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11篇

时间:2022-08-12 1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11篇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1

  廉政文化是以崇廉拒贪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于一体,反映了人们对廉洁政治、廉洁政府、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传递着清明、公正、自律的正能量。传承廉政文化应借鉴历史、汲取智慧“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治国莫大于惩贪。”纵观历史,腐败是朝代兴衰更替、跳不出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认识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历史规律”,要求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廉政文化具有历史性。早在西周初期,就以“六廉”考察官吏,“断以夫事,以廉为本”。两千多年来一直把“廉”作为立国之本、为政之道,设立御史、谏官、廉访使者等监督机构和官职,出台“监御史九条”“刺史六条”等法典章程奖廉罚贪,形成了“公生明,廉生威”“以廉为宝”“以廉为贵”等廉政思想,留下了杨震拒金、陶母退鱼、悬鹅示众、立檄拒礼等廉政典故,包拯、于谦、海瑞、于成龙等清官廉吏被千古传颂。廉政文化具有时代性。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鲜明政治立场。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再到西柏坡定下“六条规定”;从“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到“老虎”“苍蝇”一起打,再到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我们党以“赶考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执着,赋予廉政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涌现出“什么时候都不能搞特殊”的焦裕禄、“手中权力只能老老实实办公事”的杨善洲等优秀代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立下了精神丰碑。廉政文化具有现实性。“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廉洁是政治生命线,与每名党员干部都密切相关,如同过独木桥,一步走错、一切皆毁。党员干部应以“祸患常积于忽微”之心对待小事小节小利,时刻把所作所为同党的形象联系起来,始终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弘扬廉政文化应自警自省、有戒有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底线失守,“朋友圈”变“腐败圈”、“雅好”变“雅贿”都有文化上的病根。

  严刑峻法“治”出来的廉是他律,文化“养”出来的廉才是自律,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浩然正气。净化文化土壤。当前一些腐朽的文化土壤尚未根除,信奉“父尊子显、夫荣妻贵”宗法观念的有之;尊崇“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处世哲学的有之;追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特权思想的有之;效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建做法的有之;迷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的有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码头文化”、“行帮文化”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我们应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等行为。注重家风家教。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教对个人、家庭、社会都至关重要,是党员干部人生的必修课。毛泽东同志始终恪守“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的家风,周恩来同志专门制定《十条家规》,习仲勋同志教育子女“勤俭持家、低调做人”。而那些“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最终换来的都是“一人落马牵出全家”。

  其实,从“家”到“冢”,距离就在一“点”之间,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些才能阖家幸福,低一点就可能毁掉整个美好家庭。领导干部要始终厘清亲情与权力的边界,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成为自己的“代言人”,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提升个人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内心净化、志存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个人修养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我们应勤于检视心灵、正心明道,校准价值坐标、守望心中绿洲,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时刻修身、怀德、慎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真正把清廉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

  践行廉政文化应主动参与、形成合力廉政文化具有熏陶、引领、导向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我们应以古鉴今、古为今用,传承文明、创新发展。融入生活习惯。文化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渗透到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知它、领悟它、遵守它、信仰它,达到“日用而不知”。这就要求我们用好用足各类文化形式和载体,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廉政文化,用高质量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形象地告诉大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育全社会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崇德尚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从小抓起。“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育和弘扬廉政文化应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廉政内容和要求融入学校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上,让青少年从小就树起“廉洁光荣、贪腐可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抓好制度建设。推进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作支撑。这既需要从党中央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统一的指导性意见,统筹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也需要尊重基层首创,鼓励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做法,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制度化常态化,推进以案释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规范化法治化,让文化与制度融为一体,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近日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需要统筹联动、注重整体效果。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意见》部署要求,紧紧抓住“不想”这个根本,全方位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坚持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党员、干部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理想信念的坍塌是最危险的事情。对党员、干部来说,一旦“总开关”没拧紧,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就会出问题,行为就会变形走样,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会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引领,让我们党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转化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的理论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情,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用崇高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灯塔,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亮奋斗之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坚持用人民情怀鼓舞激励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厚植人民情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外国领导人提问时沉静而坚定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人民”二字分量最重;在党执政理念中,“人民至上”始终如一。各级党组织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了党和人民秉公用权决不徇私,做心存敬畏、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民公仆。

