


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工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投入、三条保障线等公共支出,适当提高乡镇、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费预算标准。严格清理县本级债务和乡镇干部借资、垫资情况,强化债务管理,实行年度审计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惩典型,杜绝新增债务;
加大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等政府性债权的清收力度,千方百计筹措偿债资金。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财政周转金核呆转息等财政性资金,力争全县总财力到达2.38亿元。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支撑力
——着力推进四项改革。一是启动彻底改制工程。按“统一领导、因企施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那么,展开工商企业改革的最后攻坚,力争完成12户企业的改制;
认真清理改制遗留问题,重新审计改制企业资产处置情况,强化对剩余资产和留守人员的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试点工作,增大对乡镇的财力补助;
开展部门预算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范围;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改革,加强重大投资工程的预决算管理和审计,强化政府投资工程的效益评估。三是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理顺土地管理体制,加强国土队伍建设,标准国有土地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标准二级市场,扩大收购储藏范围,严格执行两个“百分之百〞制度,清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确保土地集约、高效、合理利用,为城市建设和偿债筹集更多的资金。改革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把广场摊位、公交线路经营权、广告经营权等公共资源推向市场,提高资源调配能力和使用效益。进一步开放社会投资领域,有序放开教育、医疗、体育市场;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南西输水、污水处理等经营性工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出台优惠政策,调动金融部门发放贷款和冲销核呆的积极性,缓解资金瓶颈制约。四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分类管理〞的要求,全面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各类人才发挥才干的新型人事管理运行机制。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兴县之要,唯在开放。要大力推进深层次、多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在对外交流上求突破。继续做好省级有关部门、杭州等地对口帮扶工作,新争取浙江建德市、杭州拱墅区对口帮扶我县;
进一步发挥浙江、北京、新疆、成都、重庆等驻外办事处的“桥头堡〞作用,灵通信息,争资引项;

5 / 10


进一步深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在广泛的对外交流中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更新观念。二是在招商实效上求突破。调整招商思路,算好招商本钱帐、效益帐和风险帐,推行集体评审决策制,杜绝招商中的“花架子〞;
瞄准重点区域,抓住外资西进、东资西进的大好机遇,立足成渝,盯住〔北〕京〔新〕疆,突出沿海,放眼国外,稳固老关系,开辟新领域,积极承接兴旺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
突出重点工程,将招商引资与盘活存量资产、产业化建设、经营城市相结合,着力引进一批对县域经济带动作用大的工程;
讲求诚信、优化效劳、惩治“三乱〞,营造风正心齐的政务环境、近悦远来的效劳环境、亲商敬商的人文环境,让投资创业者招得来、留得住、能开展;
推行工程主办人总负责制,加强跟踪落实,努力提高工程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三是在争取工程上求突破。完善鼓励约束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争资引项的积极性;
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方向,高质量编选、储藏一批工程,积极争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商品粮基地等一批有支撑作用的大工程;
抓好工程评审、实施和监管,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

三、统筹协调,全面进步,增强开展推动力
——统筹城乡开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总体思路,统筹兼顾,协调开展,形成城乡互动的良好态势。在城市建设上,保持建设规模适度,着力丰富城市内涵。一是以精品提升城市。按照“打造单体美、提升总体美〞的要求,抓好莲花湖景区根底设施建设、景点建设和水面综合利用,打造景区旅游文化、休闲文化;
启动晋城大道柔性路面改造,推进安汉大道北一段建设;
多业主开发安汉城、金地花园、瑞星花园、府南花园、博雅庭院,打造精品住宅小区。二是以产业支撑城市。启动天宝西路干道建设,打通城西工业集中区的开展“瓶颈〞;
加快九洲商业城、南台小区三期工程建设进度,启动电影院小区整体开发,构建城市主商贸中心区。三是以工程完善城市。抓住南西输水工程被列为全市重点工程的契机,积极做好工作,加快建设进度;
完成城南变电站电源建设,加快城区电网改造;
依托XX河治理工程,切断两河〔虹溪河、象溪河〕污水直排污染源;
做好县城垃圾处理场工程争取工作。四是以生态扮靓城市。围绕五年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目标,建立健全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搞好城区山头和公共区域绿化,力争县城绿化覆盖率到达35%,把XX真正建设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园中、显山露水〞的南充生态后花园。在农业根底建设上,力争实施退耕还林1万亩、荒 6 / 10


山造林2万亩、公益林造林1万亩,天然林管护40万亩;
抓好人畜平安饮水工程建设,建成双江、双洛场镇集中供水站;
启动中岭、义兴等乡镇农机化综合示范建设;
完成12个扶贫新村建设,实施“户办工程〞3300户;
全面完成19座病险水库整治;
建立升钟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资金,搞好重点水毁工程整治;
改造中低产田土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8平方公里。在交通建设上,搞好农村公路网络建设规划,创新投入机制,力争建成村道200公里、机耕道120公里,改造回龙桥、关文桥等4座县道危桥,加快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抓好县乡公路养护。