  坚持用英烈楷模引领示范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长河中,革命英烈、建设先锋、时代楷模是熠熠生辉的榜样,是前行路上的灯塔。崇尚英烈先锋楷模,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理想之火不灭,用信念之光照亮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都要瞻仰红色革命纪念地,反复强调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为革命胜利流血牺牲的革命英烈,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建设年代、改革时期和新时代廉洁奉公的先锋、楷模,同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深入挖掘、大力宣传革命先辈的廉洁事迹和崇高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党史学习,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在英烈楷模的精神引领和示范激励下,坚定奋斗意志、争当时代标兵,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要坚持用英烈楷模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激励自己,做到严以律己、一身正气,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安逸享受,把榜样力量转化为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的生动实践。

  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些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基因,已深深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各级党组织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厚培廉洁奉公的文化土壤、文化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从优良革命传统中传承廉洁基因,努力做到廉以律己、无私奉献,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为官清廉、秉公用权的价值追求,带头践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推动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从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中汲取持廉守正的文化养分,始终做到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自觉做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

  坚持用高尚道德砥砺淬炼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做人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必修课。道德境界决定事业格局,人生价值很大程度表现为道德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各级党组织要把政德教育贯穿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培训中,把廉洁要求贯穿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注重察德看廉,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使品德端正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品行低劣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做一个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重大考验面前立场坚定、风险挑战面前无所畏惧的共产党人。要坚持修好造福人民的公德,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共产党人。要持之以恒修好严于自律的品德,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一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抵得住各种诱惑的共产党人。

  坚持用优良家风陶冶熏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关系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党员、干部成为优良家风的表率,才能为全社会作表率。从这些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凡是出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存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情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各级党组织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把坚守信仰、对党忠诚,谨慎用权、不搞特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之中。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把尊老爱幼、妻贤夫安,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等传统家庭美德铭记于心、融入血脉,成为人生宝贵精神财富。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把修身与齐家结合起来,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用良好家风熏陶自己,用严格家教规范亲属,共同培育忠厚传家久、清廉继世长的良好家风。

  坚持用纪律规矩规范约束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明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我们提出那么多要求,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来落实,光靠觉悟不够,必须有刚性约束、强制推动,这就是纪律。”推进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加强纪律建设,让每名党员、干部主动用纪律规矩约束自己,这是“三不”一体推进的应有之义。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掌握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三会一课”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尊崇党章、遵守党纪的良好习惯。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学习党章,尊崇党章,对照党章,发现与党章不一致的言行,及时纠正改进。要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要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把自身学习、工作、生活及思想、作风等各方面都主动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违规违纪违法的高压线。

  坚持用反面典型警示警醒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努力,反腐败已经形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战略态势,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已经成为常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初步构建起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剖析严重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强化警示震慑,做到警钟长鸣,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把反面典型作为警示,常思贪欲之害,深刻认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对党的形象的严重危害、对事业发展的重大损害、对个人和家庭的巨大伤害,时刻警示自己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用好反面典型教材,善于把他人违纪违法的深刻教训转化为拒腐防变的训诫教益,及时查找自身在严守纪律规矩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以上八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须把每一方面都做到位,构筑起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道德堤坝。理想信念作为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情怀体现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竭力量源泉;英烈楷模作为示范引领,是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牺牲的标杆指引;优秀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守正道的深厚文化底蕴;高尚道德作为立身之本,是党员、干部脱离低俗、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坐标;优良家风注重亲情滋养,是党员、干部让家庭与岗位、社会保持恰当界限又形成良好互动的规则范式;纪律规矩作为底线要求,是对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刚性约束;反面典型形成震慑警示,是对党员、干部持续拉响远离腐败的“警报器”。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意见》要求,全方位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洁干事、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3

  这是《文化苦旅》中的一文,作者余秋雨。

  很欣赏这样的一篇文章,不是因为它带领自己看到了什么异域的风情。也不是它让自己又心生了些许离奇的感动。自己只是在阅读这篇以故事形式讲述作者小时候的见闻时的经历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

  在作者的文字里,牌坊是一种象征。它并不代表着什么,也没有丝毫值得炫耀的表情。只是当那些个早亡了夫婿的妻子,没有再嫁人,便可以立起这样的一道牌坊,来证明她的贞洁罢了。村里的文字不多,也许是没有多少人识文断字的关系,这里可以称得上文字的东西,似乎屈指可数。孩子们便想到了那一道道的牌坊,因为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那一定是为了纪念某个人而立起的。

  我想:那些村里的小孩子,也是那样想的,所以他们齐齐地把目光瞄向了那一道道高高耸立的牌坊……可惜探究的结果,也许会令小孩子们失望了。因为那些个牌坊,甚至没有一个名字。似乎也只有村里的那些最老的长者,还可以忆起那道牌坊是为谁而竖起的。除了他们,却少有人知道那一道道牌坊后面的故事了。

  也许这牌坊并不是为某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而立的,它象征着那些刚烈的寡妇的总和。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没有了可以依靠的男人,她活着将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啊!而她却可以守着那份贞操,坚强的生活在每一天,那便已有足够的理由立起那道牌坊了。也许这一道“碑”,并不能帮到她什么,甚至那些没有名字的牌坊,并不能说明自己的贞洁之心,不能减轻自己的苦难。

  那么,它只能是精神世界的赞颂了,也许当某一个寡妇看到了村里的某一座牌坊,哪怕看不到它上面的名字,但当她在经历了苦难后,毅然生存着,保有着那份做为一个女人的尊严时,那么,她便有勇气说,那道牌坊是“我”的……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中国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因受气候、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提炼出来后,称之为“八大怪”现象。看看四川有哪八大怪:

  第一怪:“不泡茶馆把病害”——成都的茶文化独树一帜, 成都人在悠闲自得地喝茶中打发着小日子,好不惬意。

  第二怪:“到处摆起麻将赛”——也不能天天光往茶馆里跑呀,没事打打小牌,挣点零花钱,关键是图一乐。

  第三怪:“成都粉子惹人爱”——成都惯称“粉城”,天府之国美女如云,据说这里的女子就是惹人爱。

  第四怪:“耙耳朵男人美女爱”——耙耳朵的男人就是怕老婆的男人,没想到,四川的女子不光长得好,对付男人也是有一套的。

  第五怪:“一日三餐吃泡菜”——物产丰富的成都为何要这么吃呢,真怪。

  第六怪:“串串便宜又自在"——成都的麻辣烫那是一绝,好吃不贵,真的实惠。

  第七怪:“太阳出来堆倒晒”——成都的雾看样子也不少,要不然人家怎么总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嘛。

  第八怪:“骑车上班比打的快”——成都也是个繁华的大都市嘛,也不免有些都市病,交通拥堵大概是个大问题。

  进山时碰到一位背着竹篓的年青农妇,一副纯朴、热情的样子。边走边跟我们聊天,讲姑娘茶,媳妇茶,婆婆茶等当地习俗。见我带着旅行杯,问有茶水吗?不等我回答,便打开杯子,倒了一杯盖开水,一饮而尽。想起导游要求我们不要随便跟山上村民讲话的交代,同行的游伴们也用动作提醒我,但是我却不以为然,我宁愿相信人性中更多的是那些美好的东西。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像刺猬一样小心防范着别人,本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行事,不是生活得太累了吗?难道眼前这山姑也会骗人?果不其然,她从背篓里拿出半包未封口的茶叶。