——统筹经济社会开展。以科普宣传、技术创新、人才开发为重点,加快科技兴县步伐。以人事改革为突破口,激发教师队伍内在活力;
抓好校点布局调整,完善乡镇学校寄宿制,整合教育资源;支持XX中学创立“国家级示范高中〞和晋城中学创立“省级示范高中〞,培植教育龙头;
继续稳固“普九〞成果,促进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开展。继续搞好医疗行风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县医院传染病区工程建设,抓好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以阵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实施有线电视光网改造工程,开通数字电视节目信号,促进广电事业再上台阶。抓好县志续编、档案管理、经济普查等工作。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开展战略,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开展、人与社会和谐进步,加快建设“生态XX〞步伐。严格执行方案生育政策,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中岭、多扶土地整理工程7000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环保监控和污染治理力度,启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整治乡镇场镇环境卫生,改变城乡面貌。

四、关注民生,化解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人大意识,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执行和落实有关决议、决定;
加强与政协的协商和沟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提高议案、建议、提案办理质量,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和检查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活动,保障人 7 / 10


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和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健全民主决策制度

——切实关心人民生活。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抓好旱山村人畜饮水、场镇饮水、红层找水、沼气能源等利民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效劳设施,新建一批城市公厕等便民设施,优化人居环境。认真落实“两取消、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助等亲民富民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做好城镇低保和农村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强对“4050〞人员、革命伤残军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就业引导和援助。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信访责任制,加强信访矛盾排查,及时发现并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失地农民生活困难、债务归还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清理、逐步解决乡镇行政事业人员“两保〞基金问题。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高度重视平安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加强火工、交通、建筑等行业及“三场一馆〞的平安监管和专项治理,努力消除各类平安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建设“平安XX〞。
五、提高效能,树好形象,增强政府执行力
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人。新的目标任务要靠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去拼搏、去奋斗、去落实。要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增强政府执行力为核心,按照“举旗子、抓班子、带队伍、促开展〞的要求,造就一支思想开拓、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工作人员队伍,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增强执行力,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加快XX开展的先决条件,要实现快开展,思想必须先跨越,理念必须先创新。要坚决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牢固树立争先竞强的理念,只要是看准了的、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事情,就要以满腔的为民热情和澎湃的工作激情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大胆地闯,打破常规,勇争一流。要坚决克服自我封闭、因循守旧的思想,牢固树立富有时代性的开放理念,全力打造“开放XX〞,坚持不懈地实施“两头〞〔靠上头、靠外头〕战略,善用上级之力、政策之力、外来之力,借力 8 / 10


开展。要坚决克服经济增长等于开展和追求眼前政绩的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理念,所作的每一项决策,所干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对XX的长远开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要坚决克服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思想,牢固树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理念,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资源、用市场的机制配置资源、用经营的手段开发资源。要坚决克服“闹能解决问题〞的思想,牢固树立顾全大局、维护稳定、共谋开展的理念,XX目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开展滞后、就业岗位缺乏、群众收入水平低所致,最终要靠加快开展来解决,最终要靠XX人民自己来解决,不能告状不已、缠访不休,要一切从维护XX来之不易的改革开展的大好局面出发,从维护XX的对外形象出发,把心思和精力用到维稳定、思开展、谋跨越上来,努力推动XX的新跨越。
增强执行力,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讲得好不如干得好,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干就干好的作风,做到做事实干不浮夸,做人低调不张扬,力戒形式主义和外表文章。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深入基层,靠前指挥,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不得推诿扯皮,不得讨价还价,不得阳奉阴违,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完善工作目标考评责任制,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形成有效的鼓励约束机制,以实绩论英雄,以奉献分上下,让开拓者无悔,让实干者受益,让公正者无畏,努力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工作气氛,使每一项工作都很好地落实见效。
增强执行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为政理念。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根本准那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用法律法规调整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坚持在法制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必赔偿,违法要追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上来,努力创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加快开展的和谐气氛。
增强执行力,必须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顶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珍惜民资民力,狠煞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之风,把有限的 9 / 10


财力用到产生效益最大的地方,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防腐保廉防范体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对错误缺点勇于纠正。特别要坚持不懈地狠刹“四股歪风〞,以模范行为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取信群众。

各位代表,XX这一方热土,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加快开展,富民强县,时不我待,催人奋进。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为建设全面小康新XX而努力奋斗!
《[推荐]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 10 / 10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 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