  我想是推销吧,未等她张口就急忙推阻。她却笑吟吟地说:“这是自产的半成品茶,送给远方来客尝尝鲜。”我推却不过,给她一张10元的票子,她扔回我面前,飞一样地跑了。望着那姣美的背影,我联想颇多。诚然,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冷漠、虚伪、 奸诈,从新闻媒体中也常常看到假、丑、恶的社会现象,但人世间从不缺少真、善、美,眼前这区区小事不就是明证?在地震、洪灾中涌现出来的一件件一桩桩人间大爱更是铁证!

  下山的时候,迎面看到一位挑着货物上山的挑夫,肩负着上百斤的重担,汗流浃背,攀援向上。多年的劳累化成深深的皱纹, 刻在他的脸上。黑黑的皮肤,红一片紫一片的肩脖,让人心生怜悯。扁担下压的那一块肉瘤,渗出红红的血丝。在这危崖陡坡, 徒手的游客都累得气喘吁吁,何况负重的挑夫。然而他却笑呵呵地疾走如飞,口中还哼着“挑呀挑过山哟,挑呀挑过水哟,一日复一日呀,走走又停停……",听来像是费玉清的《挑夫》之歌。挑夫,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都有他们的身影,不可想象, 整日劳作的他们,承受着如此的艰辛抑或是快乐。

  他们像是一尊尊活动的塑像,静默无语穿梭在游客的夹缝中,成为山川中另一道“景观”。小到一瓶泉水,大到卫星信号传输设备、缆车索道的大型工程建设,无不浸透挑夫们的汗水。随着景区建设的逐步完善,尤其是缆车索道的建成,挑夫已日渐其少,然而又不能完全离开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奈地离去,只有少数人还在坚守,仍然延续着人类最原始的劳作状态——肩扛腰背,用体力来获取生存。疲惫不堪的我仰视着挑夫矫健的背影,想起上山时看到一副滑竿抬着一个戴墨镜叼香烟的青年吭嗟前行的一幕,想起重庆街头包揽杂活便民服务的杆儿军,不由心生感慨。“亡, 百姓苦。兴,百姓苦。”辛弃疾所言不假,无论何时何地,最辛苦的,都还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百姓。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5

  端午情浓,粽叶飘香。伴随大街小巷氤氲着的粽子清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约而至。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的描写端午节的民谣。可见,端午节是多么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且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经沿袭了两千多年。

  端午节,本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吃粽子,已成为亘古不变的习俗,成为最隆重的节事。

  端午前夕,在乡下老家,人们提前赶集买回来大捆粽叶和足够的糯米。待到五月初三这天下午,奶奶、妈妈等农家煮妇都会把米提前洗好、泡好,足足泡一夜;初四上午就开始包粽子:将粽叶做成漏斗状,填糯米、压紧实、封口、扎捆,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则围绕在大人身旁尽情玩耍。不经意间,一个个棱角分明、捆扎结实的粽子就装满了一大盆。然后等到傍晚,就用大锅煮,煮到一定火候时,再放入六至十个鸡蛋,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有时也帮忙拉风箱烧火,为的能早点吃上熟粽子和鸡蛋。

  蘸着白糖吃粽子,真是爽!听奶奶说有种习俗,粽子锅煮出的鸡蛋小孩吃了不会生病,而大人是不舍得吃的。那年代在农村吃鸡蛋,简直是一种奢侈,因为平时是吃不到鸡蛋的;虽然家里养了几只蛋鸡,但是鸡蛋是用来换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所以,眼馋的我像饿猫见了鱼似的,一口气就吃光一个粽子和两个鸡蛋。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端午节那天,同学伟伟捎了两个大鹅蛋来到学校,可把我馋坏了,我忍不住向他要了一个鹅蛋,当场就狼吞虎咽地吃掉了,接着就有同学喊我“馋猫”。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和蔼地教育我:“人家的东西不能要,人穷志不穷啊。”后来,妈妈给我买了几只小鹅放养。放学后,我便带领小伙伴到野外河畔去放鹅,盼望早日吃上鹅蛋。从此,我就有了“鹅长”的雅称(我还封要好的伙伴大波为“副鹅长”),这个职务可比现在单位的“科长”来的容易,而且神圣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时节,在外地的家人都说家乡的粽子最好吃。是的,许是应验了这一句话: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记得,六年前端午节的头一周,在临沂定居30多年的发小雷雷,突然来电话说:“想吃老家的粽子了。”我便打电话告诉了乡下母亲。没想到,第三天午后,母亲就把煮好的粽子分装到两个袋子里,让客车司机捎到县城,我双手接过粽子,感觉沉甸甸的;此时,天地间雨正绵绵。我带上一袋粽子,骑上电动自行车,冒着雨飞快赶到火车站,却被淋成了落汤鸡;我让一位朋友通过火车把这份粽子带到临沂,转到了发小雷雷手中。晚上,他打来电话说:“虽然城里有各种各样的粽子,但还是老家的粽子最好吃呀!”然后,我们便回忆起儿时过端午的情景,很是怀念那个时光......

  端午节,佩戴香荷包和五色线也是重要的习俗活动。节前,姥姥静坐在堂屋门口,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制香包,把对孩子的爱缝进那个小小的香包里。一会儿功夫,一个精致漂亮的香包就呈现在眼前了,叫人欢喜,树上的喜鹊也“喳喳”叫好。在端午节早晨,大人要把这些香包给孩子佩戴身上,希望香包的香味和小动物可以驱邪袪病,祈福延寿。多年后,姥姥老了,眼睛和手劲都跟不上了。后来,便是妗子为我们缝制香包了。妗子是个哑巴,但是心灵手巧,十里八乡的都知道她针线活儿好。妗子做香包更是一绝,不经意间,布布片片在她手里魔术般的变成了新颖别致的红心形、寿桃形等形状的香包,无论是绣的“鸡”还是“鱼”,都栩栩如生,十分可爱。她还会用红黄绿蓝紫五彩线给红心上做成彩穗子,用手比划着,悄悄地挂在我们的脖上,大家都露出幸福的微笑。岁月无情,妗子也老了,后病逝于2019年春天。

  端午节的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脖子和脚腕上拴五色线,听老人讲五色为吉祥色。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十分虔诚。我穿上新衣服,手腕脚腕带上五色线,胸前佩带香包,走到哪里都有赞美声。五色线不可随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节后把五色线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由此可以保佑儿童安康。期间,我常常跟伙伴们来到村子东河里,一丝不挂地泡在水里嬉戏玩耍、逮鱼摸虾,乐此不疲。那时的河水虽然微凉,却是那么的清澈哟。有一次,我抓到了一条大鲫鱼,兴奋而迅速地跑回家把它放进水缸里,邻居们听说了都前来观赏大鱼,直夸我厉害,我感到一阵自豪。

  另外,端午还有在家中贵重物品上挂平安符,挖艾草插在门楣上,用艾草泡水洗脸等习俗。物换星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过端午的这些情景也渐行渐远。

  端午,是一个既让人高兴又令人深思的节日,五味杂陈,不知该快乐还是忧伤?岁月不居,沧海桑田。在四十多年的流光里,姥爷姥姥、爷爷奶奶等多位亲人先后驾鹤西去,只留下思念……花开花落终有时,或许这就是人生;人有生老病死,谁也无法抗拒。所以,常常有人感慨: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端午到来粽香飘,祝福深深思念摇。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惟愿天下父母、亲人端午安康,一生幸福!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6

  又是一个腊八节,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腊八粥,那一丝丝的甜意,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腊八节……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腊八也是个很特别的节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们放学就约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着自制的冰车,女孩拎着个大篮子,一路小跑,直冲我们冬天的乐园——村外大河边。

  六、七米宽的大河冰冻结实,冰面光洁如镜,阶梯似的石头上流水结的冰,凸凹波纹如鱼鳞,疙疙瘩瘩,很是美观。男孩们放上冰车,有的跪在上面,有的两人坐一起,双手冰钎一凿,“哧溜”一声,滑的无影无踪。女孩也不甘示弱,从河边找上薄而大的石块,再用双手捧上几捧背阴处没有化的积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块坐上去,“推吧。”后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阵冲向前,有的原地打转摔倒,有的冲出不远屁股下的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四脚朝天,任凭后脑勺被磕的有点闷疼,依然会找一块更大的石块,大伙像串糖葫芦,一个一个拽着前面人的袄后襟,齐声令下,一起使劲,还是不到几步,东倒西歪,人仰马翻,脑勺着地,玩的起劲的我们根本没在意冻的通红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静而空旷的山涧回荡着顽皮的欢声笑语……

  天色已晚,兴致未尽的我们匆忙各自赶到上游(为的是干净),用石块砸上几大块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块稍做敲凿,像娃娃,像动物……载着满心的喜悦,不停的用口中的热气哈着冻的发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欢闹嬉戏……

  腊八的早晨,早早起床,和姐姐弟弟争先恐后,端上妈妈做的红红的腊八粥,跑到院里,抢着去喂昨晚放在每个门口两边的冰凌人儿,用红色的豆子给他安上小嘴,看着似笑了的冰凌人儿,心里别提有多美……

  不觉太阳已经升起,尽管没了孩提时的情趣,但那甜甜的腊八粥依然给人以浓浓的回味。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7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只有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才能取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自觉涵养廉洁文化,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将新时代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增强拒腐防变政治定力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的创新理论是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源头活水。自觉涵养廉洁文化,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以政治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切实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廉洁本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抵制腐败、杜绝腐败、远离腐败。

  二、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自觉涵养廉洁文化,就要让我们党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思想和心灵,转化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从理想信念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获得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动力源泉,获得辨别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慧眼,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自觉做砥砺初心使命的表率,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做到心存敬畏、用权为民。自觉做发扬优良作风的表率,深入开展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传承对党忠诚、大公无私、勇于斗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和顽固病灶,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的能力。

  三、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提升拒腐防变文化自觉

  廉洁奉公,就是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享受,守纪律、讲规矩。自觉涵养廉洁文化,就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提升拒腐防变文化自觉。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从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为民的实际中汲取营养,学习和传承革命先辈的廉洁事迹,传承和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职业规范,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推动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汲取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等传统廉洁文化精华,学习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和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化古迹中的廉洁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

  四、涵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守住拒腐防变道德底线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自觉涵养廉洁文化,就要坚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决反对特权思想,从严教育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持之以恒锤炼政德,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生活圈、交往圈,严守规矩、不逾底线,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正确看待严管就是厚爱,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自觉同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斗争,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练就过硬的作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正确处理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从严管好亲属子女,过好家庭关、亲情关,绝不允许家属亲友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五、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夯实拒腐防变制度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自觉涵养廉洁文化,就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经常查找自身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廉洁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形成尊崇党章、遵守党纪的良好习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精神文明创建考评等,压实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的执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示范效应,久久为功抓好落实,不断夯实拒腐防变的制度基石。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近日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需要统筹联动、注重整体效果。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意见》部署要求,紧紧抓住“不想”这个根本,全方位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坚持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党员、干部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理想信念的坍塌是最危险的事情。对党员、干部来说,一旦“总开关”没拧紧,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就会出问题,行为就会变形走样,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会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引领,让我们党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转化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的理论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情,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用崇高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灯塔,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亮奋斗之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坚持用人民情怀鼓舞激励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厚植人民情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外国领导人提问时沉静而坚定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人民”二字分量最重;在党执政理念中,“人民至上”始终如一。各级党组织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了党和人民秉公用权决不徇私,做心存敬畏、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民公仆。

  坚持用英烈楷模引领示范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长河中,革命英烈、建设先锋、时代楷模是熠熠生辉的榜样,是前行路上的灯塔。崇尚英烈先锋楷模,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理想之火不灭,用信念之光照亮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都要瞻仰红色革命纪念地,反复强调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为革命胜利流血牺牲的革命英烈,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建设年代、改革时期和新时代廉洁奉公的先锋、楷模,同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深入挖掘、大力宣传革命先辈的廉洁事迹和崇高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党史学习,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在英烈楷模的精神引领和示范激励下,坚定奋斗意志、争当时代标兵,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要坚持用英烈楷模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激励自己,做到严以律己、一身正气,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安逸享受,把榜样力量转化为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的生动实践。

  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些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基因,已深深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各级党组织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厚培廉洁奉公的文化土壤、文化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从优良革命传统中传承廉洁基因,努力做到廉以律己、无私奉献,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为官清廉、秉公用权的价值追求,带头践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推动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从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中汲取持廉守正的文化养分,始终做到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自觉做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

  坚持用高尚道德砥砺淬炼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做人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必修课。道德境界决定事业格局,人生价值很大程度表现为道德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各级党组织要把政德教育贯穿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培训中,把廉洁要求贯穿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注重察德看廉,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使品德端正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品行低劣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做一个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重大考验面前立场坚定、风险挑战面前无所畏惧的共产党人。要坚持修好造福人民的公德,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共产党人。要持之以恒修好严于自律的品德,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一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抵得住各种诱惑的共产党人。

  坚持用优良家风陶冶熏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关系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党员、干部成为优良家风的表率,才能为全社会作表率。从这些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凡是出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存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情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各级党组织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把坚守信仰、对党忠诚,谨慎用权、不搞特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之中。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把尊老爱幼、妻贤夫安,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等传统家庭美德铭记于心、融入血脉,成为人生宝贵精神财富。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把修身与齐家结合起来,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用良好家风熏陶自己,用严格家教规范亲属,共同培育忠厚传家久、清廉继世长的良好家风。

  坚持用纪律规矩规范约束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明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我们提出那么多要求,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来落实,光靠觉悟不够,必须有刚性约束、强制推动,这就是纪律。”推进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加强纪律建设,让每名党员、干部主动用纪律规矩约束自己,这是“三不”一体推进的应有之义。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掌握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三会一课”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尊崇党章、遵守党纪的良好习惯。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学习党章,尊崇党章,对照党章,发现与党章不一致的言行,及时纠正改进。要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要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把自身学习、工作、生活及思想、作风等各方面都主动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违规违纪违法的高压线。

  坚持用反面典型警示警醒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努力,反腐败已经形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战略态势,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已经成为常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初步构建起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剖析严重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强化警示震慑,做到警钟长鸣,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把反面典型作为警示,常思贪欲之害,深刻认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对党的形象的严重危害、对事业发展的重大损害、对个人和家庭的巨大伤害,时刻警示自己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用好反面典型教材,善于把他人违纪违法的深刻教训转化为拒腐防变的训诫教益,及时查找自身在严守纪律规矩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以上八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须把每一方面都做到位,构筑起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道德堤坝。理想信念作为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情怀体现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竭力量源泉;英烈楷模作为示范引领,是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牺牲的标杆指引;优秀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守正道的深厚文化底蕴;高尚道德作为立身之本,是党员、干部脱离低俗、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坐标;优良家风注重亲情滋养,是党员、干部让家庭与岗位、社会保持恰当界限又形成良好互动的规则范式;纪律规矩作为底线要求,是对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刚性约束;反面典型形成震慑警示,是对党员、干部持续拉响远离腐败的“警报器”。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意见》要求,全方位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洁干事、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9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母亲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母亲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父亲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父亲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父亲身边,象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父亲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象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象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亲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父亲、母亲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流出。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10

  农历腊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为了庆祝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铜陵日报社小记者工作室为我们小记者组织了一场“穿越千年,体验传统,我们来过腊八节”活动。

  活动这天,早上一起来,我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小记者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坐大巴车前往安徽老家酒业。

  刚进酒厂大门,我们就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只见一面面彩旗随风飘扬,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那锣鼓声声,打鼓的人们笑容满面,更是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不由跟着快乐起来。

  老师首先带我们来到了存放酒的地方,只见屋子里到处是红红的酒坛子,大的、小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用鼻子轻轻一吸,你会闻到粮食发酵后的香味,一阵阵沁人肺腑。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酿酒的地方,一进屋子里,大家就围住了一个巨大的酿酒器,议论纷纷,“哇!”“这也太大了吧!”“里面装的是什么呀?”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起了这个酿酒器。这时一个更大 的 盖 子往酿酒器上面一盖,便开始酿酒了。老师对我们说:“过十几个小时后,一些液体会通过酿酒器下面长长的管子流出来,这些液体便是酒。”我们转过身来,只见酿酒器后面还有一个一个的坑,上面盖着一层层塑料布。老师指着那些坑对我们说:“这坑里有小米、玉米、糯米、小麦、高粱,把它们放在坑里经过发酵,就可以通过酿酒器制作成酒了。”哦,原来酒是这样酿出来的。

  走出酿酒车间,我们又来到了讲座现场,一位老爷爷告诉我们腊八节的来历。原来,人们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被称为“腊日”。腊八节一般有两大习俗———吃腊八粥,做腊八蒜。腊八粥一般由红豆、花生米、红枣、莲子、薏米、葡萄干等放在一起熬制而成。而做腊八蒜就是在这一天腌制大蒜,等到开春再吃。腊八节居然还有这么多知识,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次腊八节活动不但让我们了解了酿酒的过程,更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我们应该多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想篇11

  今年腊八大雪纷飞,我们小记者的腊八活动推迟到腊月十八,瑟瑟寒风丝毫没有减弱我们的热情。

  早上8:30我们准时在铜陵日报社集合,乘坐大巴前往老家酒业。一进大门,那扑鼻而来的酒香使人陶醉,讲解员带领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地点———藏酒阁。这里面储存着上百个陶土罐,罐里装满了陈年老酒,酒罐上的文字介绍了这酒的制作方法及作用;接着我们来到了酿酒阁,一位伯伯向我们介绍了酒的原材料,让我们知道了酒原来是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红高粱酿制而成。然后我跟着队伍又来到了一个大礼堂,礼堂的中央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经过主持人的一番介绍,原来他就是要为我们讲解腊八节传统民俗文化的俞老师,他告诉了我们腊八节有两大习俗,一是要喝腊八粥,二是要吃腊八蒜。腊八粥主要是由四大食材做成,第一种食材就是米类,象征着人类的健康;第二种食材就是豆类,象征着人类的幸福生活;第三种食材就是干果类,象征着人类的平安;第四种食材是药材类,象征着祝福。而腊八蒜的制作方法是用醋泡制,直到蒜变成绿色。为何要吃腊八蒜?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都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不希望自己有任何债务。最后老师还教了我们一首腊月歌呢,我来给大家念一下:腊月二十三,炒米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月二十六,上街去割肉;腊月二十七,磨刀杀公鸡;腊月二十八,黄盆里而把面发;腊月二十九,锅台前面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大食堂,还没坐下,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我想那一定是腊八粥,果不其然,工作人员马上就给我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年味儿正在每个人的心里悄悄酝酿……

  传统民俗文化如同封存在这陶土罐里的陈年老酒,它们特有的醇香让我久久回味,真希望下次我还能多参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感想 参观 参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想 参观传统文化馆的感想 参观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参观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馆心得体会 参观文化馆的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体会 参观文化馆的实践感受 文化馆参观心得 参观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馆观后感 感受中国文